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0 十二月 2011 16:34

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雙連埤濕地):水草王國

 

Map 13
溼地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雙連埤濕地)

01宜蘭縣雙連埤溼地未破壞前的景觀

05浮島生態是雙連埤最具特色的景觀

 

 

 

 

 

溼地類型

內陸淡水濕地

溼地範圍

宜蘭縣員山鄉大湖段雙連埤小段79地號水利地

溼地GPS座標

24°45'05"N , 121°37'51"E

成立時間

2003年11月7日

溼地面積

17.1578公頃

海拔

約470公尺

管理機關

中央: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地方:宜蘭縣政府

溼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溼地介紹

雙連埤在野生動物保護區成立之前,曾經是地主私有的土地,在2001年地主以改建雙連埤成為魚塭為由,請怪手大肆整地,大量放養外來魚類與外來植物,發生所謂的雙連埤生態保育重大事件,讓這個台灣低海拔谷地平原濕地生物相極具代表性的原生棲地,面臨極大的危機。

後來經保育人士的努力與協商,宜蘭縣政府也緊急介入保護這片溼地,並由農委會於2003年將其公告為「宜蘭縣雙連埤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終於立一個母法,讓宜蘭縣政府於11月7日公告17公頃的水域為「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雙連埤位於宜蘭縣員山鄉湖西村山區,為雪山山脈東坡面,地處粗坑溪與五十溪兩大水系之間,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天然堰塞湖。此地為山間谷地,局部低窪地涿水成埤,湖水面積依雨量大小決定。原有大小兩潭湖水,稱為上埤與下埤,枯水期埤塘中分為二,豐水期溢聯合一,雙連埤因而得名。不過下埤現已淤積成泥沼地,只剩上埤保有水源。

雙連埤野生動物保護區屬於台灣低海拔楠儲林帶濕地生態,全年潮濕多雨,年雨量可達2900公厘,是一塊台灣少有的低海拔溼地,水生植物涵蓋全台三分之一的品種,包括許多稀有種類;水棲昆蟲中蜻蜓也佔了全台灣三分之一的品種;有多種魚類、蛇、蛙與鳥類,可號稱為「國寶級溼地」,具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完整性。

歷史風華

2001年,雙連埤地區發掘出一支史前人類使用的「石斧」,鑑定後其歷史距今約有2500年,可見雙連埤為古蘭陽地區的文明發祥地之一。而最早在雙連埤地區活動的族群應是泰雅族原住民組成的哈盆部落,是雙連埤附近現存最完整的原住民聚落,目前遷移至鄰近雙連埤的烏來福山村。說到雙連埤地區的人為經濟開發,大約從200多年前吳沙帶領漢人進入蘭陽平原屯,該時期有少數漢人嘗試至雙連埤一帶開墾,但由於地處偏遠,與蘭陽平原有相當長的距離,在交通不便的狀況下,鮮少有人留下定居。

日據時期,為了獲取寶貴的原始林木資源及理蕃工作,日本人大量修築林道,以福杉、柳杉等人工造林的方式取代被砍伐殆盡的原始林。原本居住於新竹縣境的粵籍客家人士,在當時陸續搬遷至雙連埤地區,進行農牧開墾;據統計日據時期約有6、70戶人家,在此地種植水稻、蔬菜及茶葉為生。為了便利開墾,當時入駐雙連埤的新移民在上、下埤之間以人力挖掘出一道深度約3公尺、總長度達5公里的水圳,將上、下埤的蓄水經由下埤的缺口放流到粗坑溪,使得下埤逐漸陸化,變成較易耕種的農田,就此改變了雙連埤的天然景觀。

到國民政府來台、實施三七五減租、土地放領,當時沒有永續經營的國土規劃政策,這座具台灣特色代表性的雙連埤浮島濕地,也由公共財產淪為私人財產,自由買賣。

民國40年代以後,遷入當地的移民漸增,利用天然的地勢及水源,修築閘門、土堤,擴充農耕規模,並且建造水塘,以圈養淡水魚類。50年代起,台灣經濟起飛,雙連埤墾民人口外流,往都市就學、就業,僅中老年人口繼續留在雙連埤從事農耕。

70年代後,以水稻為主的農田逐漸廢耕,目前僅下埤一帶及山坡地區還有零星農田分佈,主要種植紅鳳菜、薑、高麗菜等。城鄉地價差異懸殊,土地投資客覬覦雙連埤,期待它是另一個一本萬利的新竹青草湖或烏來燕子湖,而又有台九甲線將要變成北橫替代道路的傳聞附和,使雙連埤變成投資者刀俎肉。80年代,由於宜蘭水資源需求,雙連埤溪、粗坑溪被利用為宜蘭市與20萬溪北人口的市民主要飲用水水源,雙連埤變成宜蘭市民水源頭之一。

溼地環境介紹

自然生態

雙連埤的特色,是湖面有一片由沈水植物累積而成,面積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的植物浮島(floating island,或稱floating mat),會隨季節而移動,每次的遊走總會為水域裡的植物洗牌一次,重新為它們分配領域,為台灣唯一僅有的特殊生態景觀,彌足珍貴。

浮島的組成分子大約可分為5大類型:浮島基地是以李氏禾為主的禾本科浮動草毯,形成強韌地基,厚約2公尺,水面上1公尺,水下1公尺。馬來刺子莞為主的莎草科挺水植物挺立其上,以腎蕨為主的蕨類植物,另有大族群的小葉海金莎,宜蘭人稱「珍東毛仔」。

最奇特的是大頭茶喬木,根系演化成橫向交錯盤狀生長,使浮島基地更堅固紮實;大頭茶森林陸續加入其他陸域樹種如紫金牛、江某等,以及蘭科植物-拎壁龍類型等附生植物,使浮島有更多元性的生命,達到浮島老熟林結構。

整座浮島棲地及湖域環境更孕育出魚蝦、蜻蛉、蛙類、龜、爬蟲、水生昆蟲等,因此更吸引多種的候鳥、留鳥的青睞,紛紛駐足。

雙連埤高度、緯度剛好是北方草種的南限,南方草種的北限,且湖域夠大,深度約1至2公尺的淺湖濕地環境,配合間歇性的上、下水位,使水生植物的五種類型均適存,加上氣溫適中,冬季不結霜,不會凍死弱勢水生植物群,夏季又多雲霧,不使強勢水生植物族群大繁衍,經大自然五千年的孕育造化、演替,一點一滴造就了的雙連埤的浮島濕地特殊生態。

動物分布

在雙連埤共記錄兩棲類有4科18種,爬蟲類有4科17種,哺乳類有5科6種,昆蟲有58科195種,鳥類有25科49種。魚類有8科16種,包括曾經在台灣絕跡近70年的青鱂魚,與菊池氏細鯽、高體鰟鮍、黃鱔、台灣纓口鰍、泥鰍等。而台灣特有種及台灣特有亞種如短腹幽蟌、短尾幽蟌、白痣珈蟌等,亦是此間的長期住民。雙連埤堪稱是台灣低海拔谷地平原溼地生物相極具代表性的原生棲地

植物分布

生長於雙連埤的105科321種維管束植物中,水生植物高達112種,幾乎占了台灣原生水生植物種類的1/3以上,其中不乏假紫萁、水社柳、水虎尾、田蔥、鬼苓、石龍尾、絲葉狸藻、蓴菜、華克拉莎、寬柱莎草、日月潭藺等特有及稀有水生濕生植物,雙連埤堪稱是台灣水生植物的天堂。

02

野菱:宜蘭縣雙連埤以多樣性的生物棲地著稱

珍貴稀有的物種

柴棺龜、穿山甲(中國鯪鯉)、鴛鴦、大冠鷲、鳳頭蒼鷹、松雀鷹、棕噪眉(竹鳥)。

應予保育的物種

台北樹蛙、翡翠樹蛙、山羌(麂)、台灣藍鵲、龜殼花。

保育現況

1. 雙連埤現有農田幾乎全面栽植紅鳳菜,而為增加葉菜類收成效益,紅鳳菜生長期間常可見大面積噴灑農藥的情況。由於雙連埤位居宜蘭市區民生用水的上游水源區,隨地表逕流匯入粗坑溪及蘭陽溪的農藥殘餘物,不僅直接影響雙連埤生態環境的長遠性發展,也為民生用水的安全性埋下隱憂。

2. 保護區外周邊私有土地的規劃開發,環埤道路、農業區與人類活動等,也容易造成阻絕等威脅。

3. 前任地主引進大量的外來植物及魚類,破壞了當地物種的生態平衡,讓多數稀有植物相繼減少,包括大頭鰱、草魚等啃食浮島的外來種魚類,以及李氏禾草等外來植物,仍須持續移除。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專文介紹

 

交通方式

路線1:國道5號北宜高宜蘭交流道下,接台7線東港路直行至員山路一段,接台9甲線復興路,接雙埤路往福山植物園方向行駛即可到達雙連埤。

路線2:下交流道後,走宜蘭河河堤,往員山方向,再往福山植物園方向行駛即可到達雙連埤。

路線3:下交流道後,延高速公路平面車道,右轉縣政大道,往員山方向,再往福山植物園方向行駛即可到達雙連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