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電子報 捐款
在黑面琵鷺遷徙路線上,適合飛輕航機嗎?今年,輕航機玩家組成的民間團體,提出新增第23處超輕型載具空域申請,雲嘉南風景區管理處也開始規劃跑道。不過,民航局3月完成審核並準備公告時,才經保育團體函知空域範圍進行超輕載活動,將影響野生動物及濕地生態,恐違《濕地保育法》及《野生動物保育法》;空域公告因此喊卡,全案也送濕地審議小組審查。
由林務局支持的貢寮水梯田復育計畫,透過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多年陪伴,並整理當地傳統生態知識及復育經驗,昨(16日)刊登於IPSI網站,將台灣友善生態系的農業引介給全球。
具有多年社區營造經驗的台中市石岡區龍興社區,今年首度申請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調查社區周遭豐富的自然生態,並為了保育台灣副細鯽棲地食水嵙溪,發起封溪護魚。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昨(20日)於社區中知名景點「五福臨門」農民市集舉辦成果發表會,讓民眾了解保育的重要性。
「為什麼一些千里而來的鳥,只是借人類的田歇個腳、吃幾隻小蟲,卻要落得客死他鄉的下場?」這個單純的念頭,讓推動生態農法不餘遺力的賴萌宏,在里拔哈(LiPaHak)生態農場營運上軌道後,如今又轉回社區,租下休耕農地,期待以一期農作一期濕地的方式,提供候鳥休憩之地。
水草世界變化萬千,它們有的濱水而居;有的像居士般沉水神隱;或者如睡美人靜靜躺在水面上;也可能像遊人,居無定所;有些則擁有文人風骨,傲然挺水而出;更厲害的是兩棲部隊,水中、陸地都能生長,光是辨識台灣300多種水生植物,就是門大學問,吳聲昱卻投入水草復育工作,長達30年......
以石虎救傷收容、繁殖、野放為腳本的紀錄片《大地的孩子-小石虎返家之路》,4月榮獲休士頓影展中獲頒「自然和野生動物項目 Nature & Wildlife」最高榮譽白金獎。影片獲獎顯示國人石虎保育研究受到肯定,但現實上石虎保育路仍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