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7 九月 2012 15:23

濕地生態系與陸域生態系最大的不同在於?

相對於陸域生態系,「水的力量」在濕地生態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水流量、流速的變化影響了不同型態的濕地樣貌以及棲息生物。因此,受水流力量的控制,可說是濕地生態系與陸域生態系最大的差異。

從水的流速來看,在水流湍急的濕地,如溪流與沿岸潮間帶,潮汐水流產生的動能充沛,帶來氧氣與食物,並沖走廢物,濕地底部不易蓄積養分。此時,溪流裡以濾食性且需氧量較高的種類佔優勢(水棲昆蟲或海洋無脊椎動物)。

而在水流緩慢、靜止區,如深潭、湖泊與草澤、紅樹林沼澤型的潮間帶,養分容易堆積下來,水中的含氧量相對地比較少,底部的泥沙較易呈現無氧狀態,此時的動物則以揀食性並對低氧量耐受性高的種類佔優勢。

由於濕地生態系經常受到溪水或潮汐的推動力,因此生長在濕地的植物也發展出適應環境的能力。水生植物除了漂浮性的種類之外,必須有發達的根系或地下莖以牢牢固著於泥沙地裡,莖葉則柔軟,少木質化,以減少被水摧折,但又需具備浮囊氣室,借水的浮力,使葉片漂浮於水中或撐出水面進行光和作用。由於根系或地下莖發達,使水生植物能安然渡過旱季;莖葉柔軟,是動物和人類的美食;匍匐式走莖(地下莖)則是開疆闢土的利器;綿密的根系則排除動物進來挖洞。

植物除了是濕地生態系的生產者,提供動物為食之外,植物本身的物理結構,還可做為動物的棲息空間。

在河口草澤濕地,小魚小蝦利用草叢躲避捕食者;貽貝足絲可以附著在草莖基部而能生長。在河口紅樹林濕地,螃蟹、彈塗魚居住在紅樹的呼吸根、支撐根所形成的洞穴裡;紅樹 林的枝條、樹幹則為海葵、藤壺、螺附著生長的基地。

海岸沙泥地型的潮間帶濕地則是各類招潮蟹、蝦、多毛類、二枚貝類等等無脊椎動物的大本營,牠們都具有挖洞掘穴築巢的本領。岩岸型潮間帶濕地則以附著生活的海葵、牡蠣、藤壺或具吸附力道的螺類,以及體軀適合在石頭岩壁縫中進出的蟹類為主要的動物相。

溪流裡卵石底下小心匍匐前進的是蜉蝣和石蠅的稚蟲、貝類的川蜷;糾結小碎石,築成棲管,附在石頭上生活的是石蠶蛾的幼蟲。緩流河段、湖泊、埤塘的落葉枯枝底下、泥沙地上,則是蜻蜓、豆娘的稚蟲-水蠆及蜆、蚌成長的棲地;負子蟲、沼蝦棲息於水草間。毛蟹、沼蝦、蝦虎魚需於河海間迴游,以完成生活史。

 

參考資料:濕地生態之美。作者:謝蕙蓮,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閱讀 5503 次數

媒體

相對於陸域生態系,「水的力量」在濕地生態系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水流量、流速的變化影響了不同型態的濕地樣貌以及棲息生物。因此,受水流力量的控制,可說是濕地生態系與陸域生態系最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