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1 十二月 2016 14:30

知本濕地活化記
東方白鸛展翅。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提供

2014年底,兩隻東方白鸛在台東現身,成為賞鳥界的大新聞。

 

這種當地十年未見的稀有迷鳥,自北溫帶一路飛抵台灣,沿著山脈或海岸線南下,在台灣東南角選擇這棲息數日的地點,位在知本溪口北岸,一處草澤環繞的淡水湖泊,在地稱為「知本濕地」。因先前唐白鷺與琵嘴鷸的發現記錄,加上其他稀有鳥種頻繁造訪,知本濕地早已被國際鳥盟劃為「重要野鳥棲地」。

 

然而在東方白鸛降臨幾週後,2015年的知本濕地很快有了更大的新聞——濕地東南側出海口遭不明人士以怪手掘

2014年底,兩隻東方白鸛在台東現身,成為賞鳥界的大新聞。   這種當地十年未見的稀有迷鳥,自北溫帶一路飛抵台灣,沿著山脈或海岸線南下,在台灣東南角選...

週一, 19 十二月 2016 00:00

《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保護集水區

我相信,一個有文明的城市,不會用近代的建設,完全取代舊有的建築;不會讓水泥的構造,填塞每一寸的空間;不會讓道路,將都市切割得零碎;不會讓人為活動的噪音,擴散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文明的城市,會保留一些舊有的遺跡,讓未來與歷史,在現今有個相遇之處,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不是活在斷裂的世代,而是,秉持舊有美好的傳承。

我相信,一個有文明的城市,不會用近代的建設,完全取代舊有的建築;不會讓水泥的構造,填塞每一寸的空間;不會讓道路,將都市切割得零碎;不會讓人為活動的噪音,擴散到城...

週六, 17 十二月 2016 00:00

《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貢德氏赤蛙的地下室手記

 

貢德氏赤蛙,是台灣最活躍的蛙種之一,牠們有高度的遷移性,能夠順著灌溉水路與排水路,多次進出水稻田。

 

牠們常在一個夜晚,吃幾個田區的昆蟲。當農田成為都巿,灌溉、排水路變成馬路下的排水管,牠們仍然進出排水管。

 

牠們的鳴叫像狗吠,所以,我會傾聽貢德氏赤蛙的叫聲,如果傳自地下,就知道那裡有排水管,順著排水管走,也許可以找到水的源頭。

  貢德氏赤蛙,是台灣最活躍的蛙種之一,牠們有高度的遷移性,能夠順著灌溉水路與排水路,多次進出水稻田。   牠們常在一個夜晚,吃幾個田區的昆...

週五, 16 十二月 2016 00:00

《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尋找台北古濕地

台北市是個盆地,盆地的迎風面,截留了許多東北季風帶來的雨量,有些雨水在盆地山崙之間形成野溪、小澗;有些滲入地下,而後慢慢在山崙與平地接觸的地方滲漏而出,形成水潭。

 

但是,都市化的過程,大部分的野溪、小澗接上排水管,或是將水潭排乾,填上砂石改成建地。如今,大部分的水潭已經消失。

我第二次來到這裡,帶著1904年的「台灣堡圖」,開始比對。

台北市是個盆地,盆地的迎風面,截留了許多東北季風帶來的雨量,有些雨水在盆地山崙之間形成野溪、小澗;有些滲入地下,而後慢慢在山崙與平地接觸的地方滲漏而出,形成水潭...

週二, 13 十二月 2016 00:00

《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小學生開啓世界蛙類保育運動

 

蛙類的保育,與其他動、植物保育最大的不同在於——不是蛙類的種類變少了,也不是蛙的踪跡不見了,而是在蛙類的受傷,殘肢、斷腿,令人不忍。


科學史上最著名的蛙類保護案例,是由一群小學生所發起的。地點是位於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廣大丘陵,稱為哥倫比亞盆地。該區土壤肥沃,只是年降雨量約 254mm,不足以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

  蛙類的保育,與其他動、植物保育最大的不同在於——不是蛙類的種類變少了,也不是蛙的踪跡不見了,而是在蛙類的受傷,殘肢、斷腿,令人不忍。 科學史上最著...

週一, 12 十二月 2016 16:35

拉姆薩背後的故事——花田、保育、殖民地
泡在奈瓦夏湖裡的河馬。攝影:鍾坤典。

「不,這裡並不屬於保護區。」認真盡責但又偷偷坑殺我們保護區入場費的導遊菲利普如是說。

 

「那些水羚、斑馬、長頸鹿會在這裡,是因為這裡是私人土地,樹沒有被砍掉變成農場。所以牠們居住的地方受到保護」。

 

仍然沉浸在湖邊遼闊風光的我,當下並不知道剛剛離開的,其實是肯亞境內的5處拉薩姆濕地之一,高原上唯二的淡水湖泊。也不知道所謂「哇喔是個保護良好的湖泊」這印象,只是時空中當下的剪影一瞬。直到旅程歸來後,看著電腦裡滿坑滿谷的照片,才興起追尋這片土地歷史、脈絡的念頭。

「不,這裡並不屬於保護區。」認真盡責但又偷偷坑殺我們保護區入場費的導遊菲利普如是說。   「那些水羚、斑馬、長頸鹿會在這裡,是因為這裡是私人土地,樹沒...

週一, 05 十二月 2016 00:00

大地裂隙中的珍珠——東非、肯亞、奈瓦夏
奈瓦夏湖畔。攝影:鍾坤典。

一開始是沒有預料到的。

 

或者說,以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怎麼也想像不到會有這麼遼闊的一片湖面,躍然於眼前。

 

若問說在抵達這國度之前,對於東非、肯亞的印像為何?最先大概是在金色莽原的片片滾雲下,朝著遼闊大地怒吼的煞氣雄獅。再來就是從草原到雨林都橫衝直撞的疣豬和狐獴。除了雄獅白天很懶不會沒事爬那麼高去練嗓子,狐獴也遠在望穿秋水的非洲南部之外,其他部分大致符合沿途所見的景象。

一開始是沒有預料到的。   或者說,以我自己的刻板印象,怎麼也想像不到會有這麼遼闊的一片湖面,躍然於眼前。   若問說在抵達這國度之前,對於...

週三, 30 十一月 2016 00:00

氣候變遷下的濕地系統
氣候變遷下的濕地系統

面對開發破壞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濕地保育,著重在維護生物棲地的功能上,濕地上的生物多樣性,成為重要指標,作為評定濕地保護等級的依據。但是在現今氣候變遷的因素下,乾旱、洪泛的來臨,更讓人注意到濕地系統,在調節水資源,以及改變微氣候的重要功能,甚至保護濕地,不該是點狀式的指定保護,而是該帶有流域觀念的系統思考。

 

國際的濕地保護運動,興起於1970年代,針對高度開發的環境,注意到全球濕地的消失。

面對開發破壞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濕地保育,著重在維護生物棲地的功能上,濕地上的生物多樣性,成為重要指標,作為評定濕地保護等級的依據。但是在現今氣候變遷的因素下,乾...

週二, 29 十一月 2016 00:00

貢寮水梯田中的繽紛 水生植物的新避難所

雙腳浸入冰涼的梯田泥水中,環繞我的不只是水稻,在田中更多的是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著迷於它們而目不暇給的我,已經不太在意頭頂的烈日,興奮的紀錄水田中的物種。踏進貢寮的梯田,對我而言是充滿雀躍與驚嘆的。雀躍,是因為好多我第一次見或好久不見的植物就在眼前;驚嘆,是源於在這人類開拓出的地景中,卻有著非常高的生物多樣性。

 

這處水生植物天堂,就坐落在雪山山脈往東北延伸的最末端,是每年迎接東北季風的前線山嶺之一。貢寮的先民沿著山,將原本傾斜的山坡,一階一階闢成平台

雙腳浸入冰涼的梯田泥水中,環繞我的不只是水稻,在田中更多的是各式各樣的水生植物。著迷於它們而目不暇給的我,已經不太在意頭頂的烈日,興奮的紀錄水田中的物種。踏進貢...

週二, 22 十一月 2016 18:14

這是什麼鳥?黃玉玲《濕地鳥餐廳》為孩子留住濕地的面貌

 

「親眼見到的美好,會讓人想將其保留著,但現在的孩子們所見到的世界,已經跟過往大不相同了。」

 

從小在田野間玩耍長大的黃玉玲老師,擔任國小自然科教師多年,在有了小孩後,回想起自己童年時的回憶,於是帶著孩子參加了許多親子野觀的活動,自己也多接觸了許多不同領域的夥伴。

  「親眼見到的美好,會讓人想將其保留著,但現在的孩子們所見到的世界,已經跟過往大不相同了。」   從小在田野間玩耍長大的黃玉玲老師,擔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