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譜寫官田之歌 聽見生物多樣性

作者:廖靜蕙(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剛過完中秋節,官田的菱角田水雉的幼鳥逐漸邁出腳步,揮著小小的翅膀,接續飛離曾孕育著小小生命的巢,預言著菱角熟成豐收,該是農民辛勤採收的季節。

01
在菱角葉上邁步的小水雉(林青峰攝)

二級珍稀保育類動物水雉在歷經農法改變造成的死亡風暴,以及2年多來的保育,今年終於有好的成果。去年底至今年初調查統計結果,不但水雉隻數增加為485,死亡數由前一年的51隻降低到5隻。

原為了保育水雉而成立的「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在民間、企業以及公部門的合作,曾創造令國際豎起打拇指的保育成效,沒想到因為附近農田改變種植農法,由插秧改為播種,摻毒的種苗連續兩年造成水雉集體死亡事件,尤以園區的東、西側最嚴重。

幸好,農委會林務局第一時間介入處理,並且邀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進駐官田,推動「官田水雉農田棲地經營管理計畫」提供補貼,讓農民冬季水雉聚集期間以插秧方式播種,且在2月前不灑藥;休耕田地則保持水田樣貌讓水雉得以覓食。

前(2010)年首先針對園區東側18公頃農民補助,死亡隻數明顯下降到51隻,去(2011)年底針對西側17公頃農民,總共35公頃左右土地以一分地1000元補貼;今年(2011年底到2012年初)普查結果,不但水雉族群數增加到485隻,死亡的水雉數量也降到5隻。

5隻死亡的水雉,雖是零散分布,從表徵觀察,仍然與農藥中毒有關,其中有1-2隻應為幼鳥,這說明綠色保育概念扎根的重要性。慈心基金會持續去年綠色保育標章精神,持續鼓勵、邀請農民有機生產,今年加入綠保的農民由去年的7戶3.22公頃增加為18戶9.11公頃。

以水雉之名

02
現採的菱角(廖靜蕙攝)
03
吃福壽螺的水雉(林青峰攝)

雖說保育水雉,不如說是水雉搭起了保護傘,護佑棲地復育後得以生存的野生動物。初秋有點涼意的夜晚,走訪官田一帶的菱角田,沿著葫蘆埤公園旁產業道路的農田漫步,讓感官吸收來自農田的訊息。

沿路大多為慣行農田,偶有蟲叫聲外,顯得十分安靜。但來到綠保契作田時,過去架構台灣農村生態系的野生動物,鉛色水蛇、台北赤蛙、在遠處跳躍的金線蛙、小雨蛙陸續報到,負子蟲公蟲,背上的卵正逐漸孵化為小蟲;還有會從腹部腺體噴出醋酸禦敵的台灣鞭蠍;草花蛇費盡心思覓食的舉動,令人心生愛憐。

農曆9月是菱角盛產期,農民辛苦採收的蹤影,隨處可見。白天正是菱農忙於採收之際,沿路的菱角田裡,四處可見婦女跪在菱角田採收紅菱。男人則在路邊整理採收後的菱角,清洗、秤重分袋,然後放上貨卡,送抵消費者的餐桌。

沿路嗅聞到農藥特有的氣味,久久難以釋懷。即使如此,葉片上仍難以逃避的遺留著福壽螺粉紅色的卵。不過,園區主任翁榮炫表示,水雉以及部分水鳥這些台灣在地物種,經過多年的訓練,已經嘗到福壽螺的滋味,扮演起天敵的角色。

菱角田因與水稻輪作,採收時必須採跪姿。或許是感謝上天給予種植菱角帶來的好收入,綠保契作農余丁安說,跪著採菱角有謝天謝地感恩的意味,農田中豎著傳統以樹枝挾著紙錢敬奉土地公的作法。而此地因烏山頭水庫以及嘉南大圳,水源不成問題,數十年前農民發現一期改種菱角收成不錯,並蔚成風氣,造就了官田獨特的菱角產業。

04
綠保農民余丁安和他的菱角田(廖靜蕙攝)

飛到生態教育園區

05
水雉爸爸帶小孩(林青峰攝)

作為水雉保育的重要據點,占地15公頃的台南市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不但保護水雉,更因為棲地經營維護,更保護了渡冬的水鳥。隨著濃濃的秋意,一波一波的東北季風,將帶來避冬的候鳥,繼8月來的蒼鷺、鷹斑鷸過境,9月初的紅尾伯勞,現在濕地上又增加了池鷺、田鷸,而雁鴨、小水鴨也快來了。根據園區所進行的調查,約有20多種水鳥使用這片濕地,持續抵達的候鳥讓冬季時節更顯得熱鬧非凡。

今年在園區裡繁殖的水雉再度破記錄,91隻成鳥(24隻雌鳥、67雄鳥),產了120個巢473顆卵,孵化342隻雛鳥,截至活動當天,雛鳥存活及長成幼鳥共256隻。幾隻提早繁殖結束的水雉成鳥,已開始轉換成冬羽了。換羽中的水雉,會有一段時間(約3~4週)飛羽全數脫落而無法飛行,樣子跟「長尾」的繁殖羽極大不一樣,樣子十分有趣。

新增水池讓更多水鳥使用

經過幾年來的嘗試,在掌握水雉以及渡冬候鳥的棲地上,工作人員的掌握度更純熟了。為了讓水雉的棲息環境不受影響,去年開始,清除強勢的挺水性植物,包括荷花以及粉綠狐尾藻。

園區剛成立時,曾至泰國取經借鏡,並引進數種認為適合水雉的水生植物,包括荷花。只是幾年下來發現水雉利用荷花的情況不如預期,再加上荷花蔓延的速度過快,密集生長的荷葉遮住陽光,使得底下的水生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生物相反而凋零。

粉綠狐尾藻也因繁殖速度太快,每個枝節都可落地生根,水雉、紅冠秧雞等水鳥拔草築巢,更助長狐尾藻繁衍速度,逐漸蔓延的粉綠狐尾藻使得其他浮葉性植物消失。

園區這兩年大力整頓8、9號水池,今年鎖定荷、藻根除,不但動用大批人力,甚至放曬乾9號池,以機具連根剷除蓮藕,志工們也因此吃了很多蓮藕。

翁榮炫說,未來的管理將著重水的管制,配合春秋季雜作、1、2期稻作水,再加上4月完工驗收的台糖第15號水井,應可讓水源持續不輟,維持濕地生態。

除了鳥住得安心,解說教育中心的硬體設備也做了修補,教育設施及解說教育中心都進行了修繕,增強教育解說的功能。

吃菱角助水雉

06
採收菱角(臺南市水雉生態園區提供)

園區趁著水雉繁殖尾聲,9月16日舉辦「菱角鳥生態季」活動,翁榮炫表示,園區的面積有限,水雉的族群與菱角田存榮息息相關,若沒有菱角產業,台灣水雉的未來堪慮,因此鼓勵民眾吃菱角助水雉,提振菱角種植。

園區也於10-11月,中秋節過後的菱角盛產期,舉辦「採紅菱」親子體驗活動,邀請民眾動手採菱角。翁榮炫說,採摘菱角是為了讓菱角長得更長綠,讓水雉到冬天還有菱角叢可以住。

沒有地址的園區

然而,水雉生態教育園區一直面臨著很尷尬的事情—這麼多年來,沒有地址。於是,當民眾詢問「水雉園區在哪裡?」時,工作人員只能說明大概的位置,在台南市官田區,隆田火車站、官田國中附近,對外地人來說還真是不容易找到。

沒有地址的園區,平白增添了浪漫的想像,穿花尋路只為了一睹凌波仙子的翩翩風采。水雉為官田譜寫的歌,是永續農業之歌,走訪官田,來聽這首生物多樣性之歌!

閱讀 6142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三, 06 十一月 2013 13:50

媒體

01

中秋節剛過,官田的菱角田水雉的幼鳥逐漸邁出腳步,揮著小小的翅膀,接續飛離曾孕育著小小生命的巢,預言著菱角熟成豐收,也該是農民辛勤採收的季節了。二級珍稀保育類動物水雉在歷經農法改變造成的死亡風暴後,以及2年多來的保育,今年終於有好的成果。本文帶您到台南官田菱角田畔,了解水雉復育的最新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