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甲溼地生態園區part1

學甲溼地生態園區
河床休耕農田轉型‧黑面琵鷺在臺新據點
│推動時間│2009年
│面  積│20公頃
│範 圍│ 學甲區急水溪河床溼地


坐落在臺南市學甲區北方,鄰近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的筏仔頭聚落,因位在急水溪畔,溪水經常氾濫,當地民眾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遷村,但所屬的耕地因地層下陷長期沉浸於溪水中,形成一大片溼地。
由於無法耕種,農民只好選擇休耕,沒想到在人為干擾消失後,不少鳥類時常聚集於此,溼地生態也逐漸豐富起來。為協助改善農民的生活並維護生態,2009年學甲區農會向農委會林務局爭取經費,比照成龍模式以生態休耕補貼的價格向農民承租農地,營造溼地生態園區,並且委託臺南市生態保育學會進行鳥類監測及溼地生態調查。
短短兩年內,溼地內已記錄到黑面琵鷺、彩鷸等保育鳥種,以及埃及聖、小白鷺、中白鷺、高蹺行鳥、中杓鷸、赤足鷸、鷹斑、紅冠水雞、小濱鷸、磯鷸、東方環頸行鳥、夜鷺及黑腹燕鷗等上百種鳥類;甚至出現數千隻黑腹燕鷗盤旋飛舞的壯觀場面!
這片廢棄農地形成的溼地,也已成為蟹類的家,其中以弧邊招潮蟹、清白招潮蟹、北方招潮蟹最多。此外角眼拜佛蟹、淡水泥蟹、臺灣厚蟹、雙齒近相手蟹等,可在鯽魚膽及紅樹林植物底層發現。喜歡棲息於砂質底質的圓球股窗蟹,則出現在感潮的潮間帶地區。這裡也是螃蟹分布最豐富的地方,淡水泥蟹、鋸緣青蟳、萬歲大眼蟹等,都在潮間帶的砂地上留下一行行爬痕。

曾經的桑田變成滄海,蟹類正可做為學甲溼地長期監測最佳的生物指標;退潮時蟹類會爬出洞口覓食、求偶或打鬥,容易觀察,因此也極適合進行戶外環境教育的推廣。

「學甲溼地生態園區」是中央及地方政府、農會與在地民間社團共同合作,讓閒置河床農地發揮土地再利用的案例,並且重拾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亦提供民眾休閒與戶外教學的互動場所。未來甚至可進一步以自然資源結合在地產業與文化,發展生態觀光。
當桑田再度成為溼地,無需扼腕,因為如此不僅鳥兒受益,且兼顧農民收入及觀光效益,正可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最佳明證。

 

彩鷸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彩鷸在臺灣為普遍的留鳥,但數量少,為珍貴稀有保育動物,從海岸線的溼地到內陸溼地都可以發現其蹤跡。牠們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在水田、溪邊、池畔等溼地。學甲溼地生態園區也有彩鷸的蹤跡,想要親睹牠們的廬山真面目,必須在清晨或傍晚睜大眼睛仔細在草叢中找尋;因為彩鷸是相當害羞的鳥兒,牠們習慣在早晨、黃昏或夜間活動,除了陰天外,白天多半躲在隱密的草叢中。屬於一妻多夫制,築巢在田梗上,雌鳥產卵後即離開,孵卵與育雛工作由雄鳥負責。

閱讀 7252 次數

媒體

坐落在臺南市學甲區北方,鄰近北門區南鯤鯓代天府的筏仔頭聚落,因位在急水溪畔,溪水經常氾濫,當地民眾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遷村,但所屬的耕地因地層下陷長期沉浸於溪水中,形成一大片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