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
預曝氣對人工濕地系統處理生活污水之研究 |
論文名稱(外文) |
A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Sewage by Preaeration Process Prior to Constructed Wetlnad System |
學位別 |
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所/100/碩士 |
研究生 |
江尚勳 |
指導教授 |
童翔新 |
其他資訊 |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論文 頁數:106 中文關鍵詞:人工濕地、生活污水、預曝氣、土壤吸收、去除效率 外文關鍵詞:sewage water、removal efficiency、soil absorption、pre-aeration、constructed wetland |
摘要 |
人工濕地系統是一種省能源、低成本、操作維護容易之污水處理設施。國內外相關文獻已證實,在適當之操作條件下,其對水體中各類污染物質具有良好之去除效果。然而一般民生污水大都呈現高有機質(BOD5)、高氨氮類 (NH3-N)污染與低溶氧值之特性,通常造成污水中氨氮營養鹽去除不佳,而導致下游受水體優養現象發生之結果。 本研究之目的即是針對預曝氣處理對人工濕地處理民生污水之污染去除效率進行檢視。本研究利用設於台中市大雅區之人工濕地系統,進行社區生活污水處理之實驗。此人工濕地系統為傳統之表面流式濕地 (Free Water System, FWS) 串連地下流式濕地 (Subsurface Flow System, SSF) 之結合,並於實驗後期於系統後端增設土壤吸收處理系統 (Soil Absorption System, SAS),以增加處理成效。 此人工濕地系統利用兩種不同曝氣設備(自然曝氣、人工曝氣),提高進流水之溶氧值後,再導入濕地進行水質淨化之程序。實驗設計以水力停留時間7天、水力負荷率 0.057(m3/m2/day)、間歇性進流量(3min/2hr)之操作參數條件來運作。研究試程 (2010.10.19 ~ 2011.08.23)共計309天,分為兩個階段實施,第一階段試程主要比較不同預曝氣方式,對人工濕地系統淨化生活污水之成效。第二階段試程在探討增 加土壤吸收系統,對污水淨化效果之影響。 實驗結果顯示,經預曝氣後進流水之溶氧值明顯提升,但人工曝氣效果較自然曝氣為佳。人工濕地系統對各項污染物質之淨化效果,在兩種預曝氣處理下,SS平均去除效率約為93%,BOD5平均去除效率可達85%,大腸桿菌已可完全去除。而在氮與磷污染物的淨化效 果比較部份,人工曝氣後TN 與TP之去除效率分別為39%與32%,自然曝氣後對TN與TP之去除效率則分別為25%及27%。增加土壤吸收系統處理後,在兩種預曝氣處理下,SS平 均去除效率均超過95%,BOD5平均去除效率也可達90%以上。而在氮與磷的去除率比較部份,人工曝氣加土壤吸收對TN與TP之去除效率分別以83%及 79%優於自然曝氣去除率之62%與66%。此結果已優於國內外相關研究之成果。 歸納本研究之結果可確認,利用預曝氣處理設施提高進流水溶氧值之 方式,對人工濕地之污染淨化效率提升有正向之效果,尤其對氮系之效果更顯著。結合預曝氣前處理與土壤吸收後處理之人工濕地系統規劃,不但其出流水之各項污 染物濃度皆大幅降低,並可達到法規訂定之廢污水排放標準。且本研究之成果提供了一個可以降低人工濕地系統土地使用面積與縮短污水水力停留時間的有效設計, 有利於未來人工濕地系統之應用與推廣。 |
電子全文 |
有(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140203) |
資料來源 |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國家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