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台南報導

濕地生態往往給人「歐嚕嚕」、什麼都看不到的印象,日前正式對外營運的台江國家公園遊客中心,透過展示放大模型,讓濕地生態系成員一目了然,在國家公園體系中首開先例。台江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生命的價值不因尺度而有差異」,邀請民眾到台江國家公園時,記得先到遊客中心認識濕地成員。


台江學園最後一塊拼圖,遊客中心啟用。攝影:廖靜蕙

內政部營建署於四草大橋北側打造的這座面積6.6公頃的「台江學園」,繼管理處、警察隊、環境教育教室及賣店入駐後,遊客中心的落成,是學園完成最後一塊拼圖。內政部政務次長陳宗彥表示,「台江學園」集生態、環保及學習體驗於一身,未來將結合生態環境與保育理念,帶動地方產業與觀光遊憩發展。

台江是台灣唯一的濕地型國家公園,周邊連結四座國家重要濕地,包括國際級的曾文溪、四草濕地,更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及多元的產業文化。

濕地生態不易觀察,園區雖擁有最多種類的招潮蟹,但由於由於黯淡的保護色、細小的體型,民眾很容易忽視牠們的存在和價值。遊客中心的設計規劃,填補了這個缺口。

遊客中心特別製作了放大後的濕地生態系模型,透過長寬高各放大兩倍、等於體積放大八倍的實體展示效果,讓遊客彷彿透過微距鏡頭一般,看清楚招潮蟹、彈塗魚的樣子;幾種常見的水鳥,如小鷿鵜、小水鴨也都固定在現場,供遊客指認。


將招潮蟹放大,濕地珍寶一清二楚。攝影:廖靜蕙

放大後完整呈現的招潮蟹,每個細節都無所遁形,因此在規劃設計過程,花最多心力調整各種物種模型,務求正確。

「雖然小,但和我們的生命是等價的。」雖然遊客中心只是整個國家公園中的一個小展區,卻扮演關鍵的角色,期許民眾走出遊客中心後,知道如何調整眼光認識濕地。「它是一個起點,有如一本書的前言,傳遞 濕地保育理念,以及台灣濕地生態的豐富與價值。」

高腳屋構造   全台國家公園的「唯一」

台江國家公園行政及遊客中心園區,是全台唯一「高腳屋」構造的國家公園設施,由建築師郭英釗規劃,他另一個為人樂道的建築設計是台北市北投圖書館。自建築外觀完工後,已成為台南市地標建築,更是網路上非常夯的景點及打卡聖地。

台管處保育研究課長王建智表示,台江學園建築設計盡量保留原有地景地貌的整體設計概念,並以維繫生態系為主,營造樹叢斷續、蘆草擺蕩與水鳥成群棲息於濕地之上,那種靜謐輕盈的建築群落概念;另外,當海水從溪口隨潮汐感潮進退,同時帶入水鳥及底棲生物等潮間帶、濕地生物,四處都可觀察到濕地生態。


樹叢斷續、蘆草擺蕩與水鳥成群棲息於濕地之上,靜謐輕盈的建築群落,使台江學園成為台南地標。攝影:廖靜蕙

台江學園四周也以台灣傳統建築「埕」的設計概念,創造出可與周邊社群共同進行展演、交流、傳承及活動等親和的場域。6.6公頃的園區,只利用0.7公頃土地蓋房舍,並只於停車場的區位填土,是一座濕地上的國家公園。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