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友珊編譯;Marcie審校。摘譯自The Guardian(2016/06/14),How nature turned a failed communist plan into Bucharest's unique urban park
儘管離市中心只需步行三十分鐘, 沃克雷什蒂(Văcărești)卻人跡罕至,沒幾個人敢跨入園區。一道五公尺長的水泥堤防將這片難得的綠地與周遭的市區隔離,這塊濕地至今仍是得天獨厚的避難所。
沃克雷什蒂的前身是座於一九八九年遭棄置的都市污水處理廠半成品,經過多年無人問聞之下,被大自然與野生植物重新佔據,如今這塊土地成為羅馬尼亞最豐富的生態系。在一群環保人士歷經四年鍥而不捨的努力下,上個月政府總算將沃克雷什蒂保護區劃定為保護區,正式將面積一百八十三公頃的沃克雷什蒂名列全歐洲最大的都會生態綠帶之一。
沃克雷什蒂生態豐富的程度令人驚艷。北邊是一片草原,生長著野草、結著堅果的樹木、白楊樹、榆樹;但是深入保護區中心,則會看到三個相通的湖泊;植被變的繁茂,生長著包括數種柳樹、石茅及蓮花等濕地植物。
由北往南也可以看到沃克雷什蒂一百多種鳥類,從野鴨到鷺科都有。運氣好的話,還可能看到烏龜(turtle)或紅腹鈴蟾(fire-bellied toad)這兩種保育物種,在這一塊不受人為干擾的環境繁殖興盛。
沃克雷什蒂本是一個位於首都布加勒斯特的近郊的城市,於共黨時代在一整片沼澤上造地,以作為司法部及最高法院等大型建設興建用地,另建造一座人工蓄水池,取名「沃克雷什蒂」,這些都屬於當時一項大型的水利基礎建設計畫,目的是將多瑙河的水導入,供布加勒斯利用。
然而,最後這些建設都沒有完工。一九八九年的革命迫使總統西奧塞古下台並被處決,他所主導的計畫也就無疾而終。雖然當時沃克雷什蒂人工湖即將完工,卻因為一項重大工程缺失,導致人工湖根本無法發揮功能,成為沒有水的湖,從此默默藏身於歐洲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布加勒斯的高堤後方。
二十七年後,某個風雨交加的日子, 巴布列斯科(Dan Bărbulescu) 及拉斯科(Cristian Lascu)娓娓道出兩人爭取沃克雷什蒂成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認定自然保護區的始末。這一切始於二○一二年時,曾擔任國家地理雜誌羅馬尼亞版總編輯長達二十年的 Lascu 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磚牆間的三角洲」(The delta between the blocks)的文章,整個計畫於焉展開。
自然攝影家花了一年時間紀錄沃克雷什蒂的生態。從他的照片可以看到水利工程中止後二十年來,這片低地已生氣蓬勃,形成一個極為豐富的生態系。
儘管布加勒斯特也有好幾個和沃克雷什蒂背景類似的例子:共黨統治者西奧塞古下令興建,八九年後因官僚作風、 法律爭議、缺乏投資者等因素,革命後就不了了之;但這些地方如今仍停留在荒廢的狀態,沒有一個像沃克雷什蒂這樣徹底脫胎換骨。
二○一三年,羅馬尼亞國家研究院(該國最高的學術機構)針對該國動植物進行調查,證實此地具有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數百種花草植物、九十六種鳥類、以及鼬屬動物和歐洲保育類動物水獺等多種哺乳類,另外還有像是烏龜、蛇等爬蟲類。
促成沃克雷什蒂自然名列保護區的沃克雷什蒂自然公園協會執行長巴布列斯科說:「想不透水獺怎麼會跑到沃克雷什蒂,但也證明這裡的水質很好。」
我們沿著分隔海埔新生地及周圍建築物的混凝土堤防向上爬,拉斯科告訴我說:「沃克雷什蒂是天時及自然界生命力的完美結合。湖畔的堤防將它與都市隔離,而湖底的黏土層表示它和布加勒斯特的五個主要地下蓄水層是相通的,湖裡的水其實可以喝。」
我們在堤防的頂部停下來,這條堤防儼然自成步道,有幾個人在慢跑及散步。一條廢棄的混凝土斜坡沒入湖底。眼前這座龐大又生機蓬勃的貯水槽令人敬畏三分;它是如此野性且綠意盎然,和周圍的灰色無機水泥叢林形成強烈對比。
想像俯瞰一片比倫敦攝政公園還大但卻更原始的土地,是怎樣的感受。我們走向池底,感到一種既詭異又寧靜的氛圍;堤防及周遭茂盛的植物,成為隔絕都市喧囂的消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