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濕地基本資料 |
|
中文名稱 |
馬祖-清水濕地 |
英文名稱 |
Cingshuei Wetland |
溼地類型 |
海岸自然濕地 |
溼地GPS座標 |
福建省連江縣南竿鄉 26°10'50"N , 119°57'03"E |
溼地面積 |
12公頃 |
濕地範圍 |
本濕地位於福澳港西南側、距勝利水庫北方約70公尺處,東至堤防,西以台電珠山火力發電廠為界。 |
地質 |
沿岸砂質 |
管理機關 |
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連江縣政府 |
二、溼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
|
溼地介紹 |
|
歷史風華 |
民國95 年本縣南竿鄉清水澳口經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級溼地,馬祖清水濕地是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之一,與淡水河紅樹林濕地、台中高美濕地等39處同等級。 |
三、溼地環境介紹 |
|
自然生態 |
|
動物分布 |
清水溼地的招潮蟹目前發現有兩種,分別是清白招潮 (Uca lactea) 與北方招潮 (Uca borealis)。就生態價值而言,清白招潮可以分布到浙江、山東,算是普遍種,然在島嶼上能夠發現它,也表示該濕地很適合海洋生物生存。 |
濕地植物介紹 |
由於馬祖的海岸沙灘較為平緩,潮間帶約60 至80 公尺,其間無植物生長。高潮線之後可見小海米、濱防風、蔓荊、高麗芝、馬鞍藤等,由於這些植物有些為匍匐莖,或是深根性的,因此具有定沙的功用,不僅為沙灘增添色彩,更是保護沙灘環境的要角。 馬祖卷柏屬卷柏科蕨類植物。根能自行從土壤分離,捲縮似拳狀,隨風移動,遇水而榮,根重新再鑽到土壤裡尋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極強,在長期乾旱後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後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
濕地物種介紹 |
紅喉潛鳥(Gavia stellata)是分佈最廣的一種潛鳥,也是潛鳥科最小的成員。主要繁殖於歐亞大陸和加拿大的北極地區,在海岸和大湖地帶過冬,例如中國東部。它們主要在淡水繁殖,但也在海中覓食。紅喉潛鳥和所有潛鳥一樣,以魚類為主要食物,可以潛入7.5 米的水中覓食。 |
濕地物種介紹 |
日本松雀鷹(Accipiter gularis)是臺灣所有猛禽中體形最小的,在臺灣為尚稱普遍的過境鳥,雄鳥眼紅色,眼圈黃色;雌鳥眼黃色。常與赤腹應同時遷移,但並不混群,通常單獨行動。其棲地通常為各種樹林,包括濕潤的落葉、針葉林,次生林及紅樹林。從海平面到海拔2400 公尺皆有分佈。 紅隼(Falco tinnunculusMcClelland)在台灣為普遍的冬候及過境鳥,主要棲息於低海拔開闊地。紅隼棲地非常多樣,從草地、海邊、森林到農村區均有記錄;除上述環境外,也會進入都市上空活動。飛行能力強,會做短距離的滑翔。主要以小型哺乳類、小鳥及昆蟲為食。 |
保育現況 |
|
四、其他相關資訊 |
|
相關專文介紹 |
《100年清水濕地保育行動計報告書 - 國家重要濕地保育計畫》 《搶救馬祖最後濕地》 |
交通方式 |
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 |
氣候 |
馬祖地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季風、洋流及地理位置影響,有分明的四季天氣,冬冷潮濕,春夏多霧,秋天則是一般穩定天候。馬祖的緯度稍微高於台灣北部(約一度),但因靠近中國大陸的大陸型氣候,氣溫比台北低,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8.6度,早晚溫差大,每年氣溫12月到2月之間最低,2月份月均溫僅10度左右,7、8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溫度在29度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