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育櫻花鉤吻鮭值得嗎?
日治時期,來自日本北海道的生物學家大島正滿,常和助手青木赳雄在臺灣中低海拔山區到處蒐集魚類標本。1917年的夏天,青木聽一位日本同鄉的警察友人談到,山上原住民經常會抓一種魚,長得很像日本的鱒魚。
當時臺灣山區不太平靜,科學家無法貿然上山,青木只好請山上的警察友人寄來魚的標本。包裏一拆,居然是一尾已去掉內臟的醃漬鮭魚!隔年,遠在美國做研究的大島正滿回到臺灣,看到標本,立刻向指導教授、也是國際最著名的魚類學家喬登博士(DavidS.Jordan)報告,沒想到喬登博士竟開玩笑:這醃鮭魚應該是有人從日本郵寄到山上時,不小心掉在河中,被你們撿到的吧?
國寶魚的美麗與哀愁
在臺灣竟然發現日本櫻鱒的亞種,且是冰河時期的孑遺生物!這則消息讓日本人喜出望外,因此特別在1938年將此珍貴魚種訂為「天然紀念物」,大加保護以防止滅絕。但直到1962年美國的邊克(Behnke)教授比對過各種標本後,確認應為新的亞種,這才正式確定櫻花鉤吻鮭的身分。
雖然確立為臺灣特有亞種,櫻花鉤吻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在經濟起飛的年代,高山經濟作物開始興盛,農藥大量施用、河中豎起一座座攔砂壩......在在為這種稀世珍寶帶來致命的威脅。原先廣布於大甲溪上游七家灣溪、雪山溪、合歡溪、南湖溪、司界蘭溪與有勝溪等支流的櫻花鉤吻鮭,慢慢只剩下七家灣溪及雪山溪下游約7公里長的溪段,可見其蹤跡。就在此關鍵時刻,有位長期做魚類保育工作的民間人士鄭明能先生,出面大聲疾呼,才讓大家有機會再度重視這種冰河孑遺生物的存在。
鄭先生熱心投身於調查河川生態,成為第一個注意到臺灣櫻花鉤吻鮭瀕臨絕種問題的人。在農委會與山區朋友的支持下,他開始自行進行復育的工作,後來才引發政府單位積極介入復育,可見個人的努力也可能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絕對不可小覷!
近20年來,農委會、國家公園等單位,為了櫻花鉤吻鮭的復育,都投注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財力,也在1997年10月正式公告「櫻花鉤吻鮭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成立,目前數量維持在一、兩千尾左右。一直以來,有人認為這樣的復育成績不佳,也有人認為為了臺灣櫻花鉤吻鮭這種明星物種,每年編列這麼多經費值得嗎?
明星物種保育為棲地撐開保護傘
劃出保護區,絕對不只其中的明星物種獲益,對其他物種同樣帶來有利的生存空間。像是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攔砂壩會嚴重影響櫻花鉤吻鮭族群的繁衍,因此進行了拆壩計畫,這可說是臺灣的一大創舉,等於為臺灣的生態保育觀念進行了一次令人振奮的寧靜革命。
為了維持保護區中的生態,從前種植高冷蔬菜的武陵農場,改以生態旅遊招徠客人,不僅經濟效益提高了,高山農墾區的減少,也減少了大量水土流失和農藥過量使用的問題,保障了下游水庫的水質,降低國人的健康危害。
利用保護區,許多專家團隊在此研究各種動植物生態,揭開許多物種祕密,像是以往眾人視為專情化身的鴛鴦,經過屏東科技大學研究團隊的長期觀察下,居然發現牠們每個繁殖季更換伴侶的真相!
臺灣最高面額的2000元鈔票上的圖案,正是櫻花鉤吻鮭;許多各級學校以臺灣櫻花鉤吻鮭為主題設計課程;甚至還有電視長篇戲劇以此物種的保育為故事背景......在大量的廣告宣傳中,全民的生態保育觀念逐漸獲得了提升。
一個保護區,一個國寶魚棲息地,許多有心人士在此寫下一段又一段保育的故事,帶來生態上、文化上、旅遊上甚至醫學上無限的價值。這個故事需要更多人來續寫,希望你也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