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瘦橋濕地中心 人與鳥的溼地樂園

作者:許惠婷(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環境信託中心)
來到英格蘭西部的布里斯托(Bristol),這座城市今(2015)年獲選為歐洲綠色首都;除了各種創新的環境保護設計與行動,這座城市周邊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濕地保護區令布里斯托感到驕傲。

 

瘦橋濕地中心(Slimbridge Wetland Centre)成立於1946年,面積325公頃的濕地保護區和濕地中心既是許多水鳥的家,更是許多大人小孩親近野生動物與自然環境的窗口。

水鳥棲息在Slimbridge Wetland Centre 攝影:許惠婷。

以訪客為主,打造人與生物互動的溼地中心
早期,生態與環境保育經常是排除人類的,「保育」一詞也不如現在廣為大眾所知。1946年成立的瘦橋濕地中心對大眾開放,沒有一般保護區常見的「禁止進入」的標示,而是歡迎民眾造訪親近自然與野生動物,這在當時是非常少見的,因此時常被認為是現代保育行動的誕生。瘦橋濕地中心的創立者Peter Scott於1909年出生於一個富裕的倫敦家庭,父親是極地探險家,母親則是藝術家;Scott的父親Robert Scott在他兩歲時就去世了,在寫給他太太的一封信中,Robert寫到:「如果可能的話,請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吧!」Scott繼承了雙親的興趣與特質,成為熱愛運動冒險也喜愛大自然的畫家,畫作中的主角經常是野生動物,尤其常出現水鳥;他也喜歡打獵、釣魚、駕駛帆船等運動,甚至曾贏得奧運帆船銅牌。某一天,他在賽文河(River Severn)岸發現濕地泥灘上有一隻受傷的鳥,但是他無法靠近去救援,當下他就決定不再獵鳥;之後,他買下了賽文河口附近的一些土地,開始挖掘泥塘擴大濕地的範圍,陸續引進各種鳥類,這裡最終成了他的家,以及今天我們看到的濕地中心。Scott也成立了野禽與濕地信託(Wildfowl & Wetlands Trust, WWT),是英國規模最大的濕地保育團體,現在經營管理包括瘦橋在內的9座濕地中心。

賞鳥亭,裡面有詳盡的解說,讓訪客認識鳥類生態 攝影:許惠婷。

 

Scott深信,相較於把人類隔絕在外,讓大眾親近環境認識自然,是更好更有效的保育方式。瘦橋濕地中心的設計非常訪客導向,訪客到達停車場之後即能見到醒目的標語,標示著濕地中心的特色,讓訪客知道他們能夠在這裡見到什麼。2000年時新落成的訪客中心外觀低調融入地景,內部空間寬敞標示清楚,訪客在櫃檯交付入園費後,隨著動線被引導到一座濕地中心的立體地圖旁,志工在旁熱心提供介紹和路線建議。訪客中心的頂樓是一座瞭望台,順著旋轉台階而上即可看到360度濕地景觀全景,一群飛鳥從眼前滑翔而過。走出訪客中心,立即有大大小小的水鳥從步道上迎面而來,身邊的水塘裡則是一群群的水鳥優雅地漂浮經過,拿著剛剛在訪客中心買的導覽小手冊,忙碌地翻閱對照著裡面附的簡單鳥類圖鑑對照眼前的鳥;另一些人手裡則緊握著一把訪客中心買來的穀物餵食圍繞身邊的鳥兒,緊張又興奮地體驗著不同形狀的鳥喙啄食掌心的奇妙觸感。濕地中心許多角落也搭建了賞鳥亭,亭內有寬大的空間和精心設計的解說資料,提供訪客充實的資訊,認識各種鳥類與生態;訪客也可以自己划獨木舟,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水生動植物。

 

因為失去過,更重視復育的過程

志工向訪客說明保育人員如何人工養育灰鶴,需要穿著全套的頭套和斗篷(當天示範的志工沒穿斗篷),以彩繪成灰鶴成鳥樣貌的餵食器餵食。攝影:許惠婷。

 

濕地中心每天不同時段在不同地點有許多導覽解說,水獺的家每到餵食時間就吸引大小朋友圍繞,一邊認真聽著飼養員的解說,一邊聚精會神地跟著水獺靈活的身影移動目光。導覽解說也揭開鳥類保育行動與保育學家工作的神秘面紗,在「灰鶴開講」中,導覽志工戴上大地色系的頭套,手上拿著鳥頭形狀的餵食器,向好奇的訪客們詳述工作人員如何裝扮成大鳥,教導小灰鶴野外求生技巧,直到小灰鶴成熟野放。

 

歐亞灰鶴(Common Crane)曾經是英國常見的鳥類,牠們巨大且優雅的身影吸引大眾喜愛,但是在大約400年前即因為過度獵捕以及棲地消失而從英國滅絕,幸好在全球尚未瀕臨滅絕;2010年起,WWT和RSPB(英國皇家鳥會)等其他保育團體發起了「灰鶴計畫」(The Great Crane Project),希望重新將灰鶴引進英國,最終在英國建立穩定的族群。工作人員將合法採集的灰鶴蛋從族群數量穩定的德國運回英國,在瘦橋濕地中心孵化之後,雛鳥們進入專門為牠們建立的「灰鶴學校」,在生態學家扮演的「代理爸媽」的領導之下,學習覓食、築巢、飛行、游泳、和其他同伴相處社交、躲避掠食者等野外求生技能。為了讓灰鶴保有野性,長大後能夠回歸自然,小灰鶴們不能太過親近人類,因此牠們居住在專門為牠們搭建,比較安靜的空間裡;飼育員則身穿灰色斗篷大衣掩去人形、用鳥嘴餵食器餵食。飼育員也安排訓犬員帶著一隻梗犬出現,假扮成牠們的天敵-狼,同時用錄音機撥放成鳥的警戒聲,警示雛鳥天敵的出現。雛鳥三到四個月大時,會從瘦橋濕地中心的灰鶴學校畢業,送往英國皇家鳥會在賽莫塞特(Somerset)地區經營管理的保護區,從籠舍中逐步野放,生態學家們也嚴密監測牠們的行蹤與狀態。

 

灰鶴計畫的第一階段目標:在2015年野放100隻灰鶴,目前已經達成。現在,保育團體期待這些重回英國的灰鶴能夠在野外生存,並逐漸繁衍後代建立穩定族群,讓歐亞灰鶴能再度飛翔在英國天空。1962年時,瘦橋濕地中心也曾經成功復育一度在全球瀕臨絕種的夏威夷雁,目前數量已經從最低時期的30隻回升到2,000隻。濕地中心的科學家現在也正努力研究小天鵝(Bewick’s swan),和灰鶴的情況相反,牠們在英國的數量並不少,但是在全球的族群量正在不斷減少。

Slimbridge Wetland Centre訪客中心內部寬敞,以透明玻璃窗創造室外濕地空間相連的視覺感受;牆上展示著許多野生動物主題的畫作。 攝影:許惠婷。

 

Scott一生致力於環境保育,以及現代流行的「永續發展」。在成立WWT之後,他也參與創立了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WF知名的熊貓logo即是出自Scott之手;1982年則建立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Nature Red Data Books)。此外,他也參與錄製一系列電視節目,長達數十年的時間不斷向大眾介紹野生動物之美,提倡環境與生態保育。今天,瘦橋濕地中心即將邁入70周年,每年有30萬人類訪客來此,獲得難得的機會和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在高峰季節時,高達40,000隻各種鳥類棲息於此,成為一個人與鳥可以和諧相處的濕地樂園,持續發揚Scott的遺志。

閱讀 431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15 一月 2016 16:53

媒體

來到英格蘭西部的布里斯托(Bristol),這座城市今(2015)年獲選為歐洲綠色首都;除了各種創新的環境保護設計與行動,這座城市周邊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濕地保護區令布里斯托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