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列傳】劣化棲地復育 沉淪中的國土保育契機

作者:廖靜蕙(濕地網特約記者)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由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所組成,豐富的自然資源,從聚集的水鳥可見一斑;沿著海邊慢速車行,即便是候鳥陸續遷徙到北邊國家的3月,鳥況仍然熱鬧非凡,數十種鳥類風采,盡收眼底;這片100多公頃的土地,曾經桑海難為田,如今已成為鳥類與魚蝦貝類群集的濕樂園。

由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所組成的成龍溼地。攝影:廖靜蕙。

海水倒灌 農地休兵

過去以農耕為主的農家,因1986年8月遭受韋恩颱風侵襲,1996年7月又遭賀伯颱風侵襲,低窪農地20年來積水不退,只能廢耕或轉而利用地形養殖。由於自然環境豐富健康,提供烏魚子、文蛤、白蝦、鰻魚、龍鬚菜、台灣鯛等養殖業基地,將健康純淨的漁産食物銷售給全台民眾,正是成龍人引以為傲之處。

只是,抽地下水養殖,讓海水倒灌淹水的情況不減反增。西南部沿海地層下陷嚴重,低窪處逢海水倒灌後,積水不退,原可耕種的農田因此消失。對於地層下陷的國土治理,除了防堵海水入侵外,減緩地層下陷速率、與居民找尋出新的特色,創造新的土地價值,扭轉劣勢,在極端氣候趨勢下,是一項重要課題。

10年前,林務局啟動「雲林縣口湖鄉溼地生態園區經營管理示範計畫」,以生態休耕補貼的方式租用其中42公頃農地,進行濕地自然資源復育的長期監測;2009年,觀樹基金會進駐當地,至今持續陪伴著濕地、候鳥以及村民,現在這片溼地不但是生產基地,也是成龍村的孩子們學習的場域,更是激發藝術創作的源頭。

從小學習家鄉知識 黑琵敲敲門

連續6年舉辦國際藝術季,讓居民津津樂道。孩子們從最初遇到「阿逗阿」的靦腆,到如今可以運用簡單英文與藝術家溝通,介紹當地生態系成員,在在顯示,濕地已成日常的一部份,更是孩子們信心的來源,家鄉看似荒蕪的土地,其實蘊藏著豐富的生命力,而他們正是最佳的解說員,為來訪者解讀溼地密碼。

觀樹長期進駐成龍國小,成立偵探社,和孩子尋訪、學習濕地知識。攝影:廖靜蕙。

成龍大小偵探賞鳥之處「賞鳥貨櫃屋」。圖片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這兩年,觀樹基金會依循著當地生產、生活的習性,尋找一條最具特色、永續的出路,發展友善環境的養殖方法,研擬不抽地下水的海水養殖,豐收之餘,連養殖老手都忍不住誇讚。

觀樹一解地層下陷的難題,在雲林口湖成龍村,租廢棄魚塭實驗海水養殖。攝影:廖靜蕙。

讓養殖老手彈舌、媲美野生的文蛤,健康食安和環境都有保障。圖片來源:觀樹基金會成龍溼地三代班網站

不知誰通知了黑面琵鷺,這裡人們維護自然環境的用心,2012年成龍溼地首度記錄到黑面琵鷺來訪。這種神奇的能力,也讓黑琵聚集位於急水流域內,因地層下陷、農地淹水無法耕種的學甲溼地。黑琵的到訪彷彿是大自然的祝福,讓這兩個濕地改觀,人們為了尋訪黑面琵鷺的腳步,逐漸靠攏。

學甲溼地復育之後,生態豐富,堤防邊豎起了木製的解說教育牌。攝影:廖靜蕙。

無法為田 卻是國土哨兵

台南市學甲區以虱目魚養殖聞名。這裡曾是台南縣少數幾個農耕、魚塭與工廠三足鼎立的區域,此地尤其重視二期作,中秋節到隔年2月,是主要耕作期。不過這樣的榮景卻因地層下陷以及潮汐影響,原本肥沃的農田只能休耕。

2009年在林務局與學甲農會合作下,選定為棲地劣化復育示範點,承租休耕農地約19公頃。短短幾年,學甲濕地生態園區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尤其是每年超過200隻的黑面琵鷺過境棲息,更證明了復育的成就。

學甲濕地既像河床又像沙洲,泥灘、草澤,多樣化的棲地型態,已成功營造為四草與曾文溪口外,另一個黑面琵鷺的重要棲息地;未來從成龍溼地、嘉義的鰲鼓溼地,再一路串連到台南的學甲溼地、四草及曾文溪口,將形成完整的生態廊帶,為國土安全站哨。

前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簡任技正張弘毅說,私有農地政府難以劃設為保護區,因此採取補助經費、租用地層下陷淹水或生產效率不佳的農地,讓土地休養生息,並以濕地生態帶動地方的生產與生活。

力爭上游 人工湖試轉中

林務局選擇在溼地休兵,或進而改變產業型態,間接提供地下水補注的機會,保全國土,凸顯濕地的生態系多元服務功能。地下水資源是台灣重要的自然資源,但因長期無節制使用,使得中部平原以及沿海地區完全透支。面對已透支的地下水資源,屏東縣政府則打造人工湖因應。

大潮州人工湖工程現場。攝影:廖靜蕙。

為了減緩茄苳、林邊一帶地層下陷的問題,屏東縣政府在來義、萬巒與新埤鄉交界,開挖大潮州人工湖,開發基地位處佔地300公頃,當地過去稱為「畚箕湖」,是週邊河流彙聚之處,蘊藏大量地下水,卻因開發而阻斷涵養水資源的功能,人工湖的設置是透過補注地下水,減緩因過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速度;疏水、取水、湖區、固床等,總工程費14億元。

------------------------------------------------------------------------------------------------

※ 本文與環境資訊中心同步刊登  ※ 守護環境知情權,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

閱讀 433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二, 18 八月 2015 13:12

媒體

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溼地,由草澤、池塘、魚塭、溝渠以及部份休耕農田所組成,豐富的自然資源,從聚集的水鳥可見一斑;沿著海邊慢速車行,即便是候鳥陸續遷徙到北邊國家的3月,鳥況仍然熱鬧非凡,數十種鳥類風采,盡收眼底;這片100多公頃的土地,曾經桑海難為田,如今已成為鳥類與魚蝦貝類群集的濕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