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6 十一月 2011 16:36

哈盆自然保留區:台灣的亞馬遜河

 

22
溼地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哈盆自然保留區

01有如熱帶雨林的哈盆山區景象

02哈盆又有臺灣亞馬遜之美稱

03清冽溪水及原始森林成為動植物最理想的棲息環境

溼地類型

溪流型溼地

溼地範圍

哈盆自然保留區位於台北縣烏來鄉福山村和宜蘭縣員山鄉的交界處,西以志良久山為界,東至粗坑溪為止;西北方距離台北市約50公里,東方距離宜蘭市約16公里;涵蓋林班有宜蘭事業區第57林班、烏來事業區第72、15林班,位於福山實驗林內。全區為雪山山脈主、支稜所環抱而成的盆地,有南勢溪上游哈盆溪與蘭陽溪上游粗坑溪流經東西兩側。

哈盆溪和粗坑溪兩條清澈的小溪,分別貫穿哈盆的左右兩翼,溪流緩和,深不及膝,河床多石,水溫範圍在15.8℃至21℃之間,是魚類、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的生息環境,也吸引了許多的哺乳類、兩棲類及溪流鳥類於此活動。區內擁有種類豐富的原生植群,人為的破壞少,成為動物最理想的生活環境。

溼地GPS座標

24° 49' 46.78'' N,121° 31' 58.54'' E

成立時間

民國75年6月27日

溼地面積

332.7公頃

海拔

450~1,030公尺

管理機關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

溼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溼地介紹

哈盆溪流經烏來近宜蘭員山鄉的交界處,是南勢溪上游的一條小支流,之所以稱為哈盆溪乃因這裏曾有一個稱作哈盆的泰雅族部落。哈盆本為泰雅話,指的是兩條河流交匯之處的意思。七十年前有位日本的昆蟲學者曾留下這樣的記錄:「早上由利毛港社(今福山村)出發,沿著南勢溪溪谷上溯,傍晚我們終於來到了一處寬廣的谷地,這裏就是哈盆社了,部落位在南勢溪、哈盆溪的交界處,住民約有百餘人,土著見到我們一行人均好奇地出來圍觀」。

戰後哈盆部落被遷至現在的下盆,現在僅留下一處處斷垣殘壁,埋沒在荒煙蔓草間。哈盆有何得天獨厚之處呢?由地圖上可知,哈盆遠離北、宜兩地繁華的城市,除了來自福山植物園的登山客之外,附近幾無人跡,加上群山的庇護,使它能遠離塵囂,保有較原始而豐富的自然景觀。哈盆溪附近的野生動物十分活躍。

因哈盆地區是台灣地區少數仍保有低海拔原始闊葉林林相的區域之一;同時此處蘊藏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不乏珍貴稀有的物種,早期也曾是附近泰雅山胞之獵場。為保護重要的原始闊葉林,使其免於遭受人為破壞,農委會於民國75年6月依法將該區設置為「哈盆自然保留區」。本地屬溫暖重濕型之亞熱帶氣候。年均溫約18.4℃,最低月均溫約10.4℃,最高月均溫約24.5℃。年雨量約2,900公釐,相對溼度約 88%。

哈盆溪也屬於長期生態學研究 (Long-term Ecological Research, LTER)計畫之一,長期生態學研究是國際間非常重視的生態學研究計畫,在美國已有20多年的發展,近年來在其他的地區與國家,也引陸續成立相關的計畫,進行研究,LTER隨即名正言順地成為 ILTER ( I = International ),台灣地區於民國81年時,由國家科學委員會贊助研究經費,成立第一個LTER研究站,名為「福山森林生態系」,包括哈盆自然保留區在內。

LTER的成立宗旨在於利用長程的監測,以瞭解生態系內結構、功能和變遷。由於許多生態現象的改變是一種漸近式的變化,且時程上亦頗為長久,不是一、二年的研究就可清楚,LTER計畫即是希望利用長程的追蹤方式,瞭解生態系之變遷過程和機制,以提供作為生態系經營的基礎。尤其是在全球氣候變遷現象逐漸受到重視的今日,這種長期性的研究計畫,更具有其價值。成立迄今,已有許多的研究計畫於哈盆自然保留區內進行,如植被調查、物候調查、食蟹獴的研究、溪流魚類調查、水中昆蟲、蝦蟹調查等,這些研究不僅有助於瞭解哈盆之生態系,也將有助於未來保留區之經營管理。

溼地環境介紹

動物分布

由於區內地形與各型植被形成不同的棲地環境,並有充沛的水源,使得本區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昆蟲最多,包含陸棲和水棲,以蛾類和蝶類最豐富;區內有兩條小溪,溪河中的魚類以台灣鏟頜魚和台灣馬口魚最常見;兩棲類中包含了珍貴稀有的莫氏樹蛙、褐樹蛙、台北樹蛙與翡翠樹蛙;爬蟲類中亦包括了數種珍貴稀有的蛇類和蜥蜴;鳥類以留鳥為主,亦有部分候鳥;哺乳類有山羌、台灣彌猴、穿山甲、白鼻心、食蟹獴、山羌等。

植物分布

在植物資源方面,本區為本省典型的北部森林生態系,區內大部分地區為未經破壞的原始天然闊葉樹林,由殼斗科、樟科、茶科、柿樹科、胡桃科等主要樹種構成的亞熱帶森林。天然闊葉林之喬木以鋸葉長尾栲為優勢種,灌木以柏拉木為主,地被草木以廣葉鋸齒雙蓋蕨為主。

哈盆溪的闊葉林相主要分3層,第一層由高達20公尺樹木的樹冠組成,阻擋了炎熱陽光帶來的酷熱;第二層是由2-8公尺高的小樹和灌木樹冠組成,虎視眈眈地等待上層林木枯老後才能成長出頭,取代原本的樹冠;草本植物、小型蕨類和幼小的樹苗則是在地表上的第三層。三層俱全的原始森林正如綠野織成的帷幕,找不到視線的缺口。而藏在豐富林相之間的是各式各樣昆蟲、鳥類、魚類、哺乳類動物的小生命,其中,光是昆蟲種類就有多達500種以上。他們在此覓得一處溫暖的家,彼此相依生存,完全不受人類打擾。難怪這裡會被稱為「台灣的亞馬遜河」了。

特殊物種介紹

食蟹獴(學名 Herpestes urva,又名棕簑貓)屬於食肉目中的獴科獴屬,是一種產於印度西北部、尼泊爾、緬甸、東南亞等地的獴,中國南方地區和台灣也能看到。食蟹獴體色通常為灰色,身上感覺粗硬又膨鬆的毛皮,乍看之下彷彿是穿著農人的簑衣般,因此又有「棕簑貓」的別稱。食蟹獴頭部比例較小,嘴尖細長,並在頭下側兩邊各有一道白色體毛自嘴延伸到肩部。牠的腳趾具有皮膜,體長約在40~50公分左右。除了以蟹類為食外,它們也吃魚、蝸牛、蛙類、齧齒類、鳥類、爬行類以及昆蟲。食蟹獴在日間活動,游泳技術高超,一般居住在水邊或濕地中。 食蟹獴目前列為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嚴禁捕捉和販售。

資料來源:flickr(by pseudolapiz)食蟹獴

瀕臨絕種的物種

林雕 (Ictinaetus malayensis)、熊鷹 (Spizaetus nipolensis)、藍腹鷴 (Lophura swinhoii)、朱鸝 (Oriolus trailli)

珍貴稀有的物種

珍貴稀有兩棲類

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褐樹蛙 (Buergeria robustus)、台北樹蛙 (Rhacophorus taipeianus)、翡翠樹蛙 (Rhacophorus smaragdinus)

珍貴稀有哺乳類

台灣彌猴 (Macaca Cyclopsis)、白鼻心 (Paguma larvata taivana)、食蟹獴 (Herpetes urva)、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pentadactyla)、山羌 (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珍貴稀有爬蟲類

台灣草蜥(Takydromus formosanus)、台灣地蜥 (Platyplacopus kuehnei)、台灣滑蜥 (Scincella formosensis)、蛇蜥 (Ophisaurus harti)、台灣鈍頭蛇 (Pareas formosenis)、斯文豪氏遊蛇 (Rhabdophis swinhonis)、錦蛇 (Elaphe taeniura)、飯匙倩 (Naja naja)、龜殼花 (Trimeresurus mucrosquamatus)

珍貴稀有鳥類

鴛鴦 (Aix galericulata)、松雀鷹 (Accipiter virgatus)、赤腹鷹 (Accipiter soloensis)、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灰面鷲 (Butastur indicus)、雕頭鷹 (Pernis ptilorhynchus)、大冠鷲 (Spilornis cheela)、鵂鶹 (Glaucidium brodiei)、褐鷹鴞 (Ninox scutulata)、黃嘴角鴞 (Otus spilocephalus)、大赤啄木 (Dendrocopos leucotos)、綠啄木 (Picus canus)、花翅山椒鳥 (Coracina novaehollandiae)、台灣藍鵲 (Urocissa caerulea)、赤腹山雀 (Parus varius)腌白喉笑鶇 (Garrulax albogularis)、畫眉 (Garrulax canorus)、竹鳥 (Garrulax poecilorhynchus)

應予保育的物種

深山竹雞 (Arborophila crudigularis)、紅山椒鳥 (Pericrocotus solaris)、松鴉 (Garrulus glanderius)、喜鵲 (Pica pica)、青背山雀 (Parus monticolus)、白耳畫眉 (Heterophasia auricularis)、藪鳥 (Liocichla steeri)、冠羽畫眉 (Yuhina brunneiceps)、小翼鶇 (Brachypteryx montana)、紫嘯鶇 (Myiophoneus insularis)、白尾鴝 (Myomela leucura)、鉛色水鶇 (Rhyacornis fuliginosus)、黃胸青鶲 (Ficedula hyperythra)、黃腹琉璃 (Niltava vivida)、紅尾伯勞 (Lanius cristatus)

保育現況

該地目前為管制區域,設有管制站,派員全天看守;除了福山植物園區外,僅供研究人員進入以利研究調查。另外也定期派員巡視保留區,以防不法情事之發生。然而,保留區南端卻無法管制人員的出入,常有非法入山、狩獵等不法情事;植物園部份,則屢遭受參觀民眾的污染破壞。建議加強巡邏取締及宣導,以維護自然生態。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專文介紹

發現寶藏:台灣的亞馬遜河:http://e-info.org.tw/node/24771

遇見哈盆溪:http://wagner.zo.ntu.edu.tw/sos/newsletter/newsletter_7_2_3.htm

交通方式

本區位於台北縣與宜蘭縣交界處,並無道路直通區中。但可從宜蘭進入經員山轉往雙連碑後,進入保留區旁的福山植物園區,且須事先向園方申請。哈盆古道可由烏來進入,交通方式如下。

搭乘公車

  • 搭乘新店客運(台北─烏來)線:北市青島東路→羅斯福路→新店→屈尺→烏來總站→右轉烏來街→左轉溫泉街→哈盆溪。
  • 自烏來攬勝大橋搭台車可至哈盆溪。

自行開車

  • 從台北:台北→羅斯福路→北新路→北宜路→新烏路→烏來觀光大橋→左轉溫泉街→哈盆溪。
  • 從宜蘭:宜蘭→北宜路→新烏路→烏來觀光大橋→左轉溫泉街→哈盆溪。
  • 從中山高:圓山交流道→建國南北快速道路→辛亥路→基隆高架道路→新店環河快速道路→碧潭→北宜路→新烏路→烏來觀光大橋→左轉溫泉街→哈盆溪。
  • 從北二高:新店交流道→北宜路→新烏路→烏來觀光大橋→烏來觀光大橋→左轉溫泉街→哈盆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