週二, 10 一月 2012 10:34

關渡自然公園以粗放農耕復育溼地
Guandu-02

關渡自然保留區位於台北市淡水河與基隆河的匯流處的關渡平原,是一典型的河口濕地。關渡早期在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口中稱為「Kantou」,光緒年間即開墾為農地,曾經是大台北主要水稻產區,肥沃的濕地不但孕育農作物,也成為許多生物居住繁衍的重要場所,特別是鳥類,因此,關渡也是台灣北部最早的賞鳥地點。

關渡自然保留區位於台北市淡水河與基隆河的匯流處的關渡平原,是一典型的河口濕地。關渡早期在平埔族凱達格蘭人口中稱為「Kantou」,光緒年間即開墾為農地,曾經是...

週二, 10 一月 2012 10:31

鹽田重生保留潟湖生態
4grass-01

鹽田、魚塭和農田都是人為開發,卻都意外地帶來生物多樣性,創造出人與萬物共存共榮的景象。透過水門控制,讓海水進入低於海平面的鹽田,再利用不同的方格,分隔出不同鹹度的鹽田,因這些不同變化也創造了微棲地,在這些微棲地中,不同的底棲、水中生物,吸引不同族群的鳥類光臨,讓鹽田熱鬧生生不息。

鹽田、魚塭和農田都是人為開發,卻都意外地帶來生物多樣性,創造出人與萬物共存共榮的景象。透過水門控制,讓海水進入低於海平面的鹽田,再利用不同的方格,分隔出不同鹹...

週二, 10 一月 2012 10:30

成龍溼地 扭轉環境劣勢的典範
Chenlong-01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早年因海水倒灌成為濕地,農委會林務局近年在當地投入生態復育,濕地搖身一變成為水鳥天堂,也是台灣地層下陷區成功扭轉劣勢的首例。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早年因海水倒灌成為濕地,農委會林務局近年在當地投入生態復育,濕地搖身一變成為水鳥天堂,也是台灣地層下陷區成功扭轉劣勢的首例。

週二, 10 一月 2012 10:29

官田水雉保育讓生態與農業雙贏
Tainan-01

本來以為有了水雉保育教育園區,水雉就可以在這塊土地安穩的成長,結果卻不是。每一次的挑戰,都在告訴我們,環境出問題了。還好,透過政府與民間一次又一次合力,解決水雉和他朋友的問題。

本來以為有了水雉保育教育園區,水雉就可以在這塊土地安穩的成長,結果卻不是。每一次的挑戰,都在告訴我們,環境出問題了。還好,透過政府與民間一次又一次合力,解決水雉...

週二, 10 一月 2012 10:27

八煙濕地與生態工法基金會的努力
Bayan-02

位於新北市金山的八煙聚落,豐沛的山澗水源,水質清澈,終年霧氣環繞;梯田景觀、水圳裡的水生植物,加上田埂間少見的土馬騌特色,使得當地景色成為全台最獨特的資產。

位於新北市金山的八煙聚落,豐沛的山澗水源,水質清澈,終年霧氣環繞;梯田景觀、水圳裡的水生植物,加上田埂間少見的土馬騌特色,使得當地景色成為全台最獨特的資產。

週四, 29 十二月 2011 19:42

永和社大濕地生態教育園區相思曲
IMG_2044

永和市北隔新店溪與台北市相鄰,南與台北縣中和市緊密相連,面積只有五.五九九平方公里,人口高達二十二萬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都市。在高度開發下現階段已找不到大片綠地,然而永和社區大學號召了一群熱愛自然的夥伴在陳超仁老師的指導與協助中,成立了跨學程、結合學校社團與社區居民的『生態教育園區工作隊』,我快樂的參予構築大自然的夢想。

永和市北隔新店溪與台北市相鄰,南與台北縣中和市緊密相連,面積只有五.五九九平方公里,人口高達二十二萬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都市。在高度開發下現階段已找不到大片綠...

週一, 21 十一月 2011 16:41

拆壩?建壩?美國拆壩新思維、兼顧生態復育、安全經濟
01

水壩為人類帶來重要的社會利益,像是水力發電佔全球電力供應量的20%,相較於其他發電來源,是乾淨、可再生的能源;亦具備防洪功能;提供灌溉、飲用水及遊憩用的水源;有些水壩甚至還能穩定水流,幫助船隻航行。因此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的水壩建設蓬勃地成長,在過去100多年來,美國的水壩建設居於世界之冠,大小水壩總數量高達25萬座,而建設目的多元,包括水力發電、灌溉、防洪和蓄水。

水壩為人類帶來重要的社會利益,像是水力發電佔全球電力供應量的20%,相較於其他發電來源,是乾淨、可再生的能源;亦具備防洪功能;提供灌溉、飲用水及遊憩用的水源;有...

週一, 21 十一月 2011 16:37

【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之3:在水田旁達魯岸 傾聽阿美之歌
DSCN3343

30幾年前,豐濱沿海阿美族傳統領域上遍布著水梯田。每到收割時期,海浪、稻浪交織出的景象,直教現年70多歲的耆老陳先生難以忘懷。隨著水梯田復育逐步成形,呼喚了當地耆老內心深處的記憶,矗立在農田傾圮的達魯岸,耆老負起修繕的職責,以傳統技藝教導部落青年再現達魯岸。

30幾年前,豐濱沿海阿美族傳統領域上遍布著水梯田。每到收割時期,海浪、稻浪交織出的景象,直教現年70多歲的耆老陳先生難以忘懷。隨著水梯田復育逐步成形,呼喚了當地...

週一, 21 十一月 2011 16:34

【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之2:重現記憶中的水梯田 海稻米訴說心願

如果你只在阿美族人慶祝豐收時,才來石梯坪港口部落,那就太可惜了。

阿美族傳統知識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種出小米、糯米,源自清朝期間水稻種植技術,更將海與陸地交界的土地運用到極致。

30多年前,石梯坪這片土地種植的水稻從岸邊延伸到海,於是陸地上的水稻被風吹動,形成的稻浪,與海水拍打海岸的海浪交織成一片美麗的景觀。這個景觀,是人們尋訪港口部落的理由。

如果你只在阿美族人慶祝豐收時,才來石梯坪港口部落,那就太可惜了。 阿美族傳統知識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種出小米、糯米,源自清朝期間水稻種植技術,更將海與陸地交...

週一, 21 十一月 2011 16:28

【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之1:到太平洋岸邊 尋找水梯田的旅途中

花蓮豐濱海岸的潮水持續著千年不變的律動,湧向海邊的潮浪,訴說著不變的道理;流向海邊的河水,在進入大海的擁抱前,滋潤著沿路的大地。

為了看石梯坪港口部落恢復水稻田耕種的水梯田,9月中旬,一行人從台北搭太魯閣號出發,列車穿梭在忽隱忽現的海岸邊,讓人神往於山海之間的想像。

到了花蓮火車站,再轉搭等候一旁的遊覽車朝海之濱出發。而花了這麼長時間搭車,是為了欣賞這片海以及阿美族人運用植物與土地的智慧。

花蓮豐濱海岸的潮水持續著千年不變的律動,湧向海邊的潮浪,訴說著不變的道理;流向海邊的河水,在進入大海的擁抱前,滋潤著沿路的大地。 為了看石梯坪港口部落恢復水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