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水梯田】到吉哈拉艾 種下傳統文化結出生態智慧

作者:廖靜蕙(濕地網特約記者)

鑲嵌於縱谷的吉哈拉艾水梯田,群山擁抱,形成獨特唯美的景觀;水梯田具備濕地生態服務功能,不但生產供給萬物的糧食,並能調節水資源,更是文化實踐與傳承的現場。

群山擁抱的吉哈拉艾。(廖靜蕙攝)

讓pakalongay為遊客導覽

學校放寒假之前,由東華大學副教授李光中研究團隊協助下,與豐南社區居民一起合作成立的pakalongay小小解說員課程(註),由即將畢業的星憲與偉程,帶著更小的pakalongay們走訪吉哈拉艾,以沿途解說來展示他們學習成果。

要一睹美景,得靠雙腳力行,沿著產業道路,孩子們講解路旁的植物,樹豆在此時開滿黃花以及豆筴,再過一段時間,就有樹豆湯可喝。

路邊的桂竹叢,不但可用做竹筒飯的盛裝器具,過去Fayi、Faki上山途中,也會砍來當作登山杖,打草驚蛇、開路,節省體力。平常讓人不敢碰觸的姑婆芋,卻是蜜蜂螫到時,最佳解藥,將揉碎的葉子汁液塗在傷口上,可酸鹼中和、以毒攻毒!這些經驗交給弟弟妹妹們,以後就可悠遊山林。

80年歷史的房子,依稀可見由泥土、稻子、黏土鋪成的牆壁,樑灰臂栗構成的骨架,雖然學校有土木工程課,但族人就地取材的生態智慧是課本學不到的。在星憲的解說下,房子的故事也傳遞給弟弟妹妹們,不忘部落中所擁有的資產。

星憲講解80年老屋隱藏的智慧(廖靜蕙攝)。

水梯田:文化傳承現場

通過房子不久,就是由群山擁抱的水梯田,開闊美麗的景觀,細緻交錯在山谷間。適合一個人走的田埂為水梯田鑲邊,正值休耕期間,孩子播種的油菜籽開花,十分美麗。

水梯田的保存是保留著原住民傳統農耕,如何割稻、管控水、觀察天候,其實和環境息息相關,也保存了米粑流的文化。即使部落已普遍使用現代耕技術,仍會保留一塊公田,維持部落傳統農耕以及生態智慧的傳承。

在阿美族傳統中,每到作物收割,聚集全部落的人「米粑流」,重要而神聖。阿美族的水稻耕作技術將過去漢人使用的農法,和阿美族傳統農耕混合在一起,在耕種過程中,將田曬乾,乾裂,讓稻穀的根部往下找水,因此根抓土抓得很深;「Mikolas」──除草(台語搓草),則是切割稻子和稻子之間連接在一起的根,讓根部實實在在的往地下長;收成之後的稻米使用傳統日曬,雖然產量少,卻能將這些知識技術傳承下去,創造的價值遠高於收成的價格。

深山中種水稻的利器來自源源不絕來自秀姑巒溪源頭的泉水,先人們為了引入這股水利,花費了不少心力。

「吉哈拉艾」於前(2013)年5月,由縣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登錄為文化景觀,範圍包括石厝溝溪流域內的百年水圳、水梯田以及險峻獨特的地質構造。吉哈拉艾也獲選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灣地景百選」中,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表示,地質公園所談的地景,除了地質地形,人文歷史是並重的,強調的是人與地景的關係,包含人的活動在內,非僅止於一幅靜態的圖像。

口傳民族植物

星憲說,清朝以前,都是種旱稻、小米,漢人來了之後,才開始種植水稻,水圳已有百年歷史,1928年先人開鑿的石門圳,已與山崖融合,看不出人工的痕跡。水圳是由前人在腰際綁上黃藤心,從懸崖倒掛下來,在懸崖間搥打出來的水圳;從源頭以三角板測量水平,避免一高一低,水就流不下來了。

山林不但孕育著純淨水源,還銘刻先人利用的痕跡,pakalongay們要能正確的以阿美語說出植物名稱,還要知道用途。

阿美語「oway」是指黃籐,可以細削成為綁梁柱的繩子,藤心可以煮;山棕(dogec)可做成掃把以及蓑衣擋雨;血籐(sangla)則可做扣子以及刮痧板。可維持3個月彈性做成陷阱的植物則有黑炭樹(olalip)以及春不老(emoy),至於樹幹太滑,連擅長爬樹的猴子都不爬的樹是九芎(toli),是最佳的能源,用來燒柴。櫸木(tilepes)則是家具,如桌椅最好的林材。

不缺水秘方

水梯田面積約有15公頃,就靠著由百年水圳源源不絕輸送,曲折蜿蜒的6條水圳,總長約4,100公尺;不缺水的秘訣,除了保護山林,還有殷勤的維持水圳暢通。宋雅各解釋,水梯田的耕種者大家分配時間,每隔3~5日就必須輪流巡視水圳,適時的維護或通知師傅來修理。

水圳以及分流。(廖靜蕙攝)
這些水下滲到田裡後,一部分蒸發,大部分則儲存於地下,循環不息。

被群山環抱的豐南村,屬於高山盆地。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解釋,此處屬於構造盆地,順著地層就流到下游,地質傾斜,下雨就流到山谷來,沿著水圳往上游溯溪,越往源頭水越少,卻能看到石頭縫冒出泉水來,森林涵養、地層頁岩不透水,地下水便順著岩層,一路下來,進入水圳,流入水梯田中。

豐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王晉英說,研究人員分析水質,發現大腸桿菌值偏高,這與水道長,沿途落葉、野生動物的糞便多,或死掉的青蛙螃蟹有關,不過只要將水煮開就可以了。然而,居民長年來直接飲用,似乎已經練就適合的腸胃,常於工作之餘生飲。

在地智慧日日實踐 

吉哈拉艾導覽指示畢業典禮必須通過的其中一個項目,這一天,Pakalongay的期末考,包括辨識野菜以及魚種,要能撒網捕魚、採集野菜,還要生火煮食,再端上熱騰騰的野菜湯給長輩們享用。

最後,孩子們跟著Fayi編織掃帚。他們先採集周圍環境中的五節芒草,再由高階的Pakalongay將這些芒草捆出束,一束一束的芒草束,最後由Fayi們,熟練的綁成掃帚,收編得精細,有如藝術品。

做好的掃把就是孩子們的禮物(廖靜蕙攝)

長輩們解釋,這些掃帚是用於室內或曬穀場穀粒都收完之後,最後將最細微的粉塵帶走的利器。完成的掃帚成為孩子們的禮物,Pakalongay們興高彩烈的帶著掃帚陸續回家,過不久,Pakalongay們要到水梯田插秧,隨著歲時守護土地。

吉哈拉艾水梯田蘊藏著先人的智慧,這些智慧隨著四季運轉,體現在族人生活習性中。李光中即指出,在地智慧是每天的日常生活實踐,並以身教、示範,傳承下去,居民視為自然而然,沒有什麼特別的道理;在陪伴的過程,引導居民將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訴說出來,而得以整理流傳。 

------------------------------------------------------------------------------------------------

※ 本文與環境資訊中心同步刊登

【延伸閱讀】

閱讀 388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13 十月 2016 11:27

媒體

群山擁抱的吉哈拉艾。(廖靜蕙攝)

鑲嵌於縱谷的吉哈拉艾水梯田,群山擁抱,形成獨特唯美的景觀;水梯田具備濕地生態服務功能,不但生產供給萬物的糧食,並能調節水資源,更是文化實踐與傳承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