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石梯坪‧港口部落水梯田復育】系列報導之2:重現記憶中的水梯田 海稻米訴說心願

如果你只在阿美族人慶祝豐收時,才來石梯坪港口部落,那就太可惜了。

阿美族傳統知識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種出小米、糯米,源自清朝期間水稻種植技術,更將海與陸地交界的土地運用到極致。30多年前,石梯坪這片土地種植的水稻從岸邊延伸到海,於是陸地上的水稻被風吹動,形成的稻浪,與海水拍打海岸的海浪交織成一片美麗的景觀。這個景觀,是人們尋訪港口部落的理由。

1979年在花蓮水利局斷水之後,那些滋養作物的水路任由荒廢,族人也任由原應種出豐盛糧食的水梯田休耕,變成乾枯貧瘠。然而,當土地長出來的不再是糧食,而是一棟又一棟的民宿時,當地的行動藝術家舒米如妮決定改變現況,在休耕多年的農地上,絞盡腦汁要讓土地重新孕育出糧食、農作物。

水田復育第一課 水圳修復重現米粑流

在10公頃的私人土地上,68戶居民大家約定好不要領休耕補助,復育水梯田及具部落文化特色的水生植物,以自然無藥的方式耕種。

「30多年後動起來,田埂都塌了,已經不能蓄水了。」在舒米的穿針引線,並與族人多次研議商討後,港口部落、林務局及縣政府合作修復水圳。2010年在林務局接連3筆共達700萬補助下,花蓮縣政府結合族人以最接近自然的工法,修復來自港口溪的灌溉渠道,並於3個月完工。

「多年後,看到水流下來那一刻,大家都哭了。」提到這件事,舒米仍難掩內心激動的情感。

過程中,阿美族的米粑流精神重現了。米粑流(Mibaliw)是互助的意思,在阿美族人的生活,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水梯田復育,激盪出族人米粑流。

在八煙漢人聚落,灌溉水的分配是利用流向不同的三層圳;在流著溪水的圳溝中,將小小的一塊木板,按照族人田地大小,挖出不同比例的水孔分配所需的水量,則是阿美族人的傳統智慧。

東海岸每年都有颱風,颱風考驗著水路,水路修復則砥礪著樂觀的阿美族人越挫愈勇。9月中旬的田地裡,稻米已經收割了,剛掃過台灣的南馬都颱風衝斷了水路,因此水田呈現乾裂的狀態。修復水路的工作,對阿美族人並不陌生,在族人合作下,舒米說,不久就能再現水田風華。

海稻米的願望

鼓勵農民來復耕,並且是以自然農法。舒米看到的是耆老們一陣搖頭,「沒有農藥怎麼種?」

花蓮縣是台灣有機農田面積最大的縣市,目前已有800多公頃的有機農田,縣府農業局長說,還要持續增加。「一定要有機農業,讓源頭乾淨的水流過農田仍能乾乾淨淨地回到海洋!有機農業的未來的走向!」在這強而有力的宣示下,讓舒米更有信心。

今年4月先以1分半地小規模種植高雄139號品種,由於石梯坪緊鄰太平洋,舒米與部落成員為生產的稻米取了一個美麗的名字「海稻米」。這次種出390公斤的米,舒米說,如果使用農藥或能生產到1000多公斤。但是他知道,當土地逐漸恢復健康,產量也會增加。海稻米1號也保留了一部分作為10月播種時育苗用種原。

「海稻米的願望」也是族人的願望。用麻布袋包裝的海稻米其實是稻穀,隨袋附著一張小名片是種子身分證,上面有農民的名字。舒米期待這包蘊含著族人希望的擁有者,明年帶著它到港口部落來交給農民耕種。

這張小小的名片,是以山芙蓉樹皮打造出來的;無論是海稻米或這張小卡片都是獨一無二,在市場上找不到的產品。

只有阿美族人才懂得水生植物大葉田香、輪傘草

除了稻米,阿美族民族植物大葉田香、輪傘草也將大量種植。

擅長編織的阿美族部落婦女,輪傘草是最好的編織原料。輪傘草形似圓傘,收成以後,部落婦女們親手用它編成草蓆、座墊及各種大小飾品。據說,他們會一面編織一面吟唱歌謠,讓每個完成的工藝品也織進部落婦女嘹亮動人的歌聲。

與輪傘草共生的大葉田香則是實用的香料植物,舒米計畫製成大葉田香茶,料理使用及釀酒用的香料包,也可以當成蔬菜,直接烹煮。而大葉田香的各種可能性,考驗著舒米及族人的創意。

大葉田香曾有著部落共同的記憶,它曾是阿美族釀糯米酒不可或缺的香味,舒米說,老一輩的族人喝著沒有香氣的糯米酒,常常要來上一句,「你不曉得真正的好味道。」隨著田裡殺蟲劑的濫用,大葉田香失去芳蹤,它只能長在沒有殺草劑的土地。好不容易找到種原的舒米,在強調無農藥的耕作下,讓大葉田香草長回來。

體現里山

這一天在輪傘草梗上發現了福壽螺卵的蹤跡。乾枯龜裂的土地隙縫中,隱約可見死掉的福壽螺。因為堅持不用藥,舒米說,之前都是人工一個一個將這些福壽螺卵「掐」掉,真的非常辛苦。有一陣子也曾使用鴨子大隊來助陣,而這些鴨子大隊,舒米如妮笑著說,「成長的速度比不上族人吃掉的速度!」

舒米很興奮地分享復育後在田間觀察到的各種生物,和漢人社會不同,他關心的不是有多少物種,而是記憶中的景象恢復了多少。常出現田裡的澤蛙如此肥潤,自然地成了族人蛋白質的來源。舒米說著這些對族人平常的事,有時候也顯出迷惑,不曉得吸收了現代文明的社會法律會不會懲罰這種行為。「野生動物並不是都不能利用,重點是自然資源的維護與永續利用」,林務局保育組技正林華慶直誇港口部落充分實踐了里山倡議的精神、充分利用這片土地自然資源,讓舒米的神情緩和下來。

【摘錄自環境資訊電子報2011年10月11日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閱讀 6689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14 十二月 2012 21:19

媒體

如果你只在阿美族人慶祝豐收時,才來石梯坪港口部落,那就太可惜了。

阿美族傳統知識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不但種出小米、糯米,源自清朝期間水稻種植技術,更將海與陸地交界的土地運用到極致。

30多年前,石梯坪這片土地種植的水稻從岸邊延伸到海,於是陸地上的水稻被風吹動,形成的稻浪,與海水拍打海岸的海浪交織成一片美麗的景觀。這個景觀,是人們尋訪港口部落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