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是生態棲地 氣候變遷下的濕地系統

作者:郭志榮
面對開發破壞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濕地保育,著重在維護生物棲地的功能上,濕地上的生物多樣性,成為重要指標,作為評定濕地保護等級的依據。但是在現今氣候變遷的因素下,乾旱、洪泛的來臨,更讓人注意到濕地系統,在調節水資源,以及改變微氣候的重要功能,甚至保護濕地,不該是點狀式的指定保護,而是該帶有流域觀念的系統思考。
貢寮水梯田中的繽紛 水生植物的「新避難所」

作者:謝佳倫
雙腳浸入冰涼的梯田泥水中,環繞我的不只是水稻,在田中更多的是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著迷於它們而目不暇給的我,已經不太在意頭頂的烈日,興奮的紀錄水田中的物種。踏進貢寮的梯田,對我而言是充滿雀躍與驚嘆的。雀躍,是因為好多我第一次見或好久不見的植物就在眼前;驚嘆,是源於在這人類開拓出的地景中,卻有著非常高的生物多樣性。
以願望為名的神秘沼澤——平安池

作者:雪羊
記憶中的沼澤,多是密生水草、水色深不見底、蚊蟲環繞、野鴨成群,腳踩進去就會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低窪之境,座落在平原、淺山、河口附近。但其實,在台灣的深山之中,也藏著為數不少的沼澤,有著不同於湖泊的狂野面貌。
鳥╳稻田╳田寮洋 候鳥與梯田的百年之約

作者:王正安
佇足田寮洋是倔強的信念使然。
身為一個賞鳥人,總是有追求「稀有」鳥類的渴望。在這個渴望下,賞鳥人互相分享稀有鳥類的資訊,展開一個又一個的追鳥行程。在追鳥的過程中,發現記得的只有那隻稀有的鳥,關於環境一點印象都沒有。
傳統領域當荒地 知本濕地「活化」記

作者:黃瀚嶢、蘇雅婷
2014年底,兩隻東方白鸛在台東現身,成為賞鳥界的大新聞。
這種當地十年未見的稀有迷鳥,自北溫帶一路飛抵台灣,沿著山脈或海岸線南下,在台灣東南角選擇這棲息數日的地點,位在知本溪口北岸,一處草澤環繞的淡水湖泊,在地稱為「知本濕地」。因先前唐白鷺與琵嘴鷸的發現記錄,加上其他稀有鳥種頻繁造訪,知本濕地早已被國際鳥盟劃為「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 I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