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寮水梯田part2

貢寮依山傍水,在山與海交界的內寮山區水梯田,存在已有百年以上歷史。隨著四季的綿延更替,浮雲下的潔淨溪谷裡,先民砌石成階、悉心維護的水梯田及衍生的灌溉水道被森林環抱著,吸引了許多森林邊緣生物棲息,保存了多樣的自然生態,也提供了農村生計生活,兼備地景美學和文化傳承的意義。
然而時光過往,山村人口流向都市,水梯田大量廢耕而荒蕪。熱鬧的山村,亦隨著水梯田的消失逐漸變得寂靜。直到2011年,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在林務局的大力邀請下,如火如荼在此展開水梯田的復育與友善耕作計畫。


有老牛老農守候的梯田
經歷夏耘秋收,計畫推行的第一年,扣除老農們自用部分,有了1300公斤收獲;這些水梯田友善農產品,最後做成了「和禾米香」。1300公斤是那麼量少微薄,米香在琳瑯滿目的零食擺列架上也顯得樸素無華,然而隱藏其中的故事,卻是無比豐富飽滿。手中一片薄薄的米香,聞來特別香醇,讓人的思緒不禁被帶到米香的生長地,回到那片水田的初始面貌......
2011年初,基金會與當地農夫溝通,共有8戶農民願意以無毒方式續耕或復耕,另外3戶農家願意出借土地來進行復育,總數有2.4公頃大的農地。第一次上山,還看到田裡放牧著牛隻。水牛在這裡是耕作的好夥伴,礙於地形受限,無法使用大型機具,幾乎全得靠人力與獸力,「雖累但對環境也友善,今年就持續這麼耕田吧!」看著這頭牛與田地,身旁的老農阿樹伯如此道來。
自行挑選保存種源、孵秧,因此不擔心購入的秧苗夾帶福壽螺;也因為不施農藥與除草劑,除蟲與除草皆需靠人力,阿樹伯示範著以竹子編成類似小畚箕的器具「蟲仔鉿」,利用竹柄掃過禾苗,帶走其上的負泥蟲。而除草、補田埂的繁複工作,更是考驗農民的體力與意志。每天巡田水的同時,還要隨時夯實田埂;倘若雜草太多,過度占領稻子的空間,就得進行「挲草」,把雜草連根拉起,一方面讓秧苗有成長空間、吸收到陽光;一方面將雜草順勢塞入田土深處,轉變成稻子的肥料。


你我一家互助下田湊手腳
除了老農,也開始有青壯年帶著一家子返鄉加入友善農耕行列,耕作自己的田,也協助耕種其他農戶的地。當地的蕭氏家族人馬,在稻米成熟後,還發動大小成員回來協助人力割稻。每年還有來自外地的臺大穀雨社學生、宜蘭大溪國小教職員等,到此體驗務農、當志工協助割稻。晨暉映照的金黃稻浪中,大夥揮汗舞動鐮刀,重現昔日聚落社區一家、不分你我湊手腳的旺盛光景。而割下的稻子,藉著移動式的打穀機打下成熟的稻米,傳統的農業技術,形成少見的農村景觀之一。
稻穀收成了,接下來得面臨銷售的考驗。一家位於雙溪、已有50年歷史的海山餅店少東林偉雄得知此事,豪爽應允全數收購,作為餅店的米香食材。更令人感動的是海山使用「炸米香」的傳統方式,耗時費工,並且為了保留梯田米香氣、減少食物里程,整個製程盡量改由在地完成;純手工製成的米乾原料,更讓海山必須花費2倍以上的製程費用。他們的承擔,正是支持貢寮老農的重要力量!


零污染少里程滿滿心意的甜蜜滋味
貢寮這群農民默默耕耘著水田,友善無毒的耕作,讓水田中生物們也有了安全潔淨的棲地;人禾基金會扮演媒介角色,做為當地農民、政府與外界資源的溝通橋樑,也引介了在地海山餅店作為銷售平臺;而海山餅店的大力相挺、農民商賈的攜手,讓「和禾」品牌獨具創意並得以暢通上市。城鄉社區、各界團體與生物環境之間的合作機會,徹底落實了生態與生產均衡發展。
想著這些點滴故事,低頭再望向手中的米香,竟有沉甸甸的錯覺,一種眾人的努力用心,產生了這股甜蜜的重量,令人細細品味、香甜回甘!

閱讀 369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28 一月 2015 05:12

媒體

貢寮依山傍水,在山與海交界的內寮山區水梯田,存在已有百年以上歷史。隨著四季的綿延更替,浮雲下的潔淨溪谷裡,先民砌石成階、悉心維護的水梯田及衍生的灌溉水道被森林環抱著,吸引了許多森林邊緣生物棲息,保存了多樣的自然生態,也提供了農村生計生活,兼備地景美學和文化傳承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