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之水造方舟─氣候變遷調適與濕地保育視角概述

大氣變化在氣候變遷中一直都是難以預測估算的因素之一(圖片來源:NASA)

本文作者:郭叡

氣候變遷已為目前全球共同重要議題之一,甚至可以說是迫在眉梢的事情。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去年2013年發佈了WG1 AR5的報告,於報告裡面指出氣候變遷的成因有95%的信心程度是人類活動行為所致,也於今年2014年的WG2報告裡表示: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逐漸上升時,淡水相關的氣候風險將會隨之提高。恐將使大部份的亞熱帶地區的水資源減少許多,因此在未來水資源的使用調配上將會是一大難題,而水資源的短缺會直接對我們的日常用水造成影響,更不用說對我們的糧食供需鏈產生衝擊,更不用提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候災害影響。 

調適以因應未來之道、減緩以解決問題根源

不單是旱災,氣候變遷讓強降雨的頻率越來越高(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近年來的氣候變遷致使氣候災害增加與趨於強大,以及全球暖化所導致的海水暖化,將造成海水熱膨脹,進而海平面上升,淹沒像吐瓦魯、馬爾地夫之類,地勢較低的島國國家,而「島民們」恐在未來成為所謂的「氣候難民」。如何因應未來的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問題,聯合國定調的方法為「減緩」、「調適」,而在未來將日益不利人類生存的天氣環境下,或許「濕地」的多功能性將會是我們因應未來的出路之一。

濕地─減緩暖化之碳吸存

特生中心在高美濕地的研究顯示濕地蘊藏減碳無限潛力(攝影:劉良力)

IPCC在2014年3月所發佈的WG2發表第五次評估報告中指出,目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突破400ppm,除了從人類行為著手以減少二氧化碳氣體的排放,濕地的固碳能力是最值得考慮的方法之一。

相較於一般陸地,濕地只佔地球陸地其中的6%,但竟儲存了地球上20%的碳,更不用提到人類有四分之一的糧食來源是來自濕地所生產的。日前由位於美國馬里蘭州Edgewater的史密森環境研究中心(Smithsonia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er)研究團隊所發表刊載於《全球變遷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期刊中指出:「隨著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濕地植物吸附二氧化碳的能力也隨著提高」,約比現階段多吸收32%的碳,也表示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它們的光合作用會更旺盛。更重要的是,濕地中還包括了「底泥碳儲存」,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的林幸助教授與他的團隊針對高美濕地為對象,估算了高美濕地所帶來的效益,得出每一公頃濕地在每年約有150萬美元價值,報告中提到如果我們將退潮後的濕地底泥採樣後,分析其中的有機碳有機碳(TOC)與無機碳(TIC)含量,估計整個溼地的底泥碳蓄存能力達約每年35萬公噸,再乘以碳價,可得出高美濕地在「碳儲存」上擁有約每年1.97億的價值。

濕地─調適變遷的生態屏障

在未來全球水資源匱乏與海平面上升以及瞬發式的暴雨之局面下,濕地可做為水與土之間最佳的緩衝帶,就有如一塊巨大的海棉,能吸收掉突如其來的大水,甚至也能在地層水份不足的時候適度的釋出水份供給,效果等同於治水工程上的滯洪池,能抑制住於單位時間內所發生的最大洪峰流量,並有效的保護河道免於沖刷與保障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未來應對極端氣候所帶來的劇烈災害上起到可能比一般水工構造物來的大的作用。

在即便不因氣候變遷影響,但也將因人口密度膨脹所帶來的水資源缺乏與因水資源匱乏而無法種植的糧食問題,或許可由濕地所具備的蓄水、養水、淨水功能解決。濕地能提供廣闊的蓄水空間,減緩流入濕地之流體的流速,而能給予相當充裕的時間,讓地表逕流得以流入地下,以補充地下水體,等同也增加對於海水倒灌的抵抗力。濕地所擁有的植物與土壤特性,能夠將其中水體的污染物加以吸附與分解,使水質得到淨化,所以濕地為「大地之腎」是無庸置疑的。

沿海濕地所擁有的潮間帶或紅樹林就像是天然的消波塊,能有效的抵擋浪頭的力量,使海岸線免於海浪的侵蝕而退縮,並可使藏於濕地帶身後的內陸免於風力沖蝕與海風所可能導致的土地鹽化。

濕地─尚天然的空氣調節淨化機

濕地提供都市人喘息的空間。圖為大樹舊鐵橋人工濕地(圖片來源:環保署)。

因人口的增加,都市被迫不斷的開發,以致綠地的減少,而不透水地面不斷增加,進而使蒸散量相對的減少,或是一棟棟高聳的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於白晝時不斷的吸收來自大陽的熱量,再於夜裡散熱,也難怪在仲夏之夜竟感到不到一絲涼意,取而代之的卻是暖煞人的熱風。在熱島效應如此劇烈影響下的台灣,不論是外遮陽反射太陽熱能或是增加綠地以蓄積雨水以增加能代謝高溫的蒸散量都是不錯的方式以調整都市溫度,但如能在都市區周遭建立起濕地帶,相信它不只能做為「都市的腎」、而更能成為「都市的肺」,幫助都市宣洩白晝以來所累積的都市熱能,減少熱島效應。尤其在未來全球氣候暖化的情況下使高溫日增加,與逐年提高的人口密度所帶來的都市密度,因而導致更嚴重的熱島效應,幾方相互加成影響之下,天氣只會越來越熱與不適人居,因此濕地的微氣候調節,與該植生帶、流動的水層可將帶給都市的換氣,也就是最自然的空調。

在人類肆無忌憚的開發破壞之下,把可能需要數萬年的過程後會發生的氣候變遷,濃縮加速至兩百年內發生了,而我們在面對未來將非常艱鉅的氣候環境,或許我們只要轉個身、回個頭,自然界給予人類最棒禮物之一:濕地,可能就是我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解答。

閱讀 4201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15 一月 2015 12:01

媒體

大氣變化在氣候變遷中一直都是難以預測估算的因素之一(圖片來源:NASA)

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逐漸上升時,淡水相關的氣候風險將會隨之提高。恐將使大部份的亞熱帶地區的水資源減少許多,因此在未來水資源的使用調配上將會是一大難題,而水資源的短缺會直接對我們的日常用水造成影響,更不用說對我們的糧食供需鏈產生衝擊,更不用提到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極端氣候災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