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田重生保留潟湖生態

作者:廖靜蕙(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4grass-01鹽田、魚塭和農田都是人為開發,卻都意外地帶來生物多樣性,創造出人與萬物共存共榮的景象。透過水門控制,讓海水進入低於海平面的鹽田,再利用不同的方格,分隔出不同鹹度的鹽田,因這些不同變化也創造了微棲地,在這些微棲地中,不同的底棲、水中生物,吸引不同族群的鳥類光臨,讓鹽田熱鬧生生不息。

位於台南市安平區的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原本是頗富盛名的鹽田,廣袤的鹽田,曾是水鳥最愛的糧倉。隨著製鹽事業的沒落,人工曬鹽的日子,逐漸停格成為記憶,取而代之的是工業的興起。1990年,經濟部擬開發鹽田為台南科技工業區;另一方面,台南市立委許添財與民間社團及專家學者則積極地推動四草水鳥保護區,並於1994年劃設、完成公告面積達523.8公頃的台南市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

然而,台南科技工業區蓄勢待發,持續興建。1996年動工後,將整塊鹽田切割為二,一般人熟悉的四草,便是指科工區以南近500公頃的溼地(市政府以A2稱之)。因開發對這片溼地帶來危害,藉由在地的民間團體爭取,仍得以保留部分溼地。

台灣濕地保育聯盟2005年透過鄰里公園的方式認養高蹺鴴保育區,祕書長劉清榮表示,溼地的必要條件是水,四草原本是鹽田,常態性保持不同水位樣貌,現在鹽田不復見,未來溼地型態的經營,應集思廣益。

鹽田帶來豐富生態

4grass-02劉清榮說,四草溼地原本是潟湖,後來因製鹽而形成鹽灘、漁塭、渠道,再加上海岸、河灘、紅樹林、防風林及草澤等,形成溼地型態。他也從17世紀荷蘭時代的古地圖指出,現在的四草溼地,原本為一大片潟湖,稱為台江內海,台江國家公園就是由此命名。1823年一場大暴雨造成曾文溪氾濫改道,由上游沖下大量泥沙,台江內海日漸淤積而形成的海埔地之一,濱水的溼地,反倒是成為候鳥及紅樹林的樂園。

1911年台灣正處於日治時代,日方的台灣製鹽會社開始在四草湖一帶築堤攔海水,將原有的溼地沼澤開闢成鹽田,稱為安順鹽場,開啟了製鹽產業,當地漁民則在附近開墾漁塭,並在渠道與潟湖中養殖牡蠣。一直到近代製鹽產業式微,這些景象也逐漸改變。

其實,此地因位於東亞候鳥航道上,而鹽田蒸發池和引水漕溝含有豐富營養鹽,孕養多種底棲生物及魚蝦,提供鳥類豐富食物來源,因此每年度冬時期四草溼地便成為候鳥的重要棲息站,其中又以黑面琵鷺、反嘴鴴、高蹺鴴,吸引了國際保育界的關注,黑面琵鷺在四草度冬數量僅次於曾文溪口,兩者是全球黑琵度冬數一數二棲地。

豐富的生態、人文歷史景觀,讓四草溼地於1996年劃設野生動物保護區,2003年劃入「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2007年營建署評選為「國際級重要溼地」,2009年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也將四草納入。

保存鹽田文化 台管處費心思

台江國家公園保育課課長黃光瀛表示,台管處成立剛屆滿2年,目前保育現況大部分維持原貌,除了園區3個巡查員的編制,已由台南市政府轉到台管處,以台管處的經費聘僱之外,原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設立的野生動物保護區納入國家公園體系後,依據《國家公園法設立為生態保護區》,範圍大多數重疊,只是生態保護區卻不包括鹽田生態文化村,此地不但被劃為一般管制區,並已完成相關的規劃。

相準當地鹽田傳統文化勢將吸引背包客的愛戴,台管處花了一年的時間完成鹽田生態文化村以及附近原有的建築群(舊鹽場辦公室、鯨豚館等)規劃,包括與台南市政府開會討論、民眾說明會等,維持原汁原味的鹽田文化即將在台江國家公園上演。

除了鹽田生態文化村及附近群聚的建築群,列為一般管制區,使用強度較高外,之外一大片廢棄的鹽田,保育工作更是煞費苦心。黃光瀛說,人為經營管理計畫是考量之一,放任不介入也是一種方法,而此地無論是重建或復育,可以確知的是,鹽田不再了。

黃光瀛說,復育要問是由人的觀點或自然的角度,人為計畫透過水位、水深、水文之調控營造溼地,讓溼地找回自己的定位,或恢復此的自然之樣貌。

在四草,也可以觀察到台灣現存的4種紅樹林:水筆仔、紅海欖、欖李以及海茄苳,這些紅樹林,也成了四草的特殊景觀。而紅樹林的保育,只需在水道兩側進行復育,水道暢通,環境恢復到適合紅樹林成長,就可以放手了。

四草人文之旅正夯

四草溼地除了可觀察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可以走訪人類文明的變遷過程。現在的四草湖除了豐富自然生態資源外,北岸附近一帶還有四草野保區、鹽田生態文化村、運鹽古河道、竹筏港紅樹林綠色隧道、四草大眾廟的荷蘭人塚、四草砲台,更北則是鹿耳門溪,而南岸則是假日遊客如織的安平。

當日治時代闢建安順鹽場時,也構築運鹽碼頭,開鑿運河,將收成的鹽運到安平的製鹽總廠,同時也建設行政辦公室、鹽警所、診所、倉庫、教室、活動中心、鹽工宿舍等,形成聚落;直到現在,有的殘破荒廢等待維護,有的則仍在使用中,是體驗鹽村文化的最佳場所。

從安順鹽場辦公室往西南走,到達古北汕尾的遺址,可以看到大眾廟、四草砲台,從國賽港通往安平的竹筏港溪及釐金局以及荷蘭人的熱堡遺蹟。站在北汕尾最高的小土丘上遠眺熱蘭遮城,這趟生態之旅,讓旅客感受人類在溼地上活動所創造的文明遺產,以及萬物棲息在溼地上所營造出的生態樂園,四草之美,盡收眼底。

閱讀 5395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06 十一月 2013 13:53

媒體

4grass-01

鹽田、魚塭和農田都是人為開發,卻都意外地帶來生物多樣性,創造出人與萬物共存共榮的景象。透過水門控制,讓海水進入低於海平面的鹽田,再利用不同的方格,分隔出不同鹹度的鹽田,因這些不同變化也創造了微棲地,在這些微棲地中,不同的底棲、水中生物,吸引不同族群的鳥類光臨,讓鹽田熱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