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高雄報導

為統籌規劃執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和非漁業資源的保育和管理,海洋保育署在今年4月於高雄掛牌成立,署長黃向文昨(27)日舉行年終記者會,強調海保署最主要的目標就是潔淨海水、健康棲地和永續資源,未來將落實以科學研究為基礎、公開透明的調查報告以及跨公私部門的合作,來達到海洋保育的願景。

海保署成立半年,透過繪本推廣海洋保育教育。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成立半年,透過繪本推廣海洋保育教育。攝影:李育琴

針對目前與海洋生態有關的開發案,如桃園大潭藻礁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和西海岸離岸風力發電的開發,黃向文表示,大潭藻礁案接續林務局進行的生態調查,明年將要求主辦單位對此進行報告,並且進一步跟桃園縣政府商討,大潭藻礁是否需要劃設新的保護區,或強化附近觀新藻礁生態系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維護,以確定藻礁的生態指標有確實受到監督考核,不會因開發案而遭破壞。

另外,西海岸14個離岸風電開發環評通過後,也經內政部營建署海岸管理法審查過關,黃向文強調,海保署將確保離岸風電在海上施工時不會對海洋生態造成影響。西海岸有不少海豚,未來離岸風場20年的運作,將要求業者遵守環評報告,詳實記錄對生態的影響。

她特別指出,海保署將引入鯨豚觀察員制度(Marine Mammal Observer, MMO),業者的工作船必須要有觀察員,公開透明地蒐集海上鯨豚的資料,並評估鯨豚出現時是否停工,以確保工程不會對鯨豚生態造成衝擊。


加強監測離岸風電對白海豚棲地的影響。本報資料照。

在潔淨海水方面,則強調海洋油污染的應變處理和海洋廢棄物的清除。海保署統計,今年台灣周遭海域有24件船舶擱淺事件發生,8月風災高雄就發生8艘擱淺。黃向文表示,船難的管轄機關雖是交通部航管單位,但在處理過程中,海保署要確定船難是否造成重油洩漏污染,現場進行監控,且在最短時間抽除重油、布置攔油索等,所幸在監控下,今年船難沒有重大油污染的發生。

另外,今年也出動環保艦隊1849艘,讓民間漁船在捕撈漁業的同時,把海底廢棄物帶回來,避免廢棄漁具變城海底的幽靈漁業,造成海洋生物死亡。

海保署出版海廢圖鑑,讓民眾了解海洋廢棄物的來源。攝影:李育琴
海保署出版海廢圖鑑,讓民眾了解海洋廢棄物的來源。攝影:李育琴

我國海洋保護區有各種不同類型,分別由不同單位管理,如各縣市政府的漁業資源保育區、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觀光局觀光風景區的資源保育區、林務局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等,不同部門、不同管理目的的保護區要如何整合?

黃向文指出,將邀請各部會共同討論,把海洋保護區相關資料收集在同一平台上,不僅讓民眾了解,也確保保護和調查作業足夠。未來將定期召開跨部門會議,並且為這些保護區的管理制定評分標準,讓執行成效可以被看見,做為各個保護區的示範和改進指標。

海洋保護區因不同目的成立由不同單位管理,海保署將統籌設置資訊平台。攝影:李育琴
海洋保護區因不同目的成立由不同單位管理,海保署將統籌設置資訊平台。攝影:李育琴

在海洋生物資源保育方面,鯨豚和海龜是大宗,透過監測和擱淺救援,希望保護這些珍貴的海洋生物。海保署統計,今年在西海岸觀察到至少15群60隻白海豚,且救援167隻海龜和138隻鯨豚,這些擱淺的海洋生物透過海巡單位第一時間救援,並且後送保育單位,希望提高存活率,而死亡的個體則進一步做研究發展。

為加強海洋生物研究,海保署也購置電子標籤,協助保育單位在野放時進行海洋生物的生態軌跡和生態習性調查,做為未來海洋生態發展的基礎資料;另外若為死亡個體,則透過解剖了解死亡原因,有助未來相關保育法令的訂定。

人員的教育訓練和民眾的環境教育推廣,也是海保署的重要工作,透過繪本設計,將海洋保育教育向下扎根,黃向文最後說,「希望民眾了解健康海洋環境的重要性,周遭有很多鯨豚海龜是我們的福氣。」

※ 本文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