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定時間及法律依據│1993年11月19日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
│保護面積│245公頃
│範 圍│臺北市中興橋至永福橋間公有水域及光復橋上游六百公尺高灘地
│管理機關│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保育對象│水鳥及稀有動植物
新店溪從新店一路蜿蜒向北流,到萬華、板橋一帶與大漢溪匯合,由於地勢平緩,水流速度減緩,泥砂逐漸堆積形成沙洲溼地。沙洲泥灘因為退潮、漲潮的交互作用,帶來大量有機物腐植質成分及無脊椎動物如蝦、蟹、螺、貝類等,成為水鳥們的「糧倉」,每年 9 月到隔年 3 月吸引大批候鳥前來覓食與棲息,形成壯觀景觀。1998年華江溼地榮獲國際鳥盟認定為「臺灣重要野鳥棲地」之一,目前也是國家級溼地之一。
當秋季東北季風吹起,一批批冬候鳥便從北方遷移而來,有部分的候鳥會沿著淡水河一路飛入臺北盆地,並選擇中興橋到華江橋之間的水域做為過冬地。這段水域曾有成千上萬的水鴨棲息,以小水鴨佔最多數,其次是琵嘴鴨、尖尾鴨及綠頭鴨,成為鳥友眼中非常重要的賞鳥點,也因此早在1983年就有「臺北市中興橋-華江橋候鳥生態保育區」的設置,這也就是「臺北市野雁保護區」的緣起。
根據臺北市野鳥學會的觀察紀錄顯示:1999到2000年的冬季,在此區域曾記錄小水鴨的單月數量最高可達上萬隻,而冬季平均鴨數(以11月、12月及隔年 1 月、2 月 4 個月的調查數統計)也有九千多隻;而2000到2001年的冬季,單月平均鴨數也有六千多隻。但是近年來由於河岸淤積嚴重、沙洲陸域化,雁鴨棲息的區域逐漸往上游移,保護區的範圍也因此往南擴大。在萬華一帶的雁鴨數量逐年減少中,近幾年的調查最多大約只有一千隻左右。目前本保護區涵蓋淡水河流域中興橋至永福橋低水護岸以下的灘地及臺北市範圍水域,生態環境包含草澤、泥灘及水域。瀕臨水域區的溼生植物中以茳茳鹹草、香蒲和蘆葦分布最廣,靠近陸域的植物為五節芒、大花咸豐草、雙花蟛蜞菊、巴拉草及象草等較多,其間也夾雜著構樹和黃槿等木本植物;候鳥以雁鴨科、鷸行鳥科、鷺科、少數鷗科等水鳥及少數陸鳥為主。
水鳥的活動與漲退潮有關;退潮時,雁鴨科、鷸行鳥科、鷺科等會在泥灘地上覓食;滿潮時,則多棲息於臨近水邊的濱水植物區、沙洲植物區及草澤植物區;而秧雞類、鶯類則多分布於高莖植物區。保護區沿線與各河濱公園相鄰,臺北市政府另在華江橋北側設置「華江雁鴨自然公園」,做為賞鳥及提供生態保育教育場域,公園設置解說教育設施、人工生態池區及植栽綠化等。
由於保護區周邊棲地環境劣化,病害衍生,2002、2004及2005年都曾發生雁鴨肉毒桿菌中毒事件,造成候鳥死亡及減少,因此近年來臺北市政府持續進行棲地改善計畫與緩衝區域的營造,包括河道、渠道及生態池的溝渠清淤、水域灘地整理、低灘地挖除、土方清運等,期望野雁保護區的雁鴨盛況能早日恢復。
小水鴨
Anas crecca
遠從西伯利亞來臺灣過冬的水鳥,是來臺度冬雁鴨中體型最小、數量最多的一種。新店溪、淡水河口曾經是小水鴨來臺度冬的最重要地點。
剛抵臺,雄鴨還是一身暗褐的樸素羽色,跟雌鴨相似,因此這段期間很難分辨雌雄。不過第二年返回繁殖地前,雄鴨就逐漸換上亮麗羽色,這時是欣賞牠們的最佳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