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鰲鼓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鰲鼓溼地)part2

森林中濱海聚落的新未來

鰲鼓溼地最早是由北港溪和朴子溪出海口的泥沙所淤積而成的沙洲,日治時代曾在此設置鰲鼓農場進行囤墾。自國民政府來臺,曾將此地移為空軍訓練用靶場;而臺糖公司則於60年代開始在今溼地內大興土木,早期曾動用犯人兵進行圍堤填海造陸,將這塊泥灘地開發成海埔新生地,稱之為「東石農場」,以經營養豬、畜牧、養魚、甘蔗種植等事業。鄰近許多村落居民亦來到東石農場從事勞力工,臺糖也在此興建宿舍。隨著一間間草寮與工寮搭起,逐漸吸引更多人前來做生意定居。在全盛時期,海尾寮(今四股社區)路口曾經是熱鬧的大市集,晚上甚至有賣膏藥的康樂團進駐。

寂寮漁村年輕人出走

寂寮漁村年輕人出走然而隨著經濟蕭條加上東石境內地層下陷,原本熱絡的臺糖事業開始沒落,而控制海埔新生地的水門更因老舊壞損,導致海水入侵,臺糖養殖魚塭與部分耕地因而泡水,形成一個感潮的內陸型溼地;數年後整個區域開始土地鹽化,養殖業也走下坡。

在地村民也隨著養殖業的沒落,生活經濟逐漸凋蔽。多數的人選擇離開到外地打拼;而留在村內的人,只能期待開發案到來。
或許應驗了「生命自會尋找出口」這句話,鰲鼓溼地也選擇了自己的命運。當臺糖原本規劃的淡水養殖漁業失敗後,失修的七孔水門與魚塭意外成了冬候鳥的天堂;也由於製糖業不再興盛,原本臺糖的甘蔗園也配合政策規劃作為平地造林,於是造就出鰲鼓溼地的棲地多樣性,引來更多的動植物、鳥類,在這塊溼地內繁衍生命。
然而於此同時,也有其他工業區、軍事用地等開發案,企圖進駐這片土地。直到10年前,在地生態團體與政府開始重視此區,經過長期努力,終於將鰲鼓溼地納入「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隨後更通過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發揮更大的保育力量。
鰲鼓溼地不一樣了,除了擁有傲人的生物多樣性,隨著重新規劃,溼地內有越來越完善的賞鳥平臺及生態體驗路線。位在溼地內的四股社區,從一個凋零的漁村,逐漸有了嶄新的面貌。四股社區傳統以牡蠣養殖為業,漁民正利用固定孔目的篩子將文蛤分級(圖片來源:蔡恭和攝)

養殖魚塭內正在採收文蛤,目前社區中亦提供採文蛤體驗活動(圖片來源:蔡恭和)

產官學動員注入社區新生命

平地森林的樹木一日日高大;循著路標進入到現今的四股社區,社區內開始有人帶動社區營造,有人為鰲鼓溼地發聲,有人倡導漁塭轉型休閒漁業。2009年隨著「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與「平地森林遊樂區計畫」的通過,有愈來愈多人來到這個森林內的小聚落,願意將車子停下,走入社區──這是森林中的濱海聚落轉型的最佳契機!
社區內保留了很多早期先民居住的土角厝及特別的屋頂建築,社區自我意識開始抬頭,有愈來愈多的綠美化工程慢慢發酵中。
除了硬體,「人心」也在變化當中。社區居民的態度從觀望轉為支持;年輕人從原本的漠不關心,逐漸重視生活周遭的環境,重新認識自己的故鄉。大家組成鰲鼓溼地生態保護協會,成立巡守隊保護家園,不僅合力舉報溼地內違法捕魚,還促使當地產業開始轉型,如發展休閒魚塭,找回漁村的新生命。
下回來到鰲鼓溼地賞鳥、觀生態時,別忘了停下腳步,到森林內的濱海小聚落──四股社區逛逛。你可以在休閒魚塭當一日漁夫,體驗摸文蛤、撈海菜、划船、捕魚、釣魚的樂趣,同時感受社區內素樸居民親切的微笑!
候鳥天堂鰲鼓溼地(圖片來源:林務局提供)

由森林到海岸,多樣化棲地形成鰲鼓溼地樂園(圖片來源:陳明敏攝)

閱讀 401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22 一月 2015 15:53

媒體

四股社區傳統以牡蠣養殖為業,漁民正利用固定孔目的篩子將文蛤分級(圖片來源:蔡恭和攝)

鰲鼓溼地最早是由北港溪和朴子溪出海口的泥沙所淤積而成的沙洲,日治時代曾在此設置鰲鼓農場進行囤墾。自國民政府來臺,曾將此地移為空軍訓練用靶場;而臺糖公司則於60年代開始在今溼地內大興土木,早期曾動用犯人兵進行圍堤填海造陸,將這塊泥灘地開發成海埔新生地,稱之為「東石農場」,以經營養豬、畜牧、養魚、甘蔗種植等事業。鄰近許多村落居民亦來到東石農場從事勞力工,臺糖也在此興建宿舍。隨著一間間草寮與工寮搭起,逐漸吸引更多人前來做生意定居。在全盛時期,海尾寮(今四股社區)路口曾經是熱鬧的大市集,晚上甚至有賣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