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田水雉保育讓生態與農業雙贏

作者:廖靜蕙(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本來以為有了水雉保育教育園區,水雉就可以在這塊土地安穩的成長,結果卻不是。每一次的挑戰,都在告訴我們,環境出問題了。還好,透過政府與民間一次又一次合力,解決水雉和他朋友的問題。

水雉為溼地撐起保護傘

Tainan-01一提到官田溼地,馬上讓人想到水雉,事實上這個位於官田,名為水雉保育教育園區的地方,因為水雉這個明星物種,為溼地撐起保護傘,讓生物得以存活下來,成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

1980年代,當高鐵工程計畫開始成形討論,路線中原經過水雉的重要棲地葫蘆埤,也成為交通開發與保育角力點,經過當地居民及環保團體的倡議,環評要求高鐵公司進行生態補償,並且在通過保育計畫下該路段才能動工。1997年,台南縣縣民也以22,222張票數,將水雉定為台南縣的代表,堅定地表達留住水雉的意思。

在此氛圍下,承接BOT案的高鐵公司於1999年底,挑選位於葫蘆埤南邊2公里處的台糖隆田農場作為補償之地,由台南縣政府向台糖公司租用15公頃土地,租金由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與台灣高速鐵路公司支付,並委託由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與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成立的「水雉搶救委員會」,開始一段水雉保育的旅程。

水雉於1989年經農委會公告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類動物,其實,水雉早期曾遍布在台灣農田,隨著社會變遷,工業開發、農地變更為工業用地,造成棲地減少,使得水雉族群數量急遽下降,一度只剩50多隻。

水雉園區從保育到教育

經過10多年來的保育,水雉由原本的50隻不到,增加至500隻左右,光以台南縣境內估計即有300隻水雉,包括台北、嘉義及高雄附近均曾見到水雉的身影;而設置在官田的水雉生態教育園地常態性約有40幾隻水雉,園區的定位也從復育區轉為生態教育園區。

水雉特性喜愛將卵隱藏於浮葉性植物葉片下,隨著復育水雉的需求,園區內引進了原本常見於台灣,卻因溼地減少而逐漸少見的水生植物,除了菱角,還有芡實、印度莕菜、睡蓮、荷花、台灣萍蓬草等。水雉的保育也帶動彩鷸、紅冠水雞、小白鷺、水鴨、白鷺鷥等鳥類的現身,台北赤蛙、菱角金花蟲、水螟蛾等,也穩定地成長,逐漸呈現出完整的生態系。

農法改變惹殺機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危機,卻潛伏在廣袤的農田間。2009年冬季,數十隻水雉橫屍田間,令保育學者納悶,經過調查,這與農民開始以成本較低的「直播稻穀」取代插秧有關,部分農民為了避免穀粒被麻雀啄食,因而會先拌入農藥,卻造成水雉與其它水鳥,如彩鷸、紅冠水雞、小白鷺無差別誤食死亡。度冬成了水雉最大的難關。

官田地區是菱角與水稻輪作的方式,水田是水雉度冬最重要的覓食場所,秋冬菱角採收之後,會在12月份種植稻作,這造成棲息的水田變少,再加上播種方式的改變,水雉隨之殞落。水雉中毒地點分布相當廣,兩年來總共有136隻水雉中毒死亡。台南官田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主任翁榮炫雖表示,留在園區的水雉都不會有生命威脅,但官田地區的菱角田大約有400公頃,園區只有15公頃,而水雉無法判別哪些農田是安全的。

台南市政府誓言改善

2011年,新上任的台南市長賴清德為連續兩年水雉的殞落誓言改善。台南市政府農業局遂提出幾項解決方案,包括與農田水利會協調用水,租用、修復台糖公司深水井,讓園區保持濕地的狀態,水雉得以集中於園區內。

但光是針對園區改善是不足的。台南市政府積極鼓勵農友以友善環境的耕作方式耕作,除了勸說農民回歸育苗插秧,不要再用稻穀直播、儘量採自然無毒方式耕作,也計畫推廣菱角契作,建立形象品牌,讓水雉「菱角鳥」的形象與當地農產品結合。其次,持續獎勵農友守護田中水雉鳥巢及孵成鳥,孵出1-2隻水雉幼鳥,獎勵4000元、3-4隻8000元。

慈心協助農民推有保育標章的菱角

Tainan-0210月11日農委會林務局、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首度公開「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7位菱農為了保育水雉而改變農耕方式,以無農藥無化肥生產的菱角,耕作面積約3.37公頃,但並沒有連在一起,因此農產品仍可能受到周邊農地的農藥威脅,短期內難以獲得有機認證,慈心仍設計了「官田水雉綠色保育」農產品標章,代表生產過程採有機耕作,不使用農藥及化學肥料,同時有稽核人員監督管控。

有了「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加持,消費者吃無毒菱角之餘,還能保護水雉。慈心還要推動水稻田無毒耕種。慈心已於2010年底試辦補助部分農民以插秧取代直播,果然,試辦區域在冬季過後未發現水雉死亡;而其他區域,共有51隻的死亡紀錄,證實農藥對水雉的危害。

這是政府單位首次針對特定保育類生物,結合有機認證機構所推出的棲息地保護措施。農委會表示,未來只要生產過程能顧及保育類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願接受監督管理,農產品能符合檢驗規定,就可使用該「綠色保育」農產品標章。

以有機農業庇護水雉是政府保育單位的創新之舉,至於這條路能不能走下去,有待社會大眾支持,翁榮炫期待消費者認購「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讓生產者有信心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種植,並因此逐漸擴散,吸引更多農民加入;除了保障農民的生計,更能保護水雉的棲息地,讓生產與生態雙贏。

 

更多官田水雉的保育故事:

       南市砸重金保育水雉 農業方式成關鍵2011.07.25

       菱角也可以很保育 水雉不再為食亡2011.10.12

       水雉保育傳佳話 官田永續農業寫下新頁2012.05.07

閱讀 764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06 十一月 2013 13:53

媒體

Tainan-01

本來以為有了水雉保育教育園區,水雉就可以在這塊土地安穩的成長,結果卻不是。每一次的挑戰,都在告訴我們,環境出問題了。還好,透過政府與民間一次又一次合力,解決水雉和他朋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