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0 十二月 2011 16:32

貢寮和禾水梯田:里山精神臺灣再現

 

30
濕地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貢寮山區和禾水梯田

01廢耕多年後重新整理、蓄水的梯田

02山間一角的綠浪

 

 

 

濕地類型

水梯田系統

地範圍

分散多處的友善農法合作田區,位於枋腳溪遠望坑溪上游。主要集中於往桃源谷的枋腳溪河谷。

地GPS座標

24° 58' 19.70'' N  121° 53' 26.17'' E

地面積

承諾以「和禾田間管理原則」維護的農田,包括大部分種植水稻的區域、及少部分終年蓄水管理維持在濕生狀態的休耕區,至2016年約有7公頃。

海拔

100-400公尺間。

地質

沉積岩

管理機關

私人農田,契約加入「和禾生產班」維持私人耕作。

濕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濕地介紹

貢寮和禾水梯田散佈於台灣東北角雪山山脈尾稜海拔150-500公尺山區,主分佈於雙溪河大支流的枋腳溪流域,少數位於遠望坑溪流域。這裡氣候多雨且迎風,只有梅雨季後到颱風雨間的夏季是乾季,冬半年也直接面對東北季風吹拂低溫多雨。在近兩百年來漢人陸續移民的過程中,此區域曾分佈綿延大面積的水梯田,在1970年代後大量棄耕,但少數還維持自耕自食及耕作習慣的田區,若維持使用傳統農法,則成為鄰近森林銜接河溪的穩定濕地環境。2011年起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在林務局支持下,尋求山村農戶合作演繹自在地傳統農法的「和禾田間管理原則」:終年蓄水、不用農藥除草劑、手耕牛耕或12馬以下小機械耕作、避免引入外來入侵種、以不減損原有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及水源涵養功能為優先原則。保育對象包括:受脅農田濕地物種的棲地、潮濕向陽植物生育地、洄游動物的完整水域廊道、林緣動物的補償濕地、雙溪河水質水量保護區的水源涵養。

歷史風華

1. 關於貢寮

位在東北角,讓貢寮成為一個多雨的地區,迎風面的山頭,長期在季風的吹拂下,是長不高的草原或低矮灌叢,桃源谷到虎字碑之間的稜線,為典型的代表。避風的谷地,雨水滋潤了林木的成長,與台灣其他的低海拔地區相較,這一帶的山雖不高,但林相極好,深綠色的是森林,點綴其間的淺綠色竹林,顯示以往貢寮曾經存在的竹子產業;較緩的坡地,仍可見一階階的梯田痕跡,相似的地景發展出的散村聚落,是貢寮山村的原型。

早先生活在貢寮的族群是凱達格蘭族,據說『凱達格蘭』指的是『看得到海的地方』,他們從海上而來,落腳在接近水的地方,其中一支,在雙溪河口建立聚落,是歷史學家口中的『三貂社』,承襲祖先的生活,過著漁撈為主、農耕為輔的生活。

二、三百年前,一批批的漢人先後來到三貂灣。在海邊落腳的,過著農漁並重的生活;不可避免的,漸漸擠壓了凱達格蘭人的生活空間,隨著漢人愈來愈多,凱達格蘭族的聚落慢慢減少,到今天,僅留著新社、舊社這些名稱,雖然這個族群看似消失了,相信仍存在貢寮人的生活文化和血液中。(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p/blog-page_03.html)

2. 水田聚落

早年開墾時因為交通不便,每一個山谷的梯田匯集了聚落所需的多樣作物種植;慢慢隨著交通逐漸發達,區域化的產業規模擴大,各地的梯田各因氣候條件而逐步集中在優勢作物的種植。台灣沿著坪林石碇山區一路到東北角一帶,是水稻及茭白筍等水梯田的大本營。現存最大面積的,分佈在北海岸大屯山系北側的三芝石門一帶,以及雪山山脈北端的貢寮雙溪坪林山區。(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p/blog-page_26.html)

東北角的土質較黏、保水性好,適合做為水田,他們的祖先,用了幾代的時間,以手工慢慢開鑿,一點一點的在山丘上開闢出梯田。挖出來的石塊,或是原地做為砌石田埂,或是做為屋舍建材,在這個多雨的地方,水源無缺,平緩的山地漸漸的成為一階階的天梯田。梯田種植的水稻是餵飽一家的主食來源、旱地種植的番薯當成替代糧食,也可餵養牲畜;森林和竹林提供了建材、農具、藥材等生活用品;溪流和水田裡的鱸鰻、毛蟹、蛙類、田螺、溪蝦、魚類,甚至是因避冬而跑出森林界線的動物,補充了蛋白質的來源,貢寮人和自然依存的生活模式在此建立。(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p/blog-page_03.html)

03

如米勒拾穗一般美麗的秋收時期

06

自製捕蟲器

07

水田覆蓋

濕地環境介紹

自然生態

貢寮區有雙溪河貫穿,在內寮溪、遠望坑溪、石壁坑溪的山谷間,過去散落著不少梯田,近年正逐步棄耕中。這裡代表著典型台灣東北區許多小型溪流的生態,是台灣迴游性魚蝦蟹貝的保育熱點;這裡也是許多淺水域的原生水生植物僅存的庇護方舟之一,多種稀有的蜻蜓在此再次發現;下游的洪氾平原田寮洋,則因著地理區位與整個河系造就的濕地環境與水田產業,紀錄過超過300種的鳥類。(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從2011年插秧後的調查發現,貢寮和禾水梯田、水圳與溪流共構的棲地中有50種蜻蛉目棲息,像細蟌科這類生活於無毒水田中的小型豆娘在此非常普遍,其中的黃腹細蟌自1978年之後就未再有發現紀錄,近年才甫在貢寮及石門山區濕地被發現零星的小族群。

同樣分佈於潔淨靜水域的青鱂魚對貢寮的農民也不陌生,過去這種暱稱「三界娘仔」的小型淡水魚廣佈在植被豐富的水梯田與池塘、溝渠中,但當農藥汙染及大肚魚等外來魚種被引入擴散之後,青鱂魚就從臺灣絕大部分的水田版圖急遽地消失了。(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5.html)

動物分布

從初期的田野觀察、住民口訪、以及台灣猛禽研究會的過去紀錄發現幾個跡象:這裡的台灣野豬、白鼻心、鼬獾等較偏邊緣型(edge-species)的雜食性哺乳動物數量不少;草原型的台灣野兔在農田陸續休耕而還有牛群放牧的環境中,因為環境中農藥銳減,而有族群增加的現象;灰面鵟鷹、蜂鷹等遷移性為主的大型猛禽,有穩定的度冬族群;大冠鷲、鳳頭蒼鷹等偏好或略偏好邊緣棲地的高級略食者,數量相當不少;黑鳶、食蟹獴等依賴水域的β棲地需求型物種,在人禾環境倫理基金會僅進駐一季中就常常發現,而偏森林內部適存的林雕、深山竹雞,也常有目擊與聽見鳴叫的機會。因此,以目前的地景與開發的規模,若有更好的質能的循環,更無污染的土地投入、更細膩的微棲地關照,整體而言是對促進生物多樣性有利。

(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04.html)

植物分布

2011年貢寮和禾水梯田生態復育計畫開始推動後,將一處已廢耕多年的梯田重新整理,並蓄水營造溼地生態而未耕作,目前已成功引入青鱂魚,種源則是來自貢寮其它溼地的殘存族群。而人禾基金會也已訪問了老農對青鱂魚分佈的記憶,未來希望藉由重新復育的蓄水梯田,逐步將青鱂魚引回原有分布區域,重建在貢寮的野外族群。

稀有物種在貢寮的重新出現與數量擴增,突顯了水梯田作為「保護區外的保護區域」的角色。而諸多過去農家熟悉的水生植物,如小穀精草、瘤果簀藻、小莕菜等,因為殺草劑的施用,在臺灣的野生分佈也日益稀少,本計畫持續增加面積的無毒水梯田,未來將成為這些水生物種的重要庇護所。

(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2011/09/blog-post_15.html)

保育現況

至2016年有12處合計約7公頃的和禾合作田,形成具有林緣濕地及繞行水域功能的補償棲地,田間及田埂田壁的蝦螺蟹水生昆蟲等動物及水陸域植物超過500種,包括普遍認為數量稀少並分佈侷限的黃腹細蟌、中華水螳螂、青鱂魚,及列名保育動物的鉛色水蛇、雨傘節、食蛇龜、柴棺龜,和列名《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初評名錄》受脅等級的葦草蘭、挖耳草、小莕菜、絲葉狸藻、毛澤番椒、瘤果簀藻、日本簀藻、擬紫蘇草、虻眼草等,另有一度列入初評名單的大葉穀精草、小毛氈苔。而田區中下游銜接的河廊,調查有34種魚類及19種螺貝蟹類,當中當中列名紅皮書的有:鱸鰻、唇䱻、台灣平頜鱲 七星鱧、台灣吻鰕虎、紫身枝牙鰕虎、黑鰭枝牙鰕虎等,整個串連水域的保育,也希望回應對東北角受脅洄游魚類的保育。
和禾水梯田遵行的「和禾田間作業原則」,是人禾基金會試辦生態勞務委託(生態系服務給付)的標準,同時也作為生產班農產品牌的承諾。這些給付及履歷的背後,皆由保育計畫培力在地社會企業「狸和禾小穀倉」人員,定期進行相關生態查驗,透過持續監測證明和禾農法對確保受脅生物棲地經營的幫助。
NPO的保育計畫,期待促成資源主管公部門與生產班的直接合作,並透過執行、培力、移轉擴大各環境權益關係人對社區保育的經濟支持,包括:生態系服務給付、品牌農產銷售、體驗產業帶動的綜效。目前生產班除了生產販售和禾米,也有多位中青生代農戶及在地居民及NPO一起合作,以「狸和禾小穀倉」為產業窗口,並以合作租用之「環教公田」及「和禾田邊聊寮」為基地,發展多項農副產品及體驗學習活動,進行「生態及生活承載內管制、單一窗口、收益回饋在地保育」的六級產業,並持續招募「保育和夥人」的長期參與。

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tw/p/2012.html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專文介紹

1.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貢寮‧水‧梯田」部落格全紀錄: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com

2. 【公視我們的島, 水梯田的生與死-貢寮米的里山願景】:http://e-info.org.tw/node/71312

3. 環境資訊中心 〈貢寮健康永續和禾米 多種生物掛保證〉:http://e-info.org.tw/node/70018

4. 國際里山倡議伙伴組織案例介紹http://goo.gl/6UeUob

交通方式

1. 開車前往

  • 由高速公路經瑞芳海岸進入

由中山高或北二道接62線快速道路,於瑞濱端下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往福隆方向,經貢寮轉台2丙線,在貢寮街與台2丙交叉口附近,依「桃源谷步道」指標左轉吉林產業道路,沿路依「桃源谷步道」指標指示方向,再行駛約10km左右,即抵達貢寮山區水梯田聚落。

  • 由頭城進入

由北宜公路出頭城交流道後,沿台2線(北部濱海公路)往北進入貢寮,轉台2丙線,在貢寮街與台2丙交叉口附近,依「桃源谷步道」指標左轉吉林產業道路,沿路依「桃源谷步道」指標指示方向,再行駛約10km左右,即抵達貢寮山區水梯田聚落。

2. 大眾運輸前往

  • 於貢寮火車站下車,步行10-15分鐘至貢寮街與台2丙交叉口附近,依「桃源谷步道」指標,步行10公里(約1/2上坡路段)即抵達貢寮山區水梯田聚落。 
注意事項

本區梯田為私有土地,請停在馬路邊觀察,勿隨意進入。留步與尊重,就是對保育最好的支持。相關參訪及學習預約,請洽「狸和禾小穀倉」部落格臉書

 

http://kongaliao-water-terrace.blogspot.tw/p/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