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煙經驗與里山台灣的願景(下篇)

作者:邱銘源(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圖片提供: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續上篇)

03
八煙綠絨般的土馬騌田埂饒富生命力

二、 生態工法基金會的努力

基金會在2008年底,從反對傳統砌石水圳水泥化的議題,開始關心八煙聚落的困境,我們在現勘時發現:過去以種稻維生的八煙聚落,曾經是日據時代台灣蓬萊米的發源地之一,八煙聚落用於耕種的牛隻,亦成為陽明山擎天崗維持草原地形的重要因子,也緣於蓬勃的農耕生產,形塑了聚落周邊的水梯田地景,源自魚路古道的清泉,亦加值了八煙「天米」的傳說。但這樣的產業地景畫面,卻在1986 年之後,因為稻米價格的崩盤,水梯田在無法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現實下,因人力成本過高,而劃下句點。居民在放棄稻米耕作之後,改種陽明山杜鵑及當地的特產「金山地瓜」,正式放棄水耕的形式而改作旱作。 

土地使用型態的改變,水耕改為旱作的衝擊,對當地的生態與地景起了結構性的變化,慣於利用平靜水域的兩棲類與水生植物首當其衝,同時,不再大量依賴農耕用水,也造成砌石圳溝的崩毀,農業用水則多改以塑膠管取代,在水資源如此豐沛的耕地投入旱作,亦連鎖的墊高了農藥的使用成本,造成環境污染,加速棲地的劣化。故基金會在2008年透過企業募款的方式,自籌資金開始投入八煙聚落的轉型陪伴,2009年之後在林務局的大力支持下,更明確的律定了產業復甦與水梯田的生態復育為努力目標(詳表1) ,近4年來的主要成果如下:

08

(一)生態保育部分

生態保育的關鍵在棲地,定期擾動的水田使用形態,更是台灣過去農田生態系物種共生的關鍵。水梯田的大量休耕與廢耕,亦為許多水生植物與共生物種(如白腹遊蛇)瀕危的主因。水圳頃毀與產業沒落。讓八煙的水田變成旱田,生產面臨困境,過度使用農藥的慣行農法,也使生態面臨危機。

基金會很清楚:增加水梯田的棲地環境是復育的關鍵,創造水梯田的經濟價值才可能讓老農加入生態保育的共生圈。故如何尋求適合八煙水梯田生長及產值高於地瓜的水生作物,成為我們的主要目標。

歷經四年來的努力,基金會透過不同的機制(包括租地、保證收購及有機種植獎勵等)嘗試在最大的水梯田面積與最高的田間產值中,尋找適合的方法,來達成生產與生態的雙贏局面。截至101年10月止,我們已經恢復了八煙聚落近一半的水田 面積(約0.85公頃) ,水梯田的增加,使得兩生類及水生昆蟲的數量穩定提升,而種類也逐年豐富,例如棲地環境與生存面臨危機的材棺龜與白腹遊蛇,在八煙的水田復耕之後,族群穩定的恢復。另外蜻蛉目的數量更比之前旱田的環境呈倍數成長。透過水圳的修復與農地邊緣水域環境的復育,八煙鄰近的生物也感受到了棲地的變化,山羌、野豬、鼬獾、白鼻心、穿山甲、也逐漸出現在聚落的周邊,隨處可見的蛙類、兩爬與蜻蛉類及圳溝與水田邊復育的水生植物,大幅深化生態旅遊的體驗,更激勵我們持續推動水梯田生態環境復舊的決心。

(二)友善生產部分

04
古法復刻收工收割的傻勁讓更多人注意到八煙等里山棲地的重要性
05jpg
年輕一代借由辛勤收割的過程,重拾對於土地的情感連結

產銷失衡是農村沒落的關鍵,有鑑於此,我們期待在第一時間就媒合產銷之間的落差,同時透過創新加值的農產行銷包裝,讓老農們辛苦種植的成果有歡喜豐收的實質收入,於是基金會在賀陳旦董事長的號召下邀集了冠德建設、集思創意、愛爾達電視、鼎漢工程、春水堂及大小創意齋等善心企業,以農地認養的方式認購了全年的產量,並由基金會協助以「Eco kitchen 生態廚房」為品牌,作為秋節的企業贈禮。歷經兩年的操作,形成農民、環境與企業多贏的成功典範。今年度為了擴大產能與經濟規模,並謀求產業鏈的建立,更將輔導範圍擴大到金山區,這樣的策略有效的降低了生產的成本,及早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

緣於梯田無法機械化耕作,同時仰賴大量的人力協助,所以每年的春耕與秋收活動,我們特別以古法插秧、古法收割為行銷手法,以收費的方式吸引了許多的志工投入協助,並擴大行銷與購買的族群,成功的推廣了八煙的「救世米」與「大鵰米」的行銷,八煙的古法農耕活動,除了熱情民眾的支持之外,今年也引起日本岡山美作市「上山棚田團」的重視,特別組團到八煙來進行交流活動。八煙聚落在生產之餘對生態環境的復育與重視,受到日本朋友的推崇與鼓勵。

在生產的部分,基金會曾經嘗試了蓮花、稻米、茭白筍、水生香料植物與觀賞植物的試種,初期也輔導有機地瓜的保證收購,最終目標將會整合農地放水與生物的棲地需求時段、生態學堂的遊程體驗及最高的田間產值等,做出最適的八煙水梯田產業。

(三)農村生活部分

八煙的居民,一直傳承著老祖先面對環境的田野智慧,與四時變化的生活步調。

基金會在八煙聚落的陪伴,首先投入背景資料與生態環境的普查,確認了「砌石、梯田、水八煙」的核心價值之外,也尊重八煙在地的傳統生活智慧與空間領域,八煙的經濟生產受限於地理位置與東北季風的影響,僅能有一季的收穫,加上位於國家公園的限制,無法投入其他的產業活動。至經濟發展與生活品質受到了許多的限制。

06
在產業復甦的目標下,團隊思索諸如農夫市集等等創意推廣策略,讓環境財的維護真正反映在農民收益上

所幸,八煙的居民與基金會在凝聚共識後,嘗試扭轉劣勢,除了以環境友善的生產方式創造農產產值之外,也能夠善用八煙的地景核心價值,營造出如:出張所、砌石三合院、水中央、三層圳等旅遊亮點,同時在框列環境敏感區,研擬遊憩承載量後,透過預約制的生態旅遊遊程,讓平均年齡80歲的老農們成為傳承台灣農業經驗的最佳代言人,於是我們成立了「老鮭魚班」,投入以農村生態體驗為主軸的八煙「生態學堂」。以「奉茶」、「草編達人」、「砌石達人」、「古法插秧收割」等活動,讓這群天性樸實的老農,有了生活的尊嚴與更多的收入。
歷經 4 年的努力,在公私部門的努力之下,八煙聚落確保了聚落的核心價值,每戶的收入亦平均增加了一倍以上,每星期六日舉行的農夫市集,主要的農戶每天的收入平均可達1500~2000元,大型活動辦理期間更可高達 7000之譜。有效的改善了居民的經濟生活。

今年更在基金會的協助下成立了「八煙三生發展協會」,有了聚落的共同願景,也開始凝聚認同,讓年輕的二代回流,讓居民可以就近照顧長輩,不必在異鄉打拼,讓八煙這個故鄉可以成為真正揮汗努力的所在。

三、 結論與建議

07
林務局對於棲地經營的遠見及支持,給與基金會在八煙最大的助力

基金會陪伴八煙聚落四年來,深刻的體會:目前水梯田廢耕的現況,其實是時代潮流下篩選出來的結果,八煙聚落,這個時光凍結的桃花源,導因於發展的邊陲,國家公園的限制及市場機制所致。人口的老化、良田的廢耕、年輕人力的回流,在經濟泡沫之後,亞洲地區似乎都面臨一樣的挑戰。然而我們所期待的里山共生願景,就像是挑戰風車的唐吉柯德,騎著傳統的瘦馬與生鏽的長矛,只憑生態的理想,絕對無法戰勝大風車的挑戰。是以,八煙的四年經驗我們深刻的體認:無論是三種作法亦或五個觀點,都必須讓挑戰大風車的唐吉柯德,換上新的武器與坐騎,在清楚知道願景目標之後,因地制宜,與時俱進的善用三摺法的戰術作為,與五個觀點的戰略指導,因勢利導的切割出個別案例的核心價值,長期投入,始能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以下謹就相關經驗與建議提出討論。 

(一) 經驗與策略的分享

1.核心價值的確認:每一個案例,都應該清楚的思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切莫在發展的過程中,同質化了自己原本與眾不同的特色,造成不可逆的破壞。

2.友善環境的經濟產能優先:林務局支持的計畫,固然以生態復育為優先,但在八煙經驗中,居民期待的卻是創造更高的田間產值,理念的溝通,共識的凝聚,新開創的公共財,都有待長時間的磨合與策進,始能在共同利益下團結,短時間內,居民很難看到生態所創造的效益;故無論是租地、保證收購、企業認養等手段,都應該是短中程的策略,長期而言,應有效率的優先思考:兼顧環境友善,且能創造最高經濟產值的方向為標的,只要能顧好棲地,生物自然會回來,在八煙經驗中,滿口生態經,很難取得居民的認同,五個做法也非橫向的同步俱進,也許可視現況與資源條件逐步推進。

3.目前休耕補貼的政策,反而墊高了農村土地流動的成本:除了造成外來年輕農夫,無法取得合理的土地成本,同時也間接影響了農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削弱了農業創新的意願。

4.政府的補貼,終非長久之計,建議相關的輔導與補貼計畫,至多以五年為一期,在期間內督促輔導單位逐漸擴大產能,形成經濟規模,始能面對市場機制的挑戰,里山倡議的精神固然係推動一個桃花源的共生願景,但不應長期依賴政府補貼營造畫面,補貼案例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抽離政策補貼之後,能否自立。

5.創新加值:年輕人力的投入,不同價值的激盪,以創新加值的方式投入里山台灣的經營,始能走出新桃花源的康莊大道,所有商品的開發亦應有成本效益與通路的整體思考,所有的資源投入,更應精算回收的效益。

(二) 里山台灣的思考

1.緣於林務局的努力,讓「里山倡議」的理想,成為台灣許多農村發展的希望,一個願景,三個做法與五個觀點,成為許多案例躍躍欲試的典範,但台灣的政策、土地現況與民情,實與日本有諸多的不同,在了解里山的精神之後,台灣更應累積自己的經驗,創造出屬於台灣的發展典範,勿讓里山成為標籤。

2.明年,是基金會投入八煙陪伴的最後一年,未來的重點我們將匯整產業與生態保育的經驗,將相關成果與新成立的「三生發展協會」銜接,期待在抽離政府資源之後,透過居民共識的凝聚,年輕人力的投入,可以開創八煙的榮景。

3.未來,我們亦將以八煙經驗為核心,與公私部門合作,以大金山的山海格局,整合兩湖地區的梯田資源與清水濕地的核心地景,擘畫兼具生態保護與產業創新的「金山 eco network」計畫,期待實踐台灣精神的「金山倡議」,創造兼具自然保育與產業發展的新方向。

肆、 致謝

本計畫感謝林務局各級長官的長期支持,讓八煙聚落可以有機會,走出保護區的限制,找到屬於自己發展的新方向。計畫執行期間感謝基金會董事長:賀陳旦先生及各位董事們的支持與鼓勵,一起努力的夥伴:廖仁慧執行長、呂慧穎主任、錢佳祐先生、張瑜芳、李玉媛、黃鶯雪小姐,感謝隨時補位的支援與本團隊最佳的分工與效率,當然更感謝八煙聚落的所有居民,從你們身上讓我們學會了更多,看到了更多的希望。(2/2,全文完

 

(本文原發表於2012互助互惠的自然資源經營--里山倡議精神的時間研討會會議手冊,經作者同意後轉載)

瞭解更多:認識八煙聚落

閱讀 1034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19 四月 2013 16:34

媒體

03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在林務局的支持下,於陽明山的八煙聚落,嘗試以里山倡議的精神,透過居民共識的凝聚、有機耕作的輔導、企業的認養、生態旅遊的投入以及農產品創新加值的行銷等,歷經4年多的努力,讓八煙聚落的水梯田景觀得以保存,相關的指標物種數量穩定的成長,也讓參與生產計畫的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一倍,本文針對相關策略與經驗提出檢討,並研擬推動臺灣經驗的「金山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