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之水造方舟—氣候變遷調適與濕地保育的願景

作者:翁倩文

看天吃飯的蚵農,當遇到氣候變遷影響,颱風與豪雨的強度增強,大潮時的海水位可能會超過堤防,嚴重沖刷綁在釣線上的蚵殼。未來政府要規劃當地做產業轉型,把人類聚落退縮到台17線以東,目前的蚵田在未來回歸原始濕地蓄洪的功能,除防塵與防颱的功能外,還可以阻隔沿海地區土壤鹽化的狀況,對於內陸農地發展也有幫助。

以上是彰化海岸溼地未來的劇本之一。今年4月26日彰化縣政府主辦「彰化海岸濕地願景工作坊」,邀請民眾、各界專家一起透過公民審議會議討論未來彰化海岸的願景,現場並以「氣候變遷調適-防洪調適」為主,參與者們扮演社會各種角色討論彰化海岸溼地未來願景。

願景工作坊(scenario workshop)
是由丹麥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具有審議民主精神的公民參與模式。一般來說,工作坊的參與者大約介於25人至30人之間,他們分別扮演不同的社會角色,如政治人物、行政官員、科技專家、發明家與企業家。其模式根據不同身分,針對共同面對的問題互相討論、交換意見並透過對話的過程,發展未來的願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工作坊進行之前,主辦單位會先準備「議題手冊」,淺顯易懂地介紹會議所要討論的政策議題,並撰寫一套「劇本」(scenarios),描繪不同的政策方案所可能帶來的後果,讓參與者透過對劇本的批評來發展共同願景。

劇本三:以防洪調適為主要目標的濕地未來
阿茂伯是在彰化海岸濕地從事養殖業的蚵農,從家裡長輩接手20餘年的蚵田,前幾年颱風來襲,雖然阿茂伯沒損失,但從電視上看到台南損失慘重,許多蚵棚在大浪的襲擊下被沖上岸。幾天後,濕地周圍來了許多帶著測量工具的學者,在他們了解芳苑跟大城一帶地層下陷嚴重及氣候變遷的影響後,政府規劃當地做產業轉型,阿茂伯開始改在內陸種植水耕植物,以浮板的方式栽種,將水在系統中重複利用,減少水資源的浪費與種植成本,有機的產品也廣受現代人的歡迎,開啟了事業的第二春。

新的生活漸漸步上軌道,但以前的蚵田再也沒有採蚵車的聲音、也沒有遊客被帶領到鬆軟的濕地上行走,濕地變的冷清清,堤防下堆積著一些被海浪沖來的廢棄物,因為堤防加高,清裡面得更加不易。阿茂伯有些迷茫,儘管生活環境變好,但消失的產業與文化再也不會回來,這樣的改變真的好嗎?

彰化西南角「防洪調適」的願景
劇本寫實預設出彰化海岸溼地面對氣候變遷所延伸的問題,當氣候變遷影響居民的不僅是環境,假如是生計,我們該如何應對呢?扮演鄉長、漁民、老人家、社區代表、攤販、農民的參與者激烈討論,得出的願景為:

1. 用自然工法減少淹水:希望採用自然工法築堤,降低倒灌嚴重性。儲洪水緩和淹水程度。

2. 重要建設、海岸產業道路重新設計:減少大型公共建設、改善錯誤工程。海岸產業道路設計錯誤應重新檢討,重新設計,以浪潮溝系統讓自然營力予以重新運作。海岸線內縮影響漁民進出海域,疏通漁民出海路線。

3. 增加地下水(水資源)溢注:濁水溪水利系統與人工湖規劃,使水流在土地上(掌握水資源)。希望從現在開始能夠逐漸減少抽地下水。減少水泥化,增加地下水溢注。

4. 海水倒灌及其他災害預警系統:濁水溪北岸建立河堤防、快速道路及海水倒灌警報系統,以利逃生也方便對外交通。

5. 居民退出危險地區:徵收低窪地、居民退出危險地段。

6. 強化避難措施(包含演習):興建避難所,強化避難嘗試與演練。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在彰化縣願景
對應2013年經建會補助規畫區域氣候變遷調適計畫,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中因應災害的調適政策願景為:
1. 災害領域:依據災害防救法,明確中央與地方的救災分工。並在承平時期調查區域內的脆弱敏感地區進行調查,加強災前的監測與預警能力,深化民眾的防災意識與能力。 

2. 水資源領域:為因應本地水資源匱乏與超抽地下水的問題,政府應加強規畫水資源的運用,並開發多樣化的替代水源。

3. 海岸領域:植草與加寬水與以解決河口揚塵,並由工業局檢修海堤設施遭掏空的問題。另外,針對颱風強度增強以及海平面上升,每逢大潮漁港區域常有海平面高於碼頭及海水倒灌的現象。因而提出「加高漁港碼頭結構高度評估」與「碼頭設施之防潮研究」。

4. 土地使用領域:針對沿海鄉鎮地區因為排水不良造成水患的問題,加強沿海魚塭的管制,並限制地層下陷地區的土地利用。並為了因應未來海平面上升的問題,優先進行「沿海低窪地區之脆弱度評估研究」,以及彰化縣「氣候變遷對沿海土地使用之衝擊影響評估」,再行研擬長期海岸土地合理化使用。

5. 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領域:針對地層下陷地區農業,以「鼓勵轉作」、「推廣休閒農業與景觀作物」、「輔導種植耐蟲害、澇旱及鹽份之作物」等行動計畫。
對照國家氣候變遷調適願景,彰化縣氣候變遷調適計畫實際面向

最適切地氣候變遷調適,莫過於居民與政府的願景相容,當政策改變,居民體諒並配合,通盤考量實踐面後,便扎扎實實執行下去。相應民眾與彰化的願景面向,不抽地下水是最優先的共識,防止地層下陷、海水倒灌,以及深化民眾的防災意識與能力災害預警系統。不過關於產業轉型,討論中,居民們還是希望能維持漁業經濟,請政府能多闢水道疏通出海路線,當政府提出因應的地層下陷地區,將農作物改種植其他農作物,這跟民眾的期盼相異,討論中,民眾不斷強調,假如這是我做一輩子的工作,要轉型很難,況且補助少,要轉型等於要我再投入另一個人生,我沒那麼多時間啊!

備註:文章內容參考彰化海岸濕地願景工作坊議題手冊

閱讀 397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21 五月 2014 10:22

媒體

看天吃飯的蚵農,當遇到氣候變遷影響,颱風與豪雨的強度增強,大潮時的海水位可能會超過堤防,嚴重沖刷綁在釣線上的蚵殼。未來政府要規劃當地做產業轉型,把人類聚落退縮到台17線以東,目前的蚵田在未來回歸原始濕地蓄洪的功能,除防塵與防颱的功能外,還可以阻隔沿海地區土壤鹽化的狀況,對於內陸農地發展也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