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島到台灣 一起來營造台灣的流域學校
終極任務是提供「人性化的服務」
(接續前篇)Groundwork三島2017年要慶祝25週年,這些年間,他們為這個被工業化抽乾的小鎮,找回了汨汨清流和一波波人潮。渡邊先生作為組織的發起人,從當年到現在的每一天,依然興致盎然的踏查城市裡的各種問題,並捲動各式各樣有趣的行動對策。2017年初,他還正式的啟動了一項至少需再投入十年心力的大計畫——「御
(接續前篇)Groundwork三島2017年要慶祝25週年,這些年間,他們為這個被工業化抽乾的小鎮,找回了汨汨清流和一波波人潮。渡邊先生作為組織的發起人,從當年到現在的每一天,依然興致盎然的踏查城市裡的各種問題,並捲動各式各樣有趣的行動對策。2017年初,他還正式的啟動了一項至少需再投入十年心力的大計畫——「御
(接續前篇)在三島這樣的小鎮,組織的市民參與網絡是透過口耳相傳逐步建立的。參與環境工作的好經驗或正在煩惱的問題,一個人傳一個人,最後匯流成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接續前篇)Groundwork 三島在過去25年間,在地方上促發了一系列的城市再生行動。
現在在這個重現清姿的水鄉城鎮,總共發展出67個環境營造點,並有超過4000民眾參與此網絡。水岸邊充滿孩子的笑聲,大街上開滿各種特色店鋪,這是一個讓人忍不住暗自驕傲,充滿希望的城市!
初看此文,您可能會以為這是一篇文史考據文,其實這篇是與湧泉有關的調查記錄。原本是一個生態調查,卻意外地掉入文史疑雲裡,而證實過程竟演出大驚奇。
台灣小吃世界聞名,多樣的蚵仔餐點更是台灣必吃的餐點:蚵仔煎、蚵仔麵線、蚵爹和蚵仔湯。每天台灣人要吃掉非常多的蚵仔,但蚵仔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成長、被飼養長大,再來到我們的餐桌上呢?其實這些蚵仔,也就是牡蠣,其實生活在濕地上的一員喔!
有沒有想過餐桌上的蛤蜊湯、干燒蝦、乾煎虱目魚肚,「牠們」是從什麼地方來到我們的面前呢?生活在都會區的我們,可能比起看到鮮活在水中跳動、呼吸的牠們,更多的是已經處理過、攤在餐桌上,披上醬料,與其他各式各樣的菜色一同呈現的它們。
本次主角:成龍溼地「鹽」選白蝦,只要有蝦蝦和水,你就是蝦蝦達人!
在成龍溼地的這群蝦蝦,採用「不抽地下水、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進而藉由消費力量,減緩地層下陷。
烏干達是個景觀豐富多變的美麗國家,從熱帶雨林到紅樹林,乃至熱帶草原,多元棲地涵養多達上千種鳥類,是非洲大陸最棒的賞鳥勝地。
時間回到2014年,年輕的生態學家亞伯特在烏干達旅行了三週,在多種不同的生態系中,看到大約450種鳥類,他的行程始於距離首都坎帕拉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馬本巴沼澤。
台灣西南沿海因地層下陷,使得曾經興盛的產業沒落。為了減緩地層下陷,林務局透過生態補貼,讓一部分原來有農耕行為的土地休耕、維持自然演替的狀態,讓土地獲得休養。但是,如何讓這些地區聚落住得心安,甚至重現過去的繁榮,向來是重要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