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8 十二月 2011 17:45

台灣西南沿海漁塭區域永續經營策略與使用型態之研究---子計畫五:台灣西南沿海漁塭進行溼地減洪技術研究(II)

 

計畫中文名稱 台灣西南沿海漁塭區域永續經營策略與使用型態之研究---子計畫五:台灣西南沿海漁塭進行溼地減洪技術研究(II)
計畫英文名稱 Flood Mitigation in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on Fish Farming Area along Taiwan's Southwest Coast (II)
計畫編號 NSC95-2621-Z035-007
主管機關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執行機構
逢甲大學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研究期間 9508 ~ 9607
研究領域 土木水利工程類
研究人員
蘇惠珍,陳昶憲

鍵字詞

溼地; 整合性水文系統分析模式; 最大淹水深度-淹水面積-淹水體積; 參數敏感度分析; 溼地復育

中文摘要

由於溼地多位於下游地帶,其特殊的水文及化學循環能力,具有淨化水質、防 犯洪水、保護海岸線及補注地下水層等功能,因此,將廢棄或產值不高的沿海魚塭 區域轉為溼地化經營為行政院永續會永續發展行動諸多計畫的一部分。本計畫將針對西南沿海漁塭區域,依據民國94 年「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對於「海岸 溼地復育計畫」推動準則,將地層下陷區內已形成之溼地保留,並配合群體計畫水質改善和再利用以發展生態產業的目標,將區域內積淹之洪水以疏導洪水的思維規畫水路的流動,使人、土地和水成為夥伴關係。

本子計畫將以研究區域水文分析成果,繪製研究區域現況之最大淹水深度-淹水面積-淹水體積查詢表,提供其他子計畫在因應不同功能規劃高低池配置時可以參考。並採用MIKE-SHE 整合性水文系統分析模式,模擬人工溼地構建後之水量及水質變化情形,並調整水文和地文因子,進行參數敏感度分析。並將配合其他子計畫成果,對於研究區域建立平時與颱洪之引、排水操作方案,將不同方案之高低池區位、水質處理溼地最小深度、生態產業需要深度等,進行情境模擬瞭解其復育後在水量和水質之改善效益。

資料來源

GRB政府研究資訊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