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魚類洄游基金會(World Fish Migration Foundation)和倫敦動物學會(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於世界保育日發表了學界第一份洄游性淡水魚狀況全球綜合性報告。報告指出,由於水力發電、過度捕撈、氣候變遷和污染增加,自1970年以來,報告中觀察的洄游性淡水魚族群平均下降了76%。 鮭魚、鱒魚和亞馬遜鴨嘴鯰等洄游性魚類攸關糧食安全需求以及全球數百萬人的生計。在歐洲多瑙河-喀爾巴阡地區,瀕臨滅絕的鱘魚曾經是當地經濟的要角,

南美洲除了要應付疫情之外,還有森林野火狀況。像巴西的西南邊,靠近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濕地區域,在今年上半年,起火次數比去年增加158%。 橫跨巴西、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號稱全球最大熱帶濕地的潘塔納烏。除了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生植物集中地,也是動植物最密集的生態系統。然而,它和巴西北部的亞馬遜河流域一樣,面臨濫墾濫伐的危機。 外電報導指出,今年上半年當地零星的野火多達2534起,比去年同期的981起暴增百分之158,還沒過完的7月,又增加1300多起。被燒毀的森林和草地總面積,

人權團體今(27日)警告,柬埔寨首都金邊(Phnom Penh)的濕地遭公寓建設和工業活動摧毀,逾100萬人正面臨洪患加劇和失去生計的風險。社運人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包括ING City衛星城在內的開發案,將使1500公頃的東本(Tompoun)濕地面積剩不到1/10,周邊超過1000戶家庭將被迫遷離。金邊市150萬人口當中,也會有數千戶在濕地耕種捕魚的家庭變得窮困。 地方民團組織在報告中寫道:「濕地支撐本地社群的生計,同時在金邊的汙水管理與防洪等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反對台塑集團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設立94億美元石化園區「陽光計畫」的人士,今天(14日)要求聯邦法官勒令建廠計畫停工。 由「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代表的團體,向聯邦地區法官莫斯(Randall D. Moss)提出這項請求。根據反對人士提出的請求書,計畫中的興建工程將對社區和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包括摧毀濕地和增加園區外發生水災的機率。 反對人士元月針對美國陸軍工兵署(Army Corps of Engineers

生物學家、保育人士兼探險家 莎嘉.鄧契 (Sacha Dench)因乘飛行傘追蹤天鵝遷徙,獲得「天鵝人(the human swan)」的稱號。她的下一次飛行任務,是追蹤在歐洲和非洲間遷徙7000公里的魚鷹。 「要讓人們關心遷徙物種確實很困難,因為牠們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責任。」創立無國界保育組織( Conservation Without Borders )並於今年被任命為聯合國遷徙物種大使的鄧契說,「除非鳥類在該國繁殖,否則牠們不會被納入一個國家的行動計畫中。

紫藍金剛鸚鵡(Hyacinth Macaw, Anodorhynchus hyacinthinu s)是體型最大的一種金剛鸚鵡,外形肖似體型較小的李爾氏金剛鸚鵡(Lear’s macaw, Anodorhynchus leari )。這兩個物種擁有鸚鵡科中最強健的嘴喙,能夠輕易地咬開不同棕櫚樹的大型果實。 今年1月刊登在《Diversity》期刊的 研究 發現,這個「天賦」讓牠們成為活動範圍中至少18種植物的重要種子傳播者。這份研究由5位來自不同單位的研究者共同完成,

台東知本濕地光電開發爭議未隨著部落諮商同意權投票告一段落,反深陷原住民傳統領域與生態僵局。今(2)日荒野保護協會等五個環團與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共同喊出「光電換地」,希望以此跳出困境。 知本光電開發陷部落與環境爭議困局 知本濕地是卡大地布部落傳統領域、也是國際鳥盟認定的重要野鳥棲地。2017年,台東縣府在知本濕地規劃光電專區,2018年進行招標,由韋能能源子公司盛力能源得標、租下161公頃。2019年部落進行「諮商同意權」投票,雖同意方以14票之差過關,

「釐清爭議、暫停開發」、「廢除諮商同意、恢復部落自主。」知本濕地光電案爭議走入法律訴訟。今(24)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第一次審理開庭,卡大地布Pakaruku家族拉罕(祭司長)暨卡大地布部落主席林茂盛帶領族人、幹部、律師在開庭前召開記者會,希望法院裁定停止執行電業籌設許可,給予部落時間,找回團結與共識。 就在一旁,支持光電開發的族人也舉著「不要訴訟、不要訴願」、「部落團結、不要貼標籤」的牌子。正反雙方的衝突浮上檯面,一度爆發短暫爭執。 林茂盛對此黯然回應、部落青年會代表則強調

「圓葉澤瀉( Caldesia grandis Sam.)」,為澤瀉科(Alismataceae)圓葉澤瀉屬( Caldesia )植物,是典型的挺水型水生植物,生長於狹葉泥炭苔及部分枯枝落葉腐植質所構成的特殊沼澤環境。其為廣布種植物,但在台灣原生地狹隘且數量稀少,採集紀錄亦少,目前僅有一處生育地。在2017年《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將圓葉澤瀉評定為國家極危等級(NCR),列為台灣短期內首當面臨滅絕危機的物種之一。 原生澤瀉在台灣紀錄稀少 圓葉澤瀉生長於極酸沼澤環境

金寧鄉慈湖面積約達118公頃,是金門地區國家級的重要濕地,具有生態、防洪、淨水及碳匯等多樣功能,但近日卻有不少民眾打電話詢問慈湖有沒有出租計劃,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澄清,慈湖是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沒有辦理出租的計劃,依法不可以捕捉魚類,更不會出租。

台中市大安媽祖文化園區的基座與媽祖雕像高度合計69.23公尺,目前只完成基座。出身大甲區的建築設計師陳禎萍聯合環保、社造團體,今日(4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在一望無際的西海岸沙地上興建如此高而量體大的建築物,一定會影響原本的環境生態,要求雕像工程應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市府則表示,根據相關法規,此案無須實施環評。 陳禎萍指出,大安文化園區附近是西海岸重要的紅樹林、白鷺鷥保護區,以及特有的沙灘和溼地生態,市府卻要興建離地約70公尺的超高媽祖雕像,不僅與環境格格不入,也會將產生「

內政部營建署23日在宜蘭召開「五十二甲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首次專案小組審查會議。環團批評,草案中允許農舍興建等開發,這還是濕地嗎?要求退回重提。 政府在2015年公告「五十二甲重要濕地」範圍,面積約298公頃,鄰近冬山河流域,為北台灣重要候鳥棲地。根據濕地保育法規定,濕地範圍公告後需擬定相關保育利用計畫,因此特別到宜蘭聽取地方意見。 宜蘭惜溪聯盟召集人康芳銘會中表達遺憾與憤怒,保育利用計畫違反保育濕地的精神與內涵,濕地保育法最重要的核心區都被取消,等同濕地被解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