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告

JUser: :_load: 無法以ID值載入會員: 71

鷺科 (Ardeidae) 鳥類普遍分佈於台灣西南部沿岸區域。其中,鷺亞科類群常會形成覓食混群,且能利用不同型態棲地覓食,甚至包括人為塑造或干預的環境,如魚塭等。因此,除自然棲地的消長外,人造環境的型態與其變化亦可能造成這些鷺鳥在數量多寡、分佈範圍、及覓食行為互動模式上的變動。

週六, 15 三月 2014 22:47

高美濕地泥灘地碳循環研究

台灣沿岸潮間帶泥沙灘地的底棲碳代謝量從未經測量。本研究從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利用罩蓋法實地在退潮後之高美濕地潮間帶進行底棲群聚生產量與呼吸量之量測,藉由監測二氧化碳流量變化來推估全年的底棲微藻碳代謝量。研究結果顯示,底棲最高總群集生產量(GCPm)、淨群集生產量(NCP)及群集呼吸量(CR)均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夏季高,冬與春季低,與氣溫呈現正相關。底棲代謝亦呈現地點間差異。

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為一種自然生態淨化工法,目前在許多國家廣泛用於處理各種廢水,但近年氣候變遷極端降雨現象頻率增加,使得自然生態工法受到影響,因此,為探討極端氣候對人工濕地之變遷影響,本研究以曾受過風災破壞之舊鐵橋人工濕地為例,探討在受到氣候變遷後復建完成之濕地(包含A、B兩系統)其水質及水文等各項監測參數之變化情形。

本論文探討澎湖之青螺及菜園濕地二樣區的甲殼十足目動物相基礎資料。研究結果顯示,在動物相部分:青螺濕地共發現20科67種,包括長尾類 (Macrura) 3科13種、異尾類 (Anomura) 4科11種及短尾類 (Brachyura) 13科43種,其中以短尾類的沙蟹科Ocypodidae種類達12種為最多。

週二, 11 三月 2014 17:01

宜蘭沿海濕地變遷之研究

本研究蒐集宜蘭沿海濕地1904年、1921年、1959年、1975年、1992年、2003年及2010年等七個時期之各種圖資,經由分析得知,保留率與繼承率皆以農地與林地較高。而濕地面積在1904年至1975年時持續減少且轉出率較高,主要濕地轉出類型為農地,但在1992年至2010年,濕地面積未持續下降且轉出率降低,顯示濕地保育的成效。

翠鳥相伴的五溝溼地學校。(圖片來源:守護五溝工作站)

2012年5月工程未開始前,屏東萬金五溝水的檳榔園旁,河道仍保有一部分野溪樣貌。五溝河道拓寬工程,改變原始樣貌。

週五, 15 十一月 2013 16:44

人工濕地的生態系功能與服務效益

濕地

人工濕地與自然濕地相比,人工濕地最終淨水單元仍尚未達到自然濕地之成熟階段,故人工濕地是無法取代自然濕地的生態系功能與服務。

週五, 15 十一月 2013 15:59

從水利工程觀點看人工濕地

關渡濕地

水為構成濕地的三大要素之一,了解人工濕地的水力特性、完善的水理演算及水利設計是人工濕地操作的基礎。而濕地環境變化牽涉了複雜的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機制,因此需要透過長時間的追蹤與監測,並在適應性管理的概念下,不斷追蹤監測以調整其管理及操作方式。

澳門地圖(圖片來源:google地圖)

沒想到路氹連貫公路的開發,造就了龍環葡韻前,紅樹林立,鷺科鳥類飛舞!這可說是當時意想不到的生態奇蹟!

彰化海岸濕地是台灣潮間帶面積最大的濕地,區域內有潮間帶和魚塭區,是台灣西海岸中頗具特色的泥質灘地。

第 1 頁,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