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靜蕙(台灣濕地網特約記者)

早晨七點多鐘,水漾森林露水消退,陽光灑滿水面,逼退昨夜穿著的厚衣物。藪鳥、繡眼畫眉、青背山雀等群鳥的叫聲此起彼落。有鳥叫聲陪伴的早晨,沿著湖邊走訪、環視這個近年來「新興」的登山景點,枯木形成的獨特美感,引人遐想,流連在這絕美的景色中,忘了形成的原理。

水漾森林出水口兩岸有堅固的岩盤,監測評估暫無潰堤影醒中下游聚落的疑慮。攝影:廖靜蕙

崎嶇水漾森林之路  賞景須留心枯倒柳杉

所謂「新興」,不只是因為這幾年水漾森林每逢假日就有絡繹不絕的熱情登山客,也是因為這是一處在921地震後才出現的地形景觀。水漾森林的形成是造林後,發生崩塌無意間形成的巧合。地震造成土石坍方,阻斷了石鼓盤溪上游野溪形成堰塞湖,原本單純的柳杉人工林一夕變色,被水浸困的柳杉逐漸死亡, 水面上林立的枯木經紫外線照射白化,加上霧林帶雲霧繚繞,形成淒美的景色,觸動旅人的心境。

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工作站主任賴龍輝解釋,這些柳杉看似挺立,提供了視覺景觀的效果,但有朝一日難免因腐爛倒下,目前雖未發生樹倒傷人的案件,但仍須預防,因此張貼警示,要遊客留意。

水漾森林。攝影:廖靜蕙

不論枯立或倒下,樹死雖看似無用,卻都是自然現象的一環。「...樹倒是無法預知的,遊客必須要存著進入森林生態系棲地的態度,留意自身安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安全永遠都是登山最重要的考量,在水漾森林也是如此。

至於為何任憑柳杉佇立原地?賴龍輝說,這些柳杉林因距離最近的道路遙遠,若將柳杉砍伐、運出利用所費不貲,過程對於林地更是另一種破壞;且形成堰塞湖後,增加了如淺瀨、深潭多種微棲地,為當地增加了濕地生態,讓水生物如水鳥、蜻蜓,得以停駐棲息。

這幾年水漾森林成為熱門登山景點,林務局雖不鼓勵遊客前往,但擋不住登山客一睹水漾森林的熱情,每逢假日遊客仍絡繹不絕。但水漾森林海拔雖只有1800公尺,進出山徑卻崎嶇難行,這幾年一再發生迷途待援事件。

堰塞湖成濕地生態 吸引生物來親近

接近「有水工寮」前的峭壁草叢中,稍微留意可見台灣帝雉的活動,聽說帝雉夫妻都是如影隨形的活動,這次現身的是雄帝雉,雌帝雉則未見蹤影。有水工寮是多數山友固定休息的地方,時不時小小的騷動,有可能是黃鼠狼來巡視遊客有無沒綁好的廚餘。

夏天的夜晚,飛鼠叫得殷切,不時穿插山羌和其可愛形象極其不符的粗暴叫聲,溪邊舀水,隱約可見盤古蟾蜍的幼體。半夜兩點多,黃鼠狼打翻了鍋蓋,同行的夥伴起身早有準備,出聲嚇阻。這幾年時有廚餘吸引野生動物改變取食習慣的報告,這一夜果真印證了,餵食、留廚餘給野生動物往往造成習性改變,負責任的態度仍以無痕山林為目標。

森林護管員記錄到黃鼠狼吃人類廚餘。圖片來源:嘉義林區管理提供

在護管員稱為「瓜子嶺」路上,阿里山龜殼花有點急速地出現在進入瓜子嶺前的草叢,從旅人眼底消失。大概是追逐著盤古蟾蜍而來吧?能在冬日之前看到即將休眠的蛇,心裡一邊默念「在自己的棲地裡要好好的活著!」一邊因知道這裡豐富生態而心懷感激地前進。

這一路豐富的生態,還有植物相,柳杉林路邊可見柳杉小苗更新的痕跡,由於不是台灣原生種,不曉得能否長大成樹。特有種的臺北附地草Trigonotis elevato-venosa、阿里山天胡荽Hydrocotyle setulosa、紅鞘薹Carex filicina,都在監測中記錄得到。


台灣特有種阿里山天胡荽。圖片來源:嘉義林區管理處提供

根據林務局「全國森林濕地多樣性調查及監測計畫」第一、二季調查,水漾森林周邊腹地共有水生植物共有11科12屬13種;水鳥、濕地水生動物方面,則有河烏、鉛色水鶇、鼎脈蜻蜓等。

隨著這些樹逐漸腐朽倒下,水漾森林景觀不斷變化,而看不到的還有同樣脆弱易變的地質。未來水漾森林會變成什麼樣的樣態、會不會形成有如松蘿湖封閉的湖泊?只能留待時間解答。在此之前,我們只能需盡職地以有限的知識,盡力維護它所能創造的、最大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無痕水漾森林 端賴使用者自律

多數山友都選擇湖邊過夜。沿途雖然有寫著「本地區枯立木散佈,為防止危險意外發生,禁止遊客於國有林地內搭營逗留」的告示,但仍可看到未拆留在原地的帳篷以及生火的痕跡。為何不能在國有林搭營逗留呢?賴龍輝解釋,因為搭營難免會生火,而森林裡用火最令人擔心。根據林務局統計,台灣森林大火絕大多數都是人為因素造成。

登山客留下的帳篷以及生火痕跡。攝影:廖靜蕙

經過水漾森林不妨掬一口潔淨的石鼓盤溪水,味道甘甜,巡護員都以溪水直接煮食,只是溪邊草叢,遊客如廁後留下的衛生紙、廢棄物,令人心情一沉。

溪邊草叢可見遊客如廁後留下來的廢棄物。攝影:廖靜蕙

或許遊客認為一場大雨,就會帶走這些廢棄物,但畢竟也只是眼不見為淨,最後這些廢棄物最後會進入大海,不會憑空消失,若是塑料廢棄物問題更難解。

而塑膠垃圾數量實在太驚人。「偏遠巡護5天撿拾的量,一個人背20公斤都背不完!」嘉義處森林護管員劉志平說,處理塑料廢棄物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因此只能挑對環境破壞最嚴重的廢電池處理。由於登山路線周邊距離社區或部落都遠,很難以合作的形式清理環境,要靠登山客自律。「每次偏遠巡視一定帶著牛奶罐撿廢電池回去!」

豐富生態資源隱藏盜伐風險

到了出水口,嘉義林區管理處阿里山工作站主任賴龍輝指出擋住出水口的岩壁,解釋堰塞湖沒有潰堤的可能因素。堰塞湖大多是臨時形成的脆弱水塘,最擔心潰堤造成中下游聚落災害,因此必須長期監測。水漾森林面積約6公頃,出水口因有岩盤阻擋,評估後認定暫時不會因潰堤影響下游的豐山村。

由於林相完整豐富卻容易進入,也成為盜伐防制的重點。近年來時有所聞法外移工受到山老鼠集團控制,林務局就在沿途張貼著以英文、泰文、印尼文、越南文標示的海報,警告盜伐國有林木是違法的!

以英文、泰文、印尼文、越南文標示的海報,警告盜伐國有林木是違法的!攝影:廖靜蕙

林務局委託的調查中提及,由於「業者開始帶團進入水漾森林中紮營、過夜,使抵達難度降低、拜訪的人潮增多......濕地生態是否可長時間忍受人類活動行為所造成的壓力。」因此建議由杉林溪森林遊樂區規劃推動水漾森林的保育觀念,並管制進入人數,防止放生等行為,確保水漾森林濕地生態功能。

進入水漾森林的方式:過去進入水漾森林有三種方法,第一是從杉林溪進入,第二是從阿里山鄉豐山村經千人洞進入,三是從阿里山森林鐵路眠月線進入。然而,由豐山或眠月線進入水漾森林的入口時有崩塌、落石,地質極為不穩,因此嘉義林管處自2013年7月封閉這2處山徑入口,並於入口處設置柵欄以及告示牌。建議山友可從杉林溪森林遊樂區由杉林溪林道進入,沿舊溪阿(溪頭——阿里山)縱走路線,抵達水漾森林。

※本文同步刊載於台灣濕地網,刊登日期2017/01/04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