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係為桃園埤塘之中程研究項目 (2010年至2013年),研究方法運用啟發式演算法之人工智慧技術,藉以進行桃園埤塘之整體空間運算模式。研究將進行 45 座冬季埤塘同步鳥類普查,並偕同水質調查工作,以瞭解桃園埤塘長期計畫研究中,鳥類生態與土地利用和水質資源之間的共變因子關聯性。此外,本研究將運用模擬退火( SA )和基因演算法( GA )進行埤塘生態旅遊區線路分析及景點規劃。

本計畫為整合性計畫,計畫目的乃在結合生物學、水質監測、魚類生態、環境變遷等 不同領域專長,使有關黑面琵鷺的保育及研究工作能互相支援,採取更積極的行動來保護黑面琵鷺,使其在台灣度冬期間除免於生存威脅。主要工作為利用無線電及 衛星追蹤儀器了解黑面琵鷺在大臺南地區分佈及族群變動之狀況。分析黑面琵鷺利用魚塭與周遭魚塭之差異性。利用水質監測分析黑面琵鷺所在休息棲地與覓食棲地間及周緣魚塭之生態初級生產量差異性。並藉觀察濕地彈塗魚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種類分佈與數量作為濕地生產力指標,並將黑面琵鷺在台灣及世界的報

本計畫的主要目標在依據濕地生態監測系統標準作業程序,監測地景、水質、藻類生 產力、維管束植物、浮游生物、仔稚魚、底棲動物、魚類及鳥類,建立七股潟湖與黑面琵鷺保護區這兩處國際級及國家級重要濕地的長期生態監測系統,並藉由生態模式整合分析生態環境資料,以瞭解長期生態過程與環境變遷對沿海濕地之影響。

本研究以「模糊德爾菲法」及「模糊網路程序分析法」分析吸引旅客來到濕地旅遊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所占之權重。並選擇一個海岸濕地為例,應用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驅動力─狀態─反應」之架構,將前述所得之吸引力影響因子作為「驅 動力」,優劣點分析結果及改善策略作為「狀態」及「反應」,結合「系統動力學」建構海岸濕地的生 態旅遊長期發展之數值模式及決策支援系統。藉由這的模式,可以評估不同管理策略對於海岸發展生態旅遊長期的影響變化,以及透過評估其對綠色國民所得帳之貢 獻,來凸顯保存海岸濕地的價值。

本計畫為5年期程之水路埤塘生態改善工法之研究計畫。計畫分年選擇宜蘭、花蓮、台東、桃園地區農田水利設施進行生態調查研究,以期建立農田水利系統恢復生態機能的研究方式、參考指標與評估模式,並針對各研究地區既有農田水利水路及埤塘設施提出恢復生態機能之改善建議方案,並比較改善前後效益。

本研究旨在應用能值理論於海岸濕地生態系統之分析與評估。本計畫擬選定臺灣最大的海岸濕地(七股濕地)為研究地區,以能值分析理論為主要的概念框架, 結合七股濕地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析。本研究將比較不同形式的能量對生態經濟系統的貢獻,最後通過能值指標分析、系統模擬和系統結構功能的能值定量分析,為制定正確的系統管理調控措施和發展策略提供科學量化依據,以指導生態經濟系統良好的運作和永續經營發展。

本計劃為三年期之計畫,目標在建立國內人工溼地的碳匯(亦稱為碳儲存)功能調查方法及碳匯能力資料。計畫研究以碳質量平衡的理論為基礎,挑選國內一處汙水處理之人工濕地為基地進行研究。最終提供各界關於人工濕地碳物質循環更清楚的科學知識,確立人工溼地的碳匯功能及在全球暖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並幫助了解人工溼地技術在水污染防治上的應用價值與對全球暖化的影響。

本計畫將選定新竹市沿海進行台灣招潮蟹棲地復育研究,以生態工法的方式將紅樹林小苗移除,恢復台灣招潮蟹的棲地,並同時監測環境與台灣招潮蟹族群數量的變化。在管理方面,使民眾實際參與棲地復育工作與棲地監測。此外,將以台灣招潮蟹為旗艦物種,推動成立台灣招潮蟹保留區,以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地方資源,透過保留區認養的方式,落實鄉土教材於學校教育之中。

週三, 28 十二月 2011 18:04

水田溼地復育工法之研究

近年來由於生產效益的考量,農民維持水田耕種的意願降低,休耕田的問題影響到區域的生態平衡。本研究希望發展出一套水田溼地復育工法,藉由整地及重劃等工作,使現有水田區仍能保有濕地各項生態機能,並能滿足農民對農地多元化及擴大經營的目的。

 

週三, 28 十二月 2011 17:57

高美濕地生態系統碳通量

人為活動導致碳元素循環失衡,氣候暖化。然而全球碳收支模式中約有12-15%的碳不見了,可能的原因是過去低估了自然生態系統碳匯的功能,其中沿海濕地是地球上效率最高的碳匯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