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靜蕙(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無尾港位於宜蘭縣蘇澳鎮,佔地將近102公頃,原是一處沼澤濕地,也是北台灣兩大雁鴨度冬區之一。1993年正式公告為「水鳥保護區」,成為台灣第一個水鳥保護區,接著也公告為台灣第3個野生動物保護區。
無尾港1980年代的蘇澳港是煤炭進口港,隨著台灣經濟發展,政府預計電力將吃緊,台灣電力公司計畫在此地區設立蘇澳火力發電廠;另一方面,國際水禽研究中心(ZWRB)及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UCN)1988年在亞洲濕地調查報告中,將無尾港列為台灣重要濕地之一。
基於保護生態環境的考量,宜蘭保育界及地方反火電人士成立了無尾港反火電自救會,經過8年的努力,興建計畫最後因無尾港被核定為水鳥保護區而撤銷。自救會解散後隨即成立無尾港文教促進會,把抗爭轉化為推動濕地永續經營的動力。
其實「無尾港」這個名稱來自獵人們口耳相傳之名,並非當地居民所認知的家鄉的名字。保護區的出現缺乏在地認同,而宜蘭縣政府承諾的資源也未能及時挹注。在此情況下,居民逐漸出現負面觀感,認為保護區會限制地方土地利用及經濟發展,而力倡廢除保護區。
「宜蘭縣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似乎為了回應這些聲浪而成立。1997年,促進會以自然生態保育、文化教育推廣為目標,帶領當地居民重新檢視社區發展,也由此種下以居民草根性為主體的社區總體營造。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有很多必須求助專家,不過,當遇到專家和在地民眾意見相左的時候,促進會主張應由在地人用在地的思維來解決。
促進會一開始即以保護區為核心開拓相關的工作以及活動。每年的候鳥季,提供民眾解說服務;對於溼地經營管理,也發揮監督的功能。例如,面對逐漸陸化的沼澤濕地,學者專家認為要保持自然原貌,反對沼澤地開挖,但居民則堅持剷除過盛的水草植物,回復早期水稻耕作的土地形態。這些經驗都證實為可行的在地智慧,開挖回復濕地後的第二年,水鳥就回來了。
剛開始促進會邀請外界專家來教導當地居民,師承國外理論的學者,認為保護區是不能有人為干預、人為的操作,以至於保護區陸域化。陸地化之後水鳥都不來了,無尾港文教促進會開始督促政府建立共同管理機制。以在地思維模式來經營。
化解無尾港溼地的危機
即使社區以共築出高度的保育意識,仍無法避免保護區潛藏的危機。根據2006年修訂的無尾港水鳥保護區保育計畫書未來存在的威脅7個因子,包含了棲地陸化、外來種、私有地衝突、基礎資料不足、社區民意、水污染與政府作為。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成立18年來,保護區內仍有些私人土地未徵收,造成農業與水鳥的衝突,農民施用農藥、架鳥網來保護其收成,卻造成水鳥大批死亡。2009年4月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和宜蘭縣政府合作,跟保護區核心內的2公頃農地的6位農民承租土地,用生態栽培的方式種植水稻、芋頭以及筊白筍等水生農作。
今年4月,無尾港文教促進會便邀請蘇澳國小及馬賽國小師生及家長等,共同執行無尾港水鳥保護區周邊棲地改善營造計畫,共種植筊白筍2千株及水生芋頭4千株,並且不收成,果實留給鳥類以及供應溼地生態系,降低雁鴨等水鳥到鄰田覓食的機率。
陸化須人為介入
7個威脅因子中,尤以棲地陸化影響範圍最大,程度嚴重而且持續性成長。無尾港溼地的水源主要來自湧泉、降雨和港口大排,這幾年,居民發現保護區的水量持續減少中,恐有陸化的趨勢,而這可能與保護區附近的工程有關。
早在保護區設立之初,宜蘭縣政府與促進會就知道水文資料對釐清濕地陸化原因的重要性,卻苦無管道來處理。透過促進會與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合作,配合在汛期與非汛期進行全潮測量,期能掌握濕地與港口大排閘門及潮水之間的互動關連性或可釐清無尾港濕地陸化的機制與速率。
2009年7月即首次測繪無尾港保護區內水域高程,2010年夏天,宜蘭縣政府也與無尾港文教促進會遞出無尾港濕地全潮測量與社區監測的計畫,在內政部營建署舉辦的審查會議中,希望獲得重視。
這些事情凸顯了政府保護區的思維,往往忽略保護區以外的事物,保護區的規劃是否也該把當地居民視為保護區系統裡的一環,如此一來,產生居民保護濕地,濕地擁有豐富的生態帶進觀光效益,促進社區發展的循環,就能減少居民和保護區之間的衝突。
從保護區串聯成生態社區
無尾港周遭社區的居民,對於永續生活的渴望,並不只停留在設立保護區。一項由無尾港文教促進會啟動,結合保護區周邊的存仁、大坑罟、港邊及港口4個社區、6個聚落功勞埔、大坑罟、嶺腳、岳明新村及澳仔角的「無尾港生態社區」於2002年10月完工,以打破行政界線,區域共同體思維,逐年提升整體環境品質及居民素養,達到社區永續營造目的。
成立於1994年的「港邊社區發展協會」,也開始重新思考保護區對在地居民的意義。2000年承接農委會「農村新風貌」、漁業署「富麗漁村計畫」及文建會「營造新故鄉、地方文化館」等資源灌注,以「居民參與,社區保育」為主軸,「生態社區」為長遠目標,推動社區整體發展及更新,重新協調「人、土地、自然」的關係。
無論是候鳥季的賞鳥人潮,或平日背包客口耳相傳,無尾港生態社區總能吸引無數人潮前來朝聖。生氣蓬勃在地紮根的保育理念,無論是擔任自然資源的導覽解說,或是假日舉辦的研習活動人潮,總顯示出無尾港充沛的活力,「生態的、社會的、文化的無尾港」正一步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