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雲南哈尼梯田

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雲南哈尼梯田
Cultural Landscape of Honghe Hani Rice Terraces

文/林珮芸;審校/陳安蓓

雲南的梯田地景藝術
1993年第一次 「國際哈尼族文化研討會」期間,來自中國、荷蘭、日本、美國、英國、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前往參觀勝村鄉全福莊哈尼梯田,深為其景觀的壯麗與文化的豐富所折服。1995年,法國人類學家歐也納博士也來元陽觀覽老虎嘴梯田,他讚嘆:「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
雲南哈尼梯田已有300多年歷史,其規模廣大,主要分佈於雲南南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個縣區,總面積約100萬畝。其中元陽縣是哈尼梯田的核心區,只要登上元陽縣的山上,就會看到充滿在大地之間的、那如山如海洶湧而來的梯田。

紅河哈尼梯田生態系統囊括水牛、黃牛、水鴨、魚、鰻等生物;因地理起伏陡峭,將山頂森林水系的水源引進梯田灌溉,過去1300多年來,依循自然大地的設計,與世無爭地度過隱遁的生活。

2013年6月22日,在柬埔寨金邊舉行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哈尼梯田通過投票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http://baike.baidu.com/view/9547234.htm 百度百科 紅河哈尼梯田)
也是繼新疆天山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後,中國成功「入遺」的第二個景點。


揉合文化與環境資源
紅河哈尼梯田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原因是,該區呈現了獨一無二,或至少是非常特別地代表了一種文化傳統,或是一種現存或已經滅絕的文明。此外,該地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之變化的影響下,變得易於損壞的文化資產。哈尼梯田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宏大、磅礴、壯美的稻米景觀,展示了哈尼等世居民族的生存方式,同時創造了一系列與梯田稻作農耕文化息息相關的宗教、節慶、禮儀、歌舞、服飾等,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在哈尼梯田產生與發展的過程中,哈尼等世居民族始終不違背生態倫理與土地價值觀,尤其是對萬靈的尊崇,保護了遺產地的生物多樣性,兼容並蓄地融合種族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的信仰。

相似於日本提出的「里山精神」(SATOYAMA),主張人類與自然長久以來互動而形成的生態、棲息地和土地利用的動態鑲嵌景觀,包含著社區、森林、農業、聚落的混合地景。已受國際認可的「里山倡議」,不只是生物多樣性的策略,並且跳脫傳統保育與社區隔離及對抗的思維,進一步與居民結合,達到農村地域活化、糧食自給率提高、森林資源循環利用、環境防災等功能,與追求人文、生態、美學平衡的社會福祉相呼應。「森林、山地、稻田生產與人類活動」是里山系統中最主要的元素。人和自然和諧融合,禮敬自然,而自然以豐富資源與環境回饋,哈尼梯田自古至今,奉行著這樣的理念,以「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的系統永續地發展運行著。

 

瀑布緩流灌溉出的紅米
雲南多山,梯田式生活的重要場景,哀牢山哈尼梯田是雲南梯田的代表,曾被為讚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坡型地景除了梯田外,因高度差易產生的小瀑布和緩流,將哀牢山的水流匯入紅河。哈尼人擅用水域和森林,將山泉水導入溝渠灌溉農作,結合陸地和水域生物,孕育出主要的糧食作物-紅米。當地人信奉太陽、月亮、山神、河神、月亮、森林、火和任何自然界的神祇。
當地八十二個小村落分別散落在不同地景山河之間。哈尼人的房屋很有特色,總共分三層,最底下的一層用來養牲畜,二層住人,頂層則是倉庫。由於其棚頂用綠色茅草搭成,遠遠看去像是一個蘑菇,因此這種房屋也被稱作「蘑菇房」(mushroom houses),它是哈尼村莊的標誌性建築。在元陽旅行時,眼前一片大大小小的蘑菇房點綴在梯田裏,讓人感覺進入了童話世界。相近於台灣原住民的住屋建築,與自然環境緊密結合,生活形態較為原始,完全由自然環境來決定生存方式,以耕作、飲水、向陽及防禦功能為選擇居地的重要條件。

 

森林萬神皆有靈
對哈尼人來說,森林的功能主要分為四種,提供水源、建築用途、食物功能和燃火功能。梯田具有高度的韌性與彈性可以與天候及乾旱對抗,2005年的乾旱,
糧食收成依然可以餵養村民,其中最大的功臣是該地平均25%的緩坡,涵養水源提供生物必要的需求。哈尼梯田盛產獨特的紅米品種,是雲南哈尼先民,在隋唐初期的高山梯田墾殖中,由野稻逐漸馴化而成。傳統紅米品種至今仍保留野稻基因,生長期為180到210天,一年只產一季,畝產量不足常規稻米的一半。耕種時採用古老耕作方式:引高山泉水灌溉,順勢把高山上土壤中的養分,灌溉至不同層階的梯田中。在此年代,仍採用人工耕耘、除草。比較特別的是,傳統哈尼紅米品種極不耐肥,施化肥農藥後有可能讓稻田更易生病害,導致收成不佳。而自然農作生態中的鴨糞和魚類肥,反而讓紅米能夠健康生長。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6/17/c_126632278.htm 新華網2014年06月17日)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遺世獨立的哈尼梯田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其豐富、壯闊的地景,從高空俯瞰圖上看去,蜿蜒綿密的綠色迷宮,足以讓人跌進奇幻、想像的世界。除了具有攝影美學價值,當地的生態旅遊業者也蓄勢待發,引進大量的觀光人口,商機無窮。對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的哈尼部落人來說,很有可能改變當地的價值觀,目前最明顯的是建築的改變,在尚未與外界接觸之前,雲南哈尼用自己的方式與自然共生共存。原本在地人使用環保、當地的原料建屋;然而開放觀光後,越來越多工業建材出現。建築師高第(Antoni Gaudi)曾說:「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在雲南哈尼梯田區,「曲線」是上帝給予最好的禮物,而生態旅遊與經濟開發之間,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人們去定義。

 

參考資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官方網站

http://whc.unesco.org/en/list/1111

維基百科
紅河哈尼梯田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A%A2%E6%B2%B3%E5%93%88%E5%B0%BC%E6%A2%AF%E7%94%B0

中國國家地理網 (節選自《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第6期)
http://cng.dili360.com/cng/jcjx/2011/06084244.shtml

閱讀 4051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28 一月 2015 05:30

媒體

1993年第一次 「國際哈尼族文化研討會」期間,來自中國、荷蘭、日本、美國、英國、泰國等10多個國家的100多名代表前往參觀勝村鄉全福莊哈尼梯田,深為其景觀的壯麗與文化的豐富所折服。1995年,法國人類學家歐也納博士也來元陽觀覽老虎嘴梯田,他讚嘆:「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