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人工溼地設立與淹水減緩效益之分析雲林沿海地區個案研究 |
論文名稱
(外文) |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on Flood Reduction in Coastal areas of Yunlin County |
學 位 別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96/碩士 |
研 究 生 | 徐慶安(Chin-An Hsu) |
指導教授 | 張康聰 |
其他資訊 |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人工溼地、雲林、淹水、地層下陷、SOBEK 外文關鍵詞:Constructed wetland、Yunlin、flooding、land subsidence、SOBEK |
摘 要 |
雲林沿海地區因地層下陷嚴重,被列為國土復育計畫的重點區域之一。該區因持續之地層下陷導致排水不易,常於颱風或是暴雨期間發生淹水。而河岸堤防與抽水站 並無法有效減緩淹水,鑑此,本研究建議將地層下陷嚴重地區轉為溼地,希冀能夠達到減緩淹水的效果。本研究目的為提出一溼地選取模式與效益分析方法,以利相 關之淹水防治工作。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首先參考相關理論與案例,針對雲林地區之淹水問題,評估出適合做為溼地之環境條件,並且參考Automated Assessment Method for Northeastern Wetlands(AMNEW)的溼地評估方法,據以選出合適設置人工溼地之地區。另外,利用經濟部水利署之軟體SOBEK進行設置溼地之淹水模擬測試, 本研究以10年回歸期設計暴雨作為暴雨模擬條件,以四種不同解析度之DEM( 80m , 40m , 20m , 10m )試驗各解析度所需之模擬執行時間與淹水模擬結果的代表性。最後,比較設立溼地前後之淹水情形,進行淹水減緩效益之評估。研究結果方面,本研究於沿海鄉鎮 選出三塊適合設置人工溼地及一塊滯洪池的地區,依據SOBEK淹水模擬結果,80m-DEM需時1.5小時,而10m-DEM則需時七天半。本研究考慮預 警發佈與地區公共之災害反應,選取20m-DEM需時27小時作為模式模擬之最適解析度。在比較設置人工溼地之前後的模擬淹水情形後,認為本研究所選取之 人工溼地對鄰近區域內1000公尺洪水的減緩具顯著成效,對於聚落減緩淹水的效果,以滯洪池的成效最好,有五處聚落受到淹水減緩的影響,減緩的值約在 0.1公尺(10CM)。 |
電子全文 | 無 |
資料來源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家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