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8 十二月 2011 12:15

大漢溪人工溼地基礎生產力

 

論文名稱 大漢溪人工溼地基礎生產力
論文名稱

(外文)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along Da-Han River
學 位 別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所/98/碩士
研 究 生 呂易哲(Yi-Che Lu)
指導教授 林幸助
其他資訊 論文出版年:99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人工濕地、溶氧代謝、日生產量、日呼吸量、日淨生產量

外文關鍵詞:constructed wetland、metabolism、daily gross production、daily respiration、daily net production

摘 要 濕地是地球上生產量最高的生態系之一,為了瞭解人工濕地的年總生產量與淨生產量間的變化,本研究於2009年春、夏、秋、冬四季與2010年春季,分別在大漢溪沿岸所建置之新海三期、打鳥埤與新海二期三座人工溼地,測量場址內不同淨水單元的生物群集日生產量、日呼吸量與日淨生產量,同時分析環境與生物因子之影響,並進一步推估年總生產量、年呼吸量與年淨生產量。研究顯示新海三期、打鳥埤及新海二期人工濕地的年總生產量分別為184 g C m-2 yr-1、3502 g C m-2 yr-1及1310 g C m-2 yr-1,年呼吸量分別為197 g C m-2 yr-1、1632 g C m-2 yr-1及521 g C m-2 yr-1,年淨生產量分別為-13 g C m-2 yr-1、1870 g C m-2 yr-1及790 g C m-2 yr-1。年生產量、年呼吸量與年淨生產量皆以打鳥埤人工濕地最高,新海三期人工濕地最低。

逐步複迴歸分析顯 示,浮游藻類葉綠素a濃度、空心菜覆蓋度與荷花覆蓋度是影響水層群集日總生產量主要正影響因子,而底棲群集日總生產量則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生物量為主要正影響因子。而浮游藻類葉綠素a濃度、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濃度和荸薺覆蓋度是影響水層群集日呼吸量主要正影響因子,而底棲群集日呼吸量則以底棲藻類葉綠素a濃度、蘆葦覆蓋度與水蛭生物量為主要正影響因子。浮游藻類葉綠素a濃度是影響水層群集日淨生產量主要正影響因子,而底棲群集日淨生產量則是以底棲無脊椎動物生物量為主要正影響因子。

一般而言,水層群集對於日總生產量、日呼吸量與日淨生產量之貢獻程度高於底棲群集,但在冬春季,底棲群集的貢獻有增高趨勢。總結而言,各人工濕地皆有固定碳能力,以打鳥埤最高,新海三期最低。但新海三期有較高呼吸量,顯示其仍屬碳源,推測與建置時間較短有關。而打鳥埤與新海二期有較高淨生產量,屬碳匯。三座人工濕地各淨水單元生產量皆以後段水池較高。

電子全文
資料來源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