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07 十二月 2015 18:25

花蓮吉哈拉艾

一、濕地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

英文名稱

Ciharaay Cultural Landscape

溼地類型

位於內陸,以河流,湖泊和河口三角洲地景為主

溼地範圍

豐南村吉哈拉艾梯田文化景觀。(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花蓮分局提供)

豐南村位於花蓮縣富里鄉最南端,東隔海岸山脈與台東縣成功鎮銜接,西與同鄉的富南村比鄰,南與台東縣池上鄉及東河鄉接壤,北邊為同鄉的永豐村,轄境廣達35.18平方公里,是全鄉面積最大村。 登錄地區為豐南村鱉溪流域中最北邊之支流石厝溝溪流域,由海岸山脈主稜白守蓮山迄麻荖漏山,以及白守蓮山與麻荖漏山西側支稜所包覆,集水區面積約1,040公頃。其石厝溝溪的中、下游形成持續性有機演化的梯田、水圳和聚落之文化景觀核心區,其中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水圳有六條總長約4,100公尺。

溼地GPS座標

23°14’56”N,121°28’09”E

溼地面積

約1040公頃

海拔

海拔300公尺

地形

本地區域內分布自然山林、溪流、次生林、菓園、水稻梯田、水圳、池塘、聚落等多元地景鑲嵌斑塊。區域內近20公頃之水稻梯田分布於丘陵坡地,順勢排列而下,仍保存早期農業社會時代小面積而多層次的梯田景觀;此外,部分田地多處保留原邊坡上的大塊石(隨溪流沖滾而下的都巒山層火山角礫岩),見證東部山區早期順應溪岸邊坡開闢梯田的景況。

地質

鱉溪上游區地質以都鑾山層與番薯寮層、利吉層最發達,最上游區有一段番薯寮與八里灣互層,中下游區則有番薯寮與利吉層互層的特殊地質交錯景觀。 而區域內的山,則屬於海岸山脈地層系統中古老的「都巒山層」,是由海底火山噴發的熔岩冷卻後形成,溪水侵蝕軟岩層加上堅硬岩質形成陡峭的溪谷,尤以石厝溝溪與鱉溪交界一帶為最,溪面寬僅10餘公尺,兩岸岩壁卻陡直達600公尺,素有「小天祥」之名,屬於高山盆地。岩性屬於泥岩與砂頁岩互層、石灰岩。

法定地位與保育時間

2012年5月,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由縣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也是吉哈拉艾部落位址。

管理機關

花蓮縣縣政府文化局與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

二、溼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濕地介紹 

吉哈拉艾的生命之水

吉哈拉艾,是位於豐南村中保存最完整且唯一同時含括水利設施與耕作梯田的農林漁牧的類型文化景觀。文化景觀,指人類跟土地、自然環境有互動,造成地表有些特殊風貌,且此種互動持續至今。為1930年代,來自台東成功都歷(Torik)社的阿美族遷入此地定居,陸續開墾、持續利用和維護而成。其屬於鱉溪支流石厝溝溪流域,集水區面積1040公頃,包含一號水圳在內,全區有6條水圳,總長4100公尺,共灌溉15公頃梯田。 就整體地景呈現而言,自石厝溝溪集水區上游之自然森林過渡到中下游人為利用與維護之次生林和水稻梯田,層次分明,呈現人地和諧互動之景觀,亦與大自然山林溪流和平共處,透露永續土地利用之契機。

歷史風華 

百餘年前,臺東都歷部落的阿美族人翻越海岸山脈,遷徙到「吉哈拉艾」定居至今。根據當地耆老口述,「哈拉艾」,原意是日本禿頭鯊,一種生活史會往返於溪流到大海的大型蝦虎科魚類。對阿美族人來說,牠們是上天賜予的珍貴食物,因此將當地命名為「吉哈拉艾」。 吉哈拉艾部落範圍內有5條水圳,加上小天祥的石門圳,這裡共有6條百年歷史的水圳文化資產。水圳的源頭銜接石厝溝溪的乾淨水源,如何隨著季節水位的變化引水灌溉,同時因應地勢及土壤環境,施作出恰當的圳溝結構,在在考驗著族人們運用在地知識的智慧。據老輩人口述,最初在開闢水圳的時候,因為都是峭壁,所以只能用敲打的,如遇到懸崖,則用黃藤綁在身上,然後吊在懸崖再慢慢敲出水路。 由此可知,這6條以山壁鑿溝、泥土塑型、砌石成壁及混凝土施作等不同工法創作出來的水圳,照護著大家的生活,與自然相互融合,渾然一體。而水圳漫延串連的梯田,順沿地勢層層而上,家族以階層為單位,在水田旁安置家屋,田埂以砌石或堆土植草而成,田地內留存著因人力無法撼動開鑿的巨石,小而美的耕種面積,足夠家人溫飽。由聚落、梯田和水圳所形成這般順天應人的地景,訴說著阿美部落傳統的生活價值觀。 而農耕重要的「巡田水」,則依循著阿美族特殊的社會組織結構,大家合作分工,在各自耕作的用水需求及部落水資源共管之間,尋求最佳的平衡點,這也是「吉哈拉艾」可以一直持續耕種,存續百年地景樣貌的關鍵。

保育現況

吉拉米代部落米粑流,大人小孩全部出動。圖文:廖靜蕙。

登錄為文化景觀之前,吉哈拉艾已於2011年10月成立「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管理委員會」,並舉辦了四場權益關係人論壇,從族人最在意的「山川維護、護溪護漁」議題著手,透過公開論壇和傳統部落會議,建立一套《吉哈拉艾部落公約》。雖然形式上是傳統的部落會議,可是公約內容,卻比所謂現代化的法律,更加尊重環境,同時融入國際「里山倡議」的行動架構。如不得大規模變動梯田與水圳、重型機具不得任意進入部落、水田區禁止水泥化等等,都是維護文化景觀的重要原則。現今,族人、政府和學者,正積極在部落公約的架構下,建立一套制度性的計畫,徹底落實吉哈拉艾文化景觀的維護保存工作。 目前,水梯田的保存仍保留著原住民傳統農耕:如何割稻、管控水、觀察天候等,其實這與環境息息相關,也保存了米粑流的文化。米粑流在阿美族語是「互助」的意思,在傳統農耕中,無論是插秧、搓草、收割,族人會聚集一起互相幫忙。即使部落已普遍使用現代耕技術,仍會保留一塊公田,維持部落傳統農耕以及生態智慧的傳承。 阿美族的水稻耕作技術將過去漢人使用的農法,和阿美族傳統農耕混合在一起,在耕種過程中,將田曬乾,乾裂,讓稻穀的根部往下找水,因此根抓土抓得很深;「Mikolas」─除草,則是切割稻子和稻子之間連接在一起的根,讓根部實實在在的往地下長;收成之後的稻米使用傳統日曬,雖然產量少,卻能將這些知識技術傳承下去,創造的價值遠高於收成的價格。

三、溼地環境介紹

自然生態

花蓮縣富里鄉豐南村吉哈拉艾文化景觀之登錄範圍為石厝溝溪完整流域,區內分布自然山林、溪流、次生林、菓園、水稻梯田、水圳、池塘、聚落等多元地景交鑲嵌,充分呈現由常民生活和文化與山林土地互動所產生之完整「社會-生態-生產地景」,具有生態與地景之完整性。 東部水稻梯田主分布於溪流沖積平原或河階平原上,而近20公頃之水稻梯田則分布於丘陵坡地,順勢排列而下。此外,部分早期位於溪岸坡地開墾之田地已荒置20、30餘年,無法耕種,但小面積梯田及田埂邊坡砌石結構仍維持完整,田間亦多處保留原邊坡上隨溪流沖滾而下的火山角礫岩,可見證早期順應溪岸邊坡開闢梯田的景況。
 順應原始大自然地勢所開闢之小塊不規則梯田因後來機械化剷平合併而消失殆盡,僅尚有數處保存,為東部山區早期水稻梯田之「化石文化景觀(fossil cultural landscape)」範例,亦具罕見性。 於溪水中,除了「哈拉」,還可以看到高身鯝魚、褐吻蝦虎、細斑吻蝦虎、鱸鰻、臺灣石斑等身影在溪裡悠游。山林裡隨處可見動物們的足跡,山羊、山羌、山豬、彌猴、松鼠、鼯鼠等;另外,臺灣黑熊和梅花鹿等大型動物也會偶爾出沒。散步林間,隨處可見臺灣原生種及特有種的植物,例如:烏心石、太魯閣櫟、金毛杜鵑和賽欒華等。此處是原生種與外來種交界的重要防線,別具特殊意義。

動物分布

吉哈拉艾登錄區域為鱉溪流域中最北邊之支流石厝溝溪流域。 清澈的河流孕育許多魚蝦,於溪水中,除了「哈拉」,還可以看到高身鯝魚、褐吻蝦虎、菊池氏細鯽、細斑吻蝦虎、鱸鰻、臺灣石斑等身影在溪裡悠游。山林裡,隨處可見山羊、山羌、山豬、彌猴、松鼠、鼯鼠等動物。

植物分布

臺灣原生種及特有種的植物,如異葉卷柏、萬年松、彎龍骨、金花石蒜(龍爪花)、太魯閣櫟,烏心石,金毛杜娟,賽欒華等原生種岩壁植物,皆可在此區域看見,在外來種逐漸入侵縱谷的時際, 吉哈拉艾提供了原生種喘息之處,故學者力倡以文化景觀保存。

特殊物種介紹

鱉溪,顧名思義,即以眾多鱉群出沒聞名,也就是「中華鱉」。其體軀扁平,呈橢圓形,背腹具甲,通體被柔軟的革質皮膚,無角質盾片。觀察其水中活動,可發現其許多習性:如多選擇獨立在水中凸立的石頭曬背,因此位置最能在干擾發生時,快速潛入水中。幼鱉則常選擇在倒伏於水面上的芒草樹枝曬背,更具隱密性,白天則喜歡在水淺、水溫較高而且有大型附著藻類滋生的地方活動。然而,鱉似乎喜歡優養化的環境,因此清淨的水域勢必不會存在太多的鱉。 除了中華鱉外,日本瓢鰭蝦虎,也是吉哈拉艾地名由來,此一生物也為當地一特色。「哈拉」是保育類野生動物「台東間爬岩鰍」之阿美語,漢名綽號「和尚魚」,別名「日本禿頭鯊」,牠是洄游性魚類,體較為延長,前部扁平,後部側扁。頭部至腹鰭之間的身體呈三角形,腹面頗為平坦。頭中大,平扁。喜好生活在乾淨的水域,可見於河川的中、上游湍急河段,為底棲性動物,常以扁平的身體及胸、腹鰭平貼在石頭上,故俗名又稱「石貼仔」。 雜食性,以水裡的附著性藻類為食物來源與捕食水生昆蟲或涉識有機碎屑等為食,是水質純淨與否的指標性物種。

瀕臨絕種的物種

日本瓢鰭蝦虎、菊池氏細鯽

珍貴稀有的物種

中華鱉、台東間爬岩鰍、菊池氏細鯽

應予保育的物種

中華鱉、台東間爬岩鰍、菊池氏細鯽

四、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專文介紹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從台東北上或是花蓮南下,皆可以走花東縱谷台九線道,在台九的313k,看到往小天祥的指標接台23線道,約在台23線6公里處就到社區活動中心。到社區後由社區負責社區內的接駁。

大眾運輸

1.可搭乘火車至花蓮富里火車站,事先預約社區可敗專車接送誌社區餐與體驗行程。

2.花蓮客運早上八點與下午四點各一班車,光復到富里。

注意事項

部落並無開放觀光,參觀時勿干擾民宅及居民,攝影請先知會,並請注意停車勿妨礙農機運作。

古圳附近的地面濕滑,行走時必須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