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區營造到保育 石岡龍興社區交護溪成績單

2015年9月21日台中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具有多年社區營造經驗的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今年首度申請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調查社區周遭豐富的自然生態,並為了保育台灣副細鯽棲地食水嵙溪,發起封溪護魚。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昨(20日)於社區中知名景點「五福臨門」農民市集舉辦成果發表會,讓民眾了解保育的重要性。

從社區營造、綠美化到推動社區自然資源調查與保育,龍興社區發起封溪護魚,要讓居民珍惜自然資源。圖片來源: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發展協會。

從五福臨門到食水嵙溪護魚

大甲溪畔的龍興社區以樟樹、相思樹、榕樹、楠樹、朴樹,五棵大樹合抱形成的奇特景象聞名。1975年由已故總統蔣經國命名為「五福臨門」;其中,楠樹與朴樹死亡後,由樹杞與香楠取代。交抱的樹身,一直是守護居民的象徵,成為著名旅遊景點。每逢假日慕名而來的人群,絡繹不絕。

具有豐富社區營造經驗的龍興社區發展協會,也因此凝聚社區營造力量,並以此為社區發展的核心,這幾年也與農委會水保局合作成立農民市集。

龍興社區理事長廖立卿積極推動社區保育。攝影:廖靜蕙。

不過,與社區東側為鄰的食水嵙溪,長年不絕的溪流,流量豐沛且清澈,水質良好,孕育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更是珍貴稀有的台灣副細鯽,俗稱台灣白魚之重要棲地,然而卻因民眾電魚的行為,而使得過去常見的淡水魚族群明顯減少。為此,社區發展協會決定申請社區林業計畫,推動社區保育,讓居民了解保育的必要性。

「政府計畫補助多屬硬體設備補助,過去曾與林務局配合3年多進行綠美化,現在進一步希望能以計畫經費,推動社區保育概念。」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立卿表示,透過社區林業計畫,社區成立護溪巡守隊,進行食水嵙溪資源調查,並且出版社區護溪及魚類資源摺頁,讓居民和遊客都能認識當地豐富的生態,並一起守護珍貴自然資源。

食水嵙溪過去擁有豐富的淡水魚、溪蝦,也是早期老一輩人的蛋白質來源,現在雖然還保有台灣白魚、苦花、溪蝦這些物種,但數量大不如從前,也說明保育的重要性。

廖立卿說,食水嵙溪的名稱來自100多年前,早期到當地墾拓的朱姓客家人,發現溪水乾淨可食,丘陵地有如帽子,客家人稱為「嵙」,而取名為食水嵙溪。

食水嵙溪源頭來自大甲溪,全長14公里,上游有1932年日本人闢建的白冷圳,沿線灌溉後的餘水匯入湳堀或食水嵙溪,繞了一圈提供新社區新社圳、山頂圳及石岡鄉的八寶圳之農業用水之後,在石門水壩壩體處匯流回到大甲溪。

而食水嵙溪更是俗稱「台灣白魚」的台灣副細鯽少數分布地點之一。牠是全球僅分布在台灣的特有種純淡水魚類,除了新社鄉食水嵙溪以及南投埔里鎮附近的水流東溪,日治時代的文獻中常用「肉魚」稱呼,過去是埔里地區普遍食用的溪魚之一,現今族群量十分稀少,一度曾以為消失,直到1986年清華大學教授曾晴賢進行全台淡水魚類調查時,才再次發現牠的存在。

去水泥化讓老樹呼吸

推動社區保育要比硬體建設來得辛苦。廖立卿說,社區雖有保育意識,但由於農村保守的性格,比較不主動表達意見,過去民眾為了販賣會電魚,也會質疑封溪護魚,但電魚會使得小魚也死亡,因此必須透過課程傳達保育知識給居民,了解管制這類不當的魚法的必要性。

龍興社區內以由五棵老樹交抱的五福臨門知名,因為水泥鋪面造成棲地不佳,最近則有企業及民間團體聯手守護,以去水泥化恢復老樹自我療癒能力。攝影:廖靜蕙。

另一方面,老樹保護也是社區保育計畫的一環,長久陪伴、守護居民的「五福臨門」老樹群,由於棲地長久來受水泥鋪面桎梏,造成根系潰爛、枝幹腐朽而停止生長,所幸,在當地企業麗明營造以及民間台灣老樹救援協會合作下,透過台中市政府農業局媒合,得以與地主簽訂養護協定,長期認養老樹群,台灣老樹救援協會理事長吳春山表示,將採不施藥、不手術,並改善周邊設施,讓老樟樹恢復活力自我療癒,預計三年後看見成效。

目前老樹群周遭拉起黃線,周圍的水泥鋪面逐漸敲掉,露出表土幫助樹根呼吸。成果發表會當天,協會即以護樹為主題,邀請專家前來講解老樹保護的重要性。

龍興社區有800多人、321公頃,95%的居民務農,主要生產高接梨及巨峰葡萄。去(2014)年社區申請水保局經費,辦理假日農夫市集,結合遊客人潮,提供新鮮的蔬菜水果,並提振地方微型產業。今年再結合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與社區居民攜手守護自然環境,廖立卿期待,這些成果能提供民眾自然生態教室,以及體驗大自然的好去處,在認識石岡地區豐富生態環境景觀及產業特色之餘,能實踐生態旅行的精神,透過在地綠色消費,回饋給社區居民。

社區林業是什麼?

1. 社區林業(community forest)是國內林業經營新趨勢,其經營管理念在強調社區居民參與地方森林資源經營,與林業機關共同分擔森林發展和經營管理責任,共同分享執行之成果。依據美國農業部林務署之定義:「社區林業係指林地所有人或經營人為求整體社區的利益,結合各種森林經營目標,所從事的林業活動。」社區的範圍具有彈性,可以是部落、村里、鄉鎮、城市或地理區域。社區林業的範圍則視森林經營主要影響的區域而定。

2. 2002年3月起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為推動社區林業,主動邀請或徵選社區及團隊參與此一計劃之執行,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鼓勵居民參與以凝聚共識,並與社區居民及組織形成夥伴關係,協力推動生物之多樣性保育、永續森林生態旅遊及相關林業建設,以改善社區整體環境,提昇生活品質,創造林業經營與社區發展雙贏,進而達成森林生態永續經營之目的。

3. 林務局推動的「社區林業」,是強調民眾之參與、認識社區資源、培養社區管理人才,並凝聚社區共識,所以採三階段逐步推進之設計構想。第一階段採小額經費補助社區,著重的是強化森林資源保育理念、認識自然資源、培育社區居民生態調查技術及社區資源管理人才等工作;第二階段林業示範社區營造,乃是第一階段執行有成的社區經甄選後參與;第三階段將實現社區與林地管理者共同經營森林資源的理想。(資料來源:農委會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

------------------------------------------------------------------------------------------------

※ 本文與環境資訊中心同步刊登

【相關文章】

【逛逛大觀園】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閱讀 3568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13 一月 2016 18:18

媒體

具有多年社區營造經驗的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今年首度申請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調查社區周遭豐富的自然生態,並為了保育台灣副細鯽棲地食水嵙溪,發起封溪護魚。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昨(20日)於社區中知名景點「五福臨門」農民市集舉辦成果發表會,讓民眾了解保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