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71

【跟著水花走濕地】專欄:凝聚復育力量 五溝水「濕地學校」誕生

作者:廖靜蕙(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翠鳥相伴的五溝溼地學校。(圖片來源:守護五溝工作站)為了解決新赤農場永久屋和萬金村排水工程,所進行的拓寬五溝村到佳屏溪之間河道,年初動工至今,在屏東縣政府授意下怪手長驅直入,湧泉濕地自然景觀已面目全非。有感於工程對野溪的傷害,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痛定思痛,以濕地興學,一邊向濕地學習,一邊累積工程後復育的能量,要讓五溝水源遠長流。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表示,萬金社區排水位於東港溪整體整治計畫最上游區塊,在水利署治理規劃由下游往上游辦理原則下,到2013年易淹水治理計畫第3階段結束時,可能未及改善。現因基地興建,萬巒鄉赤山民陳情盡快進行,縣府因此得到重建會經費,改善基地週邊排水之餘,得以一併處理易淹水區。

努力學習守護濕地
5月23日晚上,五溝水濕地學校開學,讓安靜的小村難得熱鬧起來。第一期課程有9位學員參加,這還不包括當地居民。開學這一天,村長也來了,簡單的致詞中表達了歡迎以及認同之意。學員來自萬巒鄉附近的鄉鎮,年輕、具有保育概念,為傳統的聚落注入一股新血。大多數學員都是因為關心五溝水遭遇而加入,他們期待能為五溝聚落以及湧泉濕地保育盡一份心力。

第一天上課,濕地學校校長劉晉坤(左)致贈講師邱郁文博士(右)工程前的五溝湧泉溼地圖片,做為復育的指標。(圖片來源:五溝溼地學校臉書)

濕地學校以翠鳥為標誌,校長則為五溝水守護工作站站長劉晉坤擔任。他指出,當地河岸常有翠鳥築巢,外表看起來像個洞,在一小段管狀通道後,則為較深的大洞用以棲息育雛;河邊挖出來的土洞,能夠保濕,吸納排遺,適合翠鳥育雛;絕非工程人員以外表評估,以塑膠水管權充所足以替代的。

工程開發之後,劉晉坤即曾目睹嘴裡含著食物返巢育雛的翠鳥,因為工程擾動而不敢靠近巢洞,著急的在附近不斷盤旋的模樣,讓他十分不捨。濕地學校以翠鳥為代表,希望翠鳥和五溝村的居民都能守護五溝水,安居於此。

200公尺5個彎
自從工程開始後,劉晉坤就不再到現場巡護了,「怕看了心情會承受不了」按照計畫,屏東縣政府工程規劃在農場邊挖掘滯洪池,在上游的萬金社區加寬地下涵管,以及下游五溝水社區拓寬野溪河道,疏引暴洪入河流。

趁著濕地學校開課前的空檔,在湧泉研究調查人員陪同下再度走訪五溝水。公園旁、伯公廟邊河道拓寬工程現場,湧泉濕地早已被怪手開腸破肚,水泥蓋起來的巨大河堤逐漸成形,野溪輪廓依稀,只是將被巨大河堤隔絕與河岸的關係。

2012年5月工程未開始前,檳榔園旁的河道仍保有一部分野溪。五溝河道拓寬工程,改變原始樣貌。
怪手長驅直入,自然樣貌不保。水泥河堤價在野溪上。

來到村民活動中心附近,河道已經完工,不過橋墩卻仍只以木板隔著,作為橋座的鋼筋任其裸露,甚至已經生鏽。當地居民表示,工程從過年前即展開,將原來的5公尺的河道填平,另外挖出7公尺的河道。河道雖已完工,卻未進行橋墩後續的修補,一放就是3個月,更令居民不解的是,200公尺的河道何以不是取直線最短距離,而是做了5個彎,看不出對於防洪能有什麼加分效果,反而令居民擔心會增加衝撞力道。短短200公尺,就有5個類似這樣的轉彎

「工程人員說,擔心取直徵收土地會圖利地主,但是無論是現在這條或往旁邊移動取直,地主都是我呀!」劉先生說,數學課教的,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就是直線,這麼簡單的道理,工程人員會不知道嗎?

居民劉先生指出距離住家約30公尺遠、原來河道的位置,兩棵大樹旁依稀可見水流的痕跡,現在河道更接近他的家門。「河道一次比一次接近住家,過幾年再挖可能就到家門口了。」

種植檳榔樹維生的劉先生說,雖然縣政府提出工程補償,一棵檳榔樹2000元(水利地1000元),但是只補償沿岸的檳榔樹10棵,工程動工後,水源受影響,今年檳榔樹全軍覆沒,得不償失,而補償金也未入帳。

難得基因庫 工程未做預防措施
另外在萬金村與五溝村交界處,工程持續進行,河道中已新增一個大涵管,顯示河道吸納的流量。研究人員表示,在這些溝渠之下,湧泉不斷滲出,雖然有民生、農業廢水,水質仍得以潔淨,並孕育豐富的野生物基因庫。

根據海洋生物博物館助理研究員邱郁文研究團隊調查,五溝水湧泉溼地具有魚類7科16種,包括4種特有種台灣鬚鱲、台灣石[魚賓]、粗首鱲、短吻褐斑吻鰕虎,3種原生種的半紋小鲃、斯奈德小鲃、中華花鰍;底棲生物6科11種;水生昆蟲3目6科;水生植物8科12種,尤以稀有的探芹草最具代表性,另外還包括稀有的草本原生種,屏東石龍尾及長柄石龍尾。

這些基因庫能不能挺得過工程,有待觀察。以去年倫敦奧運永續經營的做法,開發時會先將野生物進行移地保育;此項工程雖然不比奧運規模,但五溝難得的珍稀物種,若因工程一去不返,這些損失又該如何補償?

五溝聚落原本有多條野溪貫穿,發展出獨特的聚落文化。聚落保留原始風貌的野溪越來越少見了。

濕地學校含淚播種
工程改變了五溝野溪面貌,劉晉坤則積極地以溼地學校來凝聚復育能量,五溝村也有人口老化、外移的現象,他認為溼地之所以被破壞,是因老人家觀念難以改變,因此從年輕一輩教起,培訓種子教師進行推廣教育,並成為五溝的志工為溼地復育努力;未來還要更進一步成立五溝水溼地研究所。

工作站計畫工程完工,就開始復育,從沿岸綠美化,增加護岸遮蔽率做起,期待2015年五溝水重現原始風味。每當談到復育,就會被學者挑戰,要恢復到甚麼程度,有別於此,五溝水的復育再明確不過了。「五溝水復育目標,就是要回復到2012年未開發前的模樣」第一堂課,由邱郁文擔任講師,提到溼地學校的創立,他先推崇五溝村很多學堂、私塾,聚落發展,湧泉絕對可以居功,傍水而居的孩子不須對遠方取水,賺到的時間正好培養出人才來。

此次躲過工程開挖的映泉寺旁溪水,或能成為復育的對照指標。濕地學校期待2015年五溝湧泉濕地能恢復到未開發前的原始面貌。

只是,民眾也要質疑,為何工程單位花錢施工之後,要靠當地民間團體進行保育。或許都該回到濕地學校,認識、了解濕地的功能,從改變觀念做起。邱郁文舉出濕地的十種功能,包括:

  1. 洪氾控制
  2. 處理污水,淨化水質
  3. 涵養水源,防止地層下陷
  4. 削減自然營力對海岸地帶的侵襲
  5. 減緩氣候變遷,調節氣候
  6. 沈積物、營養物之保存與輸出
  7. 經濟漁業產地
  8. 水生動植物生育地,生物多樣性保存庫
  9. 自然襲產
  10. 文化、教育、遊憩、研究價值

邱郁文表示,五溝湧泉濕地除了「削減自然營力對海岸地帶的侵襲」,其餘任務都能使命必達。濕地學校將持續進行,一開始以課程方式提供概念,接下來包括讀書會以及現勘,喚起民眾對五溝湧泉濕地的保育之心,延燒成為全台濕地之愛。

閱讀 6167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20 十一月 2013 17:37

媒體

翠鳥相伴的五溝溼地學校。(圖片來源:守護五溝工作站)

2012年5月工程未開始前,屏東萬金五溝水的檳榔園旁,河道仍保有一部分野溪樣貌。五溝河道拓寬工程,改變原始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