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27 八月 2012 16:49

花蓮溪口濕地:大山、大川與大海交會的天然海岸獵場

00map Haulain river

濕地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

花蓮溪口濕地

花蓮溪口遠眺花蓮市_鄭鈺琳
花蓮溪口濕地(鄭鈺琳攝)     

 

英文名稱

Hualien Estuary Wetland

溼地類型

海岸自然濕地

溼地範圍

本濕地位於花蓮溪口,為花蓮大橋以東之河川地,南以台11及花蓮山間產業道路為界,海域部分至等深線6公尺處。

花蓮溪口遠眺花蓮港 鄭鈺琳攝a
花蓮溪口濕地遠眺花蓮市(鄭鈺琳攝)

溼地GPS座標

23° 56' 27.87'' N 121° 36' 30.84'' E

溼地面積

259公頃

地形地質

花蓮溪從上游攜來大量沖積物至入海口,與海水交互作用形成堆積地形,加上海岸山脈在海水長年的侵蝕下,露頭長達300公尺。花蓮溪口的沙嘴地形向南連接陸地,向北延伸到河口與河流直交,雨季來臨水量豐沛時沙嘴就會縮短,反之則增長。

花蓮溪入海處的另一種堆積地形即河中洲,河中洲的形成使河道呈現網流狀。花連溪口在東北季風盛行的冬季,溪口之沙質隨風飄動,因此有厚薄不等風積作用形成的沙丘,是溪口地區秋冬之際的特殊地質景觀。

花蓮溪口濕地 花蓮溪 鄭鈺琳攝a
花蓮溪(鄭鈺琳攝)

管理機關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


溼地概況與人文歷史

溼地介紹

                    

本濕地在花蓮溪左岸部分種植有水稻,其餘為臨時性旱田,種植玉米、蕃薯、花生、甘蔗等,河床沙洲與高灘地除甜根子草和茵蔯蒿等雜草外,不受潮汐影響的地點新闢為西瓜田,與木瓜溪匯流處則有採砂場。近年來蓄牧業和水產養殖亦甚發達。

沿台11線過花蓮大橋後溪口右岸為海岸山脈,有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處設置之花蓮溪口自然保護區,惟臨溪側有砂石運輸便道,塵土飛揚,並有違建和棄土或垃圾堆置,行至海口岸邊則有消波塊形成的高牆。

歷史風華

花蓮溪南岸領頂地區,1988年間在山下平緩的海岸坡地上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晚期花岡山文化遺址,由出土遺物研判,在此定居之史前人類使用打剝琢磨製造的石器,除農耕外先民也打漁和狩獵。

溪口附近國姓廟供奉海上漂來的木神像一尊,上方小祠,地方民眾則供奉視為神物之大石一塊。

花蓮溪口係傳統阿美族的捕魚地點,鄰近有阿美族人的里漏部落、仁安部落。至今該族人仍有相關的祭典活動,例如:每年6月初吉安鄉阿美族原住民會舉行海祭「希高娃賽」的捕魚和傳統競賽祭典。

冬季鰻苗洄游的夜裡,經常可見於溪口捕撈鰻苗的民眾。夏季時溪口常有地方民眾和遊人來此戲水、衝浪、海釣。

溼地環境介紹

自然生態

花蓮溪為花蓮第二大河川及台灣本島主要河川之一,花蓮溪口濕地則位處海岸山脈和太平洋與花蓮溪之交會口,即所謂生態交會帶,擁有豐富的動植物及地質資源。

花蓮溪口濕地 河口沙地 鄭鈺琳攝a
花蓮溪口濕地河口沙地(鄭鈺琳攝)

動物分布

依據花蓮野鳥學會的調查資料,在本濕地活動的鳥類有43科170種,其中包括瀕臨絕種的鳥種唐白鷺、黑面琵鷺等;1999年時,認定花蓮溪出海口為台灣的重要野鳥棲地之一。

魚類有13科43種魚類,其中有25種為洄游或河口魚類,迴游性魚類資源相當豐富。蝦類2科3屬7種,蟹類有3科3屬3種,其中下游河口以沼蝦及字紋弓蟹為主。每年11月,可見字紋弓蟹幼蟹大軍由海水登陸淡水溪流的壯觀場面。

植物分布

依據花蓮野鳥學會的生態調查,本區植物有77科229種,其中蕨類6科8種,裸子植物2科2種,雙子植物51科160種,單子葉植物18科59種,但因近年來每遇颱風河口掏蝕嚴重,加上人為土地使用變遷,使植被的改變亦頗大。據民國98年的生態環境調查資料顯示,溪口附近除旱田外,臨溪岸有木麻黃、黃槿、銀合歡、五節芒、根子草、長柄菊、天藍苜蓿等,近海口處則分佈有天蓬草舅、雙花蟛蜞菊、馬鞍藤、濱刀豆、林投、草海桐、茵蔯蒿、乾溝飄拂草、芻蕾草、苦林盤等植物。

阿美文化村旁水草澤與出海口區已發展成濕地植物群落,植物主要為水燭和大水莞為優勢。但出海口淡鹹水交會的濕地區已經陸化,僅颱風大雨過後會積水,較之1999年當地時有淺水並有沉水和浮水植物覆蓋的情況,已大相逕庭,顯見該濕地近年來環境變遷劇烈。

花蓮溪口夏天傍晚戲水遊人 鄭鈺琳攝a
花蓮溪口濕地夏日傍晚遊客 (鄭鈺琳攝)

特殊物種介紹

黑面琵鷺( Platalea minor) ,屬瀕臨絕種之冬候鳥,其冬羽全身雪白,額、眼先及嘴基部為相連的黑色,嘴匙狀;亞成鳥的初級飛羽外緣呈黑色。其生態習性多喜定點休息,會隨漲退潮而在潮線間上下移動。其屬台灣冬季不普遍之過境鳥,大約於11月抵臺,直到翌年3月中在北返。

唐白鷺 (Egretta eulophotes),屬瀕臨絕種之春季過境鳥,其體型與小白鷺類似;全身雪白,嘴喙鮮黃色,腳黑色,腳趾黃色,眼先藍至鮮綠色,夏季繁殖期頭上及下頸部有一撮羽飾。多於河口、沼澤、魚塭或潮間帶潮間帶覓食。屬於臺灣春季不普遍之過境鳥,常見月份為4-6月。

小燕鷗 (Sterna albifron),屬較普遍的夏候鳥或留鳥,在歐亞大陸及大洋洲各地均可見,其嘴黑色,腳褐色。夏羽:頭頂至後頸、過眼線黑色,體背灰色;頭至頸部、胸以下白色,尾上覆羽至尾羽白色,尾羽分叉;嘴黃色先端黑色,腳橙黃色。冬羽與夏羽略異,僅頭頂轉為白色。通常成群出現於海岸、河口、沼澤、魚塭地區覓食。在空中遨翔時,嘴尖朝下,發現水中魚蝦蹤影則俯衝入水啄食。在海邊地面低凹處以卵石築巢,常見月份為4-10月。

花蓮溪口海釣客 鄭鈺琳攝a
花蓮溪口濕地海釣客(鄭鈺琳攝)

瀕臨絕種的物種

黑面琵鷺。

珍貴稀有的物種

唐白鷺、花臉鴨、環頸雉、小燕鷗、烏頭翁。

應予保育的物種

紅尾伯勞。

保育現況

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及「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行政院核定台灣沿海地區自然環境保護計畫「花東沿海保護區計畫」之「花蓮溪口自然保護區」及其一般保護區。

惟保護區附近有以石材加工業與紙業為主的光華工業區,排放廢水造成溪口水質污染;濕地被工程廢棄土、垃圾等非法傾倒,面積已逐漸減少。

98年起由學校教師與地方社團合作進行溪口濕地生態環境調查與復育計畫,組織巡守隊並進行生態監測,進行濕地環境教育,開始動員在地民眾共同投入保護濕地的行列。

花蓮濕口濕地 光華工業區與花蓮紙廠 鄭鈺琳攝a
光華工業區與花蓮紙廠(鄭鈺琳攝)

其他相關資訊

相關專文介紹

花蓮縣政府「花蓮縣98年度國家重要濕地生態環境調查及復育計畫,花蓮溪口濕地社區生態巡守隊培訓及生態監測計畫成果報告」。

國家重要濕地資料庫入口網站 | 花蓮溪口濕地

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花東沿海保護區」

在花蓮溪口跨年

交通方式

自行開車–
花蓮市往南經台11線,過花蓮大橋左轉到底(路口國姓廟指標)即為濕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