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蘇瑋佳;審校:鍾友珊

烏干達是個景觀豐富多變的美麗國家,從熱帶雨林到紅樹林,乃至熱帶草原,多元棲地涵養多達上千種鳥類,是非洲大陸最棒的賞鳥勝地。

時間回到2014年,年輕的生態學家亞伯特在烏干達旅行了三週,在多種不同的生態系中,看到大約450種鳥類,他的行程始於距離首都坎帕拉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馬本巴沼澤。

迷人的鯨頭鸛就住在淡水濕地裡,牠們是非洲最熱門的鳥種之一,不管是賞鳥人士或生態旅遊的遊客,都期待能親眼目睹。這種獨居鳥類的鞋形鳥喙非常獨特,幾乎令人以為牠應該活在史前時代。鯨頭鸛只分布在東非中部的熱帶地區,其中以烏干達最容易找到牠們的身影。

烏干達本巴沼澤的鯨頭鸛,圖片來源:Emilie Chen (CC BY-ND 2.0)
烏干達本巴沼澤的鯨頭鸛,圖片來源:Emilie Chen(CC BY-ND 2.0)

生態豐富引覬覦  居民自行來保衛

馬本巴沼澤是維多利亞湖周圍重要的鯨頭鸛觀賞點之一,這座位於烏干達、坦尚尼亞及肯亞三國交界處的美麗大湖,在當地民眾的齊心保護之下,成為極有價值的生態棲地。然而,耀眼的資源也引來覬覦,例如販運鯨頭鸛的不法分子。

朱利斯是馬本巴鳥類嚮導與保育協會(Mabamba Bird Guides and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的成員,這個協會和其他兩個當地保育團體共同組織了馬本巴濕地生態旅遊協會(The Mabamba Wetland Eco-Tourism Association,簡稱MWETA)。這些團體都是由有心保育並永續管理濕地自然資源的義工組織及管理,全球有超過 2000 個類似團體,他們結合成互相支援的網絡,致力於保護國際鳥盟(BirdLife)劃定的重要鳥類及生物多樣性地區(Important Bird & Biodiversity Areas, IBAs)。

鯨頭鸛與許多饒富趣味的野生物種——諸如青燕( Hirundo atrocaerulea)、穆氏黑鵙(Laniarius mufumbiri )和林羚(Tragelaphus spekii )等——吸引眾多遊客造訪沼澤,為當地居民帶來豐厚的收入。因此,在 2013 至 2014 年間,有野生動物販子把腦筋動到馬本巴灣的鯨頭鸛身上,想從動物園和私人收藏家那兒大賺一票時,當地居民立刻採取行動,迫使交易中斷。

當地人民能夠如此迅捷、自信地採取行動,是因為他們組織良好,並充分意識到自己身為濕地管理者的權利和責任,他們依據拉姆薩公約,挺身保護這塊公約所認定的重要鳥類及生物多樣性地區(IBA),並與當地政府和執法機構建立密切的關係,必要時可以獲得公部門的協助。

馬本巴沼澤 鳥觀行程,圖片來源:Uganda Tourism Center
馬本巴沼澤的鳥觀行程,圖片來源:Uganda Tourism Center

不在保護區系統內 居民與政府合作守護濕地

與該區其他濕地一樣,馬本巴灣不包括在烏干達的官方保護區系統中,因此得靠當地人民和 MWETA 這樣的民間組織主動出擊,保護面臨盜獵、污染、外來入侵種及農業侵占嚴重威脅的馬本巴灣以及整個維多利亞湖集水區。

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內陸漁業供給區,其資源及生態維持了數百萬人的生計,然而,正是這種依賴性威脅著維多利亞湖和其間的豐富生態,包括種類極其豐富多變的慈鯛科魚類,以及在全球都屬瀕危的鯨頭鸛、細嘴捕蠅鶯等物種。至少有 17 處重要鳥類及生物多樣性地區與維多利亞湖相連,若把整個集水區都算進去就更多了。

由於這人口稠密的盆地仍屬高度貧窮區域,政府向來把發展重心放在減少貧窮、提升生產總值上——不計代價。對自然資源的掠奪從來沒有停止過,永續的思維往往在商業利益的考量下被犧牲。既然政府不願為自然生態發聲,社區便必須想辦法促使他們這樣做。

國際鳥盟在奧格詹森基金會(Aage V. Jensen Foundation)的資助下發表了一份報告,介紹包括烏干達馬本巴灣在內五個地區的居民如何與政府合作,保護當地重要鳥類及生物多樣性地區。

當地社區對當地環境最為瞭解,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用途——可能是食物、燃料、藥物或建材——而季節的遞嬗、動物的生命週期,也都是民眾的普通生活常識。他們既有這寶貴的知識,又有保護當地自然資源的動機,這些若能被尊重認可,對保育的助力是很大的。居民朱利斯說得很白:「馬本巴灣始終都是我唯一的收入來源;一開始,我捕魚賣給社區和遊客,現在則是帶著遊客去尋找他們亟欲目睹的鯨頭鸛,並收取費用,MWETA教導我們濕地的重要性,讓我看見漁業、鳥類保育、旅遊業和社區發展之間的關聯,我漸漸把馬本巴灣看成是我們的社區濕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