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part2

菱角鳥復育出有機農業的明天

這裡是水雉棲息的樂園,也是維繫水雉族群的方舟,溼地建構過程中,更誌記了一段政府、開發單位和民間組織成功合作的故事。然而這故事還需一段很長的待續……

過去幾乎全臺皆可見水雉的身影,但近二十年來由於環境開發與棲地破壞,水雉數量銳減,僅臺南境內的菱角田和高屏少數埤塘還見得到其蹤跡,因此1989年農委會將水雉公告為二級珍貴稀有之保育類動物。然而就在十多年前,高鐵規劃興建的路徑將通過水雉的棲地「葫蘆埤」,當時水雉總數已不到50隻。高鐵的興建,彷彿預告著水雉絕種的命運。

產官民合力打造水雉樂園

幸而在民間團體的請命之下,環評的結果要求開發單位進行「棲地補償」。因此2000年開始,由政府、開發單位及民間社團所共同組成的「水雉復育委員會」,在葫蘆埤附近,向臺糖承租15公頃的土地,成立了「水雉復育區」。

這是國內首宗因開發而進行生態環境補償的案例,因此引起全國的關注;然而復育的關鍵,在於能否成功營造出水雉所樂居的棲地環境,但由於缺乏對水雉棲地復育可參考的經驗與案例,大家僅能「做中學」──在棲地營造初期,對水雉所依賴的獨特溼地生態了解有限之下,僅能仿效現況,種植水雉所喜愛的菱角為主。又礙於經費有限,多是經民間社團號召,由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地遠道而來的志工,在假日輪流參與環境整治的工作。大伙以貨櫃搭成的簡易工作站為基地,在大太陽底下揮汗編柵圍籬、鋪磚除草、種植水生植物……如此一點一滴以心血灌溉,逐漸建構出復育棲地的雛型。

在第一年(2000年)的棲地復育完成後,成功吸引了5隻水雉的光臨,並繁衍出4隻幼鳥,順利孕育出下一代,讓眾人吃下定心丸。這段期間,水雉園區的水雉數量持續上揚,直到2007年,復育區內的水雉族群趨於穩定,目標也從「保育」拓展到「教育」,因此更名為「水雉生態教育園區」。2012年,園區內有91隻水雉成鳥(雌24隻,雄67隻)進駐繁殖,共築了120巢,孵出了342隻幼鳥,再創歷年新高。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原為一片甘蔗田(圖片來源:翁榮炫攝)

 

而今園區已成水雉活躍的生態樂(圖片來源:林青峰攝)

溼地經營管理挑戰多學問大

然而棲地的經營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將原本蔗田旱地變為溼地之後,一到冬季便無水源可維持溼地的基本運作。再者這裡一直受到外來入侵種如福壽螺、水生植物──粉綠狐尾藻及泰國鱧魚的嚴重危害。福壽螺會啃食水生植物;粉綠狐尾藻快速擴增,將導致適合水雉居住的浮葉性水生植物無法生長;而繁殖力強盛的泰國鱧魚則獵食水雉的小幼雛……這些問題在在造成棲地的威脅。

為確保水雉核心族群的生存空間,在林務局多年支持下,園區每年積極進行棲地管理與營造,如強力去除外來種、拔除不利水雉棲息的挺水植物等,以維持棲息環境系統的活化與健全。此外臺南市政府也在2012年協調並投注經費,協助園區租用並重新修繕臺糖公司所屬之深水井,長期以來冬季期間常面臨之埤塘缺水問題,也獲得了解決。然而近年來,水雉面臨新的存活問題──集體農藥中毒死亡。每年的12月中到隔年的1月,由「二期菱角」換成種植「一期稻作」時,有些農夫會以直播法(將穀種直接灑入田中發芽的育苗方法)種稻,並施灑顆粒狀毒餌於水田,這時若有成群水雉進入覓食,將誤食毒餌而中毒死亡,對水雉族群造成嚴重威脅。其實不僅水雉,連同紅冠水雞、彩鷸、小水鴨、紅鳩、麻雀等十多種野鳥也常成為毒下亡魂。光近兩年的冬季,就有共136隻無辜水雉中毒死亡,引起全國譁然。

友善土地農業帶來復育希望

2011年,林務局與水雉園區研商後,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展開合作,先選定官田地區水雉集中度冬覓食區之農田,與農友簽訂合作協議,於春播期間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政府則給與插秧補貼,終於遏止大量水雉中毒死亡再度發生。

同年林務局與慈心基金會更進一步合作,設計「綠色保育標章」,並規劃「綠色保育農產品」之生產銷售方案,一方面輔導園區周邊水雉重要度冬區域之農民,轉型為不使用化學農藥與肥料的友善耕作方式,同時希望藉由消費力量的支持,逐步引導多數農民改變耕作方式,讓水雉的保育邁向永續之路。

第一年參與綠色契作的農友僅有7戶、種植菱角面積3.37公頃;到了2012年,參與合作之農民已增加至18戶、種植菱角及水稻田面積達9.11公頃。此外,林務局和慈心基金會亦針對消費者,進行宣導教育;如舉辦各類講座、農務體驗、文宣推廣等,使消費者認知臺南官田所生產擁有「綠色保育標章」之稻米與菱角對水雉保育的重要意義,也呼籲消費者以購買相關農產品的實際行動,給予願意投入營造水雉友善棲地環境的農民,最直接的鼓勵與回饋。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周邊在眾人努力之下,已逐步營造成一處水雉「安全的家」。然而這只是個起點,如果你也喜愛水雉,喜愛溼地的多樣,請以行動支持,多多認購具有「官田水雉綠色保育」標章的菱角與稻米,讓更多生產者有信心以友善土地的方式種植,更全面維護水雉的棲息環境;如此一處無疆界的新形態保護區,將於是誕生。

水雉集體死亡(圖片來源:翁榮炫攝)

 

閱讀 335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六, 24 一月 2015 13:39

媒體

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原為一片甘蔗田(圖片來源:翁榮炫攝)

這裡是水雉棲息的樂園,也是維繫水雉族群的方舟,溼地建構過程中,更誌記了一段政府、開發單位和民間組織成功合作的故事。然而這故事還需一段很長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