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71
週二, 20 十二月 2011 16:33

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曾文溪口濕地):返家八千里

 

11
溼地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台南市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曾文溪口濕地)

01黑面琵鷺

02黑面琵鷺

04

黑琵過端午:2011年夏季發現有多隻黑琵停留曾文溪口及七股頂山「度夏」,顛覆傳統的琵鷺來台「度冬」生態史

 


英文名稱

Zengwun Estuary North Bank Black-faced Spoonbill Refuge

溼地類型

河口沼澤溼地、沙洲、泥質灘地,及小部分人為濕地、魚塭、養殖池

溼地範圍

曾文溪口濕地位於台南縣七股鄉曾文溪出海口,北起頂頭額汕國聖燈塔(七股燈塔)、南堤堤防及七股海埔堤防,南至曾文溪南岸青草崙堤防,東以省道台17(國聖大橋)為界,西側海域至等深線6公尺處。

黑面琵鷺保護區位於曾文溪出海口的北岸,屬於七股新舊海堤內之縣有地,北以舊堤堤頂線上為界定,南至河川水道治理計畫用地範圍線以內(含水防道路),西為海堤區域線以內(含水防道路),東為東邊魚塭堤之天然界線往南至河川水道治理計畫用地範圍線,其中並包括含四號水門(原一號)、一號水門 (原二號)。

溼地GPS座標

23° 04' 31" N, 120° 04' 35" E

成立時間

2002年11月1日公告

溼地面積

溼地總面積3218公頃,保護區面積300公頃

海拔

約在0~10公尺

地質

泥質土壤和細砂組成的潮汐灘地與堆積性海岸

管理機關

台南市政府

溼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溼地介紹

曾文溪發源自阿里山山脈,向西流經嘉義縣、台南市而由七股出海,流域面積約1176平方公里,幹流長度約138公里。自1823年起曾文溪幾次氾濫改道,滄海桑田,造就了許多海埔地,成為魚塭或鹽田。同時,河水挾帶砂石與生物碎屑在出海口的沉積,加上潮水的作用,蘊育了豐富的底棲與浮游生物資源,往往吸引了大批鷸鴴科候鳥在此棲息渡冬,其中包含了數量稀少、瀕臨絕種的黑面琵鷺。

由於曾文溪所帶下來的泥砂量日益減少,為了避免海岸線侵蝕,臺南縣政府委託省水利局興建七股海堤與七股河堤,工程至1987年完工。1989年,曾文溪口濕地曾被台南縣政府列為七股工業區預定地,經多年的規劃與爭取,才於2002年,由農委會公告劃定,將曾文溪出海口北岸約300公頃的黑面琵鷺主要棲息地,定為「黑面琵鷺保護區」,以保護濕地上的生態資源。劃為保護區後已禁止一切漁撈活動,包括養殖牡蠣、放置定置網與挖赤嘴竹蟶等之行為。唯當黑面琵鷺全數飛離後,每年夏天會開放一個月讓當地居民從事魚撈。

溼地環境介紹

動物分布

海淡水交會、由上游帶來營養鹽的曾文溪口,因底棲生物與浮游生物豐富,孕育了數百種魚蝦貝類。乾潮時候,可欣賞到不同族群的蟹類,包含台灣最大族群的特有種招潮蟹、角眼拜佛蟹、沙蟹、短趾和尚蟹、雷公蟳等;另外也常見日本酥豆蛤與水陸兩棲彈塗魚。正因生態資源豐富充裕,吸引了眾多鳥類在此覓食,曾文溪口濕地可說是亞洲東岸到澳洲的沿海候鳥遷徒中繼站。根據統計,在這裡過冬的候鳥、留鳥或過境鳥多達200多種,除黑面琵鷺之外,還有小白鷺等鷺科、雁鴨科、鷗科、鷸鳥科等,為數驚人。

曾文溪口同時也是台灣重要鰻苗產地,在潮汐交匯處產生許多浮游生物,成為鰻苗重要食料,因台江內海水質良好,浮沿岸漁撈、棚架養蚵及海水養殖都很興盛,隨著各式網撈還能採集到小塔織紋螺及雲紋榧螺等稀有貝類。

植物分布

保護區的堤防土坡面植被茂盛,走訪堤岸邊或近海處,可見40~60種植物,例如老虎心、苦林盤與金武扇仙人掌等壯觀的群落,或者馬氏濱藜、裸花鰜蓬調節自身鹽分的植物,以及落葵、白花鬼針草、馬鞍藤、馬櫻丹等海濱植物,無不展現出強盛執著的生命力。

此外,七股區的高鹽度的溼地與廣闊的潮間帶,成為適合紅樹林生長的環境,台南市尤以海茄苳與欖李居多。紅樹林必須面對每日潮水漲退的嚴厲考驗,與改變劇烈的環境乾溼度, 海茄苳正好具備向下生長、吸收養分的「地下根」,同時能進一步突破土層長出「棒狀呼吸根」以利呼吸作用;它的葉被密生絨毛,可減低水分散失,葉片具備「鹽腺」,好將體內過多鹽分泄出。欖李則有橫向生長的「屈膝根」,具備呼吸與支持作用,它的肉質葉片同樣具有保水作用。

紅樹林能攔截泥沙、擴大溼地面積,是天然的與海爭地法,一旦土地固定下來,便能保護堤岸,阻擋堤岸受強風豪雨的侵襲。由於根部具有調節土壤的緩衝力,它還是有毒物質與重金屬的過濾器,和最天然的濾水系統;最重要的是它孕育了珍貴的溼地生態圈,讓魚蝦及大量潮間帶生物在此生生不息。

特殊物種介紹

黑面琵鷺是鸛形目朱鷺科,是全球六種琵鷺之中,唯一瀕危、也是少數完全依賴東北亞棲地而生存的珍貴鳥種,全球總數約只剩下兩千隻。牠們的存在,就像是亞洲沿岸生態環境健康的指標。

黑面琵鷺又名「撓抔」、「黑面撓抔」、「黑面仔」、「黑面鳥仔」、「飯匙鵝」。體長約74cm, 琵琶形的大嘴、面部的大片黑色皮膚、以及短而蓬鬆的冠羽,是黑面琵鷺主要的辨識特徵。繁殖期的黑面琵鷺,冠羽和胸前的羽毛還有明顯的黃色。

黑面琵鷺通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於海岸附近、河口、沙洲等淺水地帶,分布在亞洲東部沿海、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及越南,繁殖於中國遼東半島至朝鮮半島間的無人島嶼。遷徙時途經湖南、江西、浙江、貴州,在福建、廣東、與香港沿海。

每年9月至10月,黑面琵鷺會從韓國或中國的東北地區,飛行八千里,到七股曾文溪口海堤內的浮覆地來渡冬,一直待到翌年的3月至5月左右,才陸續飛離台灣,返回家園。這一段時期,是七股賞黑面琵鷺的最佳時機。

另外,根據文獻記載,黑面琵鷺在台灣最早的記載可追溯到1863年;2007年冬天,約有1000隻黑面琵鷺來到台南市曾文溪口七股濕地度冬,使得七股濕地成為現今全世界最大之黑面琵鷺之棲息地,也是國際級的重要賞鳥景點與重要濕地。

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黑面琵鷺

資料來源:中文維基百科東方白鸛

瀕臨絕種的物種

黑面琵鷺、東方白鸛、諾氏鷸、遊隼及草鴞。

珍貴稀有的物種

小燕鷗、鳳頭燕鷗、唐白鷺、黑鸛、白琵鷺、鵠、花臉鴨(巴鴨)、松雀鷹(雀鷹)、赤腹鷹、灰面鵟鷹、鳳頭蒼鷹、澤鵟、魚鷹、紅隼、短耳鴞等。

應予保育的物種

半蹼鷸、燕鴴、紅尾伯勞。砂岸指標鳥種東方環頸鴴,以及沼澤區的指標鳥種高蹺鴴等。

保育現況

自曾文水庫興建後,曾文溪口海岸侵蝕日趨明顯,沙洲與海堤間的潟湖面積逐年減少。同時,七股工業區的開發壓力仍然威脅著本保護區,產生的污染若排放不當,也可能影響曾文溪河口生態體系。此外,雖早年非法獵殺水鳥的情況獲得改善,但假日賞鳥人潮仍不免帶來的垃圾、塞車及干擾。建議管理單位應持續監測附近魚塭的數量與品質,劃設台鹽鹽灘為保護區,為逐漸增加的黑面琵鷺族群做好棲地需求的準備。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專文介紹

黑面琵鷺保護協會-生態七股:http://www.bfsa.org.tw/tc/chigu-in-1.php?&&id=211

林務局自然保育網-台南縣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

http://conservation.forest.gov.tw/ct.asp?xItem=7644&ctNode=178&mp=10

交通方式

可由新台17線省道上路,在國聖大橋北端前西轉入173號縣道,即可抵達七股海埔新生地,賞鳥區位在出海口向北。

下轉縣道173後,遵循指標西行(約10-15分),則可到達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