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part1

全球最大的黑面琵鷺棲息地‧臺江國家公園
│劃定時間及法律依據│2002年11月1日依野生動物保護法公告之
│保護面積│300公頃
│範 圍│位於七股新舊海堤內之公有地,北以舊堤堤頂線上為界定,南至河川水道治理計畫用地範圍線以內(含水防道路),西為海堤區域線以內(含水防道路),東為東邊魚塭堤之天然界線往南至河川水道治理計畫用地範圍線,其中並包括含四號水門(原一號)、一號水門(原二號)
│管理機關│臺南市政府
│保育對象│曾文溪口野生鳥類資源及其棲息覓食環境

車子由臺17線轉進南38線,車外的景觀逐漸由甘蔗田轉換成漁塭,成群的鷺鷥出現在漁塭水岸旁,不時嘎嘎鳴叫,似乎在歡迎著遠道而來的遊客。這裡是臺南七股,黑面琵鷺在臺灣最主要的度冬地。為加強黑面琵鷺的保育,農委會先於2002年10月將此地劃定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臺南縣政府並旋即於半個月後公告成立「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在農委會的經費支持下,陸續改善賞鳥設施並籌設黑面琵鷺保育暨研究中心。
遊客初次到訪的第一站,不妨到黑面琵鷺保育中心(2009年改名為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從陳設黑面琵鷺的標本與生活習性介紹的資料、影片,簡單了解保護區的環境特色與這個珍稀物種的習性,接著就可以到賞鳥亭與黑面琵鷺面對面了。在候鳥季節,賞鳥亭會有解說志工在場提供解說服務,遊客可以選擇透過高倍望遠鏡或是現場實況轉播,觀察黑面琵鷺的一舉一動。

候鳥季節曾文溪口的熱鬧鳥況(圖片來源:王素滿攝)

 

候鳥季節曾文溪口的熱鬧鳥況(圖片來源:王素滿)
每年只要東北季風開始吹拂,黑面琵鷺便會乘著季風,陸續飛抵曾文溪口,展開為期 6 個月的度冬生活。剛抵臺的黑面琵鷺,經過長途跋涉十分疲累,最需要休息與進食,因此這段時間,在主棲地看到的黑面琵鷺通常縮著頭、採金雞獨立的姿勢休息著;等到體力恢復,才精神抖擻地洗澡、整理羽毛。尤其到翌年 2、3月,求偶季到來,成年黑琵的頸部和頭頂後會換上金黃色的羽毛,要觀賞牠們亮麗的神采就趁現在!
1990年,全球僅剩288隻、被認定「極危」(CR)等級的黑面琵鷺,經研究在遷徙度冬的路線中,只選擇香港米埔、越南紅河三角洲及曾文溪口做為落腳點。經過多年來亞洲各國的通力合作,共同保護黑琵的繁殖及度冬地,如今全球數量已超過2000隻;其中超過一半的族群在臺灣度冬,而絕大多數又選擇棲息於七股。到底這片溼地有何特色,足以吸引這些國際嬌客的光臨?
保護區位在曾文溪口北岸,棲地環境類型包含沙洲、泥質灘地、水域、漁塭、養殖池等;然而這個環境並不完全是天然形成的。早年為有效開發曾文溪口海埔新生地,政府在此建築海堤,於堤內開墾漁塭,僅留下少數水門與潮水相通,隨著潮水的漲退,出現了大面積的潮間帶。這片淺水溼地承接河、海帶來的營養源,為眾多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兼之視野廣闊,周圍又有堤防掩蔽,少有人為干擾,因而成為鳥類的天堂。
這裡除了世界珍稀的黑琵,亦曾經記錄到46種鳥類,包含鷺科、鷗科、鷸科、行鳥科等鳥類。在主棲地裡,各種水鳥可以選擇不同水深的區域作為活動地點,像黑琵偏好水深及膝的地方;大白鷺、蒼鷺總是和黑琵混在一起;黑頭紅嘴白羽的裡海燕鷗也喜歡有水的地方,常常和黑琵分群對望;彎嘴的大杓鷸總愛在泥灘地追著螃蟹跑;至於腿更短的鷸科則在更淺的泥灘追逐著牠們的食物。
安全與充足的食物是度冬候鳥選擇棲地主要的條件,而黑面琵鷺保護區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條件。看似荒蕪一片的灘地,其實蘊藏著無限的生機。


黑面琵鷺Platalea minor
據記載,黑面琵鷺最早由荷蘭學者在日本發現,而臺灣的第一筆紀錄最早見於1863年英人斯文豪在淡水所做的紀錄。因為嘴喙外觀像湯匙,臉部肌膚裸露成黑色而得名。每年秋冬之際飛往日本、臺灣、香港、越南等地度冬,其中又以臺灣的七股地區佔最大數量。從9月下旬開始一直到隔年的3、4月,都可以在七股看到黑面琵鷺的身影。
(圖片來源: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提供)

老虎心
Caecalpinia bonduc
在臺灣僅分布在南部、東部海邊或低海拔山區,為蔓性藤本,開黃色小花,全株布滿細刺,包含莢果也是。目前只在保護區第三賞鳥亭有植株分布。是本地的原生植物,由於它全身布滿密刺,阻礙通行,經常遭砍除。在生育地常遭破壞的狀況下,老虎心的處境也和老虎相同,極需保護。
(圖片來源:溼盟提供)

閱讀 500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22 一月 2015 16:58

媒體

候鳥季節曾文溪口的熱鬧鳥況(圖片來源:王素滿攝)

車子由臺17線轉進南38線,車外的景觀逐漸由甘蔗田轉換成漁塭,成群的鷺鷥出現在漁塭水岸旁,不時嘎嘎鳴叫,似乎在歡迎著遠道而來的遊客。這裡是臺南七股,黑面琵鷺在臺灣最主要的度冬地。為加強黑面琵鷺的保育,農委會先於2002年10月將此地劃定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臺南縣政府並旋即於半個月後公告成立「曾文溪口北岸黑面琵鷺野生動物保護區」,並在農委會的經費支持下,陸續改善賞鳥設施並籌設黑面琵鷺保育暨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