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貢德氏赤蛙的地下室手記

作者:張文亮

貢德氏赤蛙,是台灣最活躍的蛙種之一,牠們有高度的遷移性,能夠順著灌溉水路與排水路,多次進出水稻田。
 
牠們常在一個夜晚,吃幾個田區的昆蟲。當農田成為都巿,灌溉、排水路變成馬路下的排水管,牠們仍然進出排水管。
 
牠們的鳴叫像狗吠,所以,我會傾聽貢德氏赤蛙的叫聲,如果傳自地下,就知道那裡有排水管,順著排水管走,也許可以找到水的源頭。

 

貢德氏赤蛙。圖片來源:Dada's life。CC BY-NC-ND 2.0

 

耐汙染的蛙類

 

貢德氏赤蛙活動的範圍廣,牠們的腳強而有力,能夠在不同種類的地面活動。

 

蛙類在蝌蚪階段,用鰓呼吸。水太混濁容易阻塞蝌蚪的鰓部,使蝌蚪窒息、甚至死亡。貢德氏赤蛙的蝌蚪,能夠適應高度混濁的水域。蝌蚪變成幼蛙,是個劇烈的轉變,要由鰓呼吸轉成肺呼吸,才能到陸地活動。貢德氏赤蛙在幼蛙期,牠們的肺部能忍受氨氣、硫化物的毒性氣體,這使牠們能夠在污濁的下水道活動,是台灣最耐污染的蛙種之一。

 

由於都市地下排水管有許多通氣口,貢德氏赤蛙在水管鳴叫,聲音會由不同排水管的不同排氣口傳出。由相鄰的排氣口傳出聲音的強弱,來判斷牠確切的位置,是聞聲辨位的遊戲。

 

用蛙鳴找到沼澤的滲水點

 

由於貢德氏赤蛙早期經常在沼澤活動,又稱為「沼蛙」。牠們耐污染,體內經常累積在污水管中吸收到的重金屬,不能食用。牠們以水管為遷移的通道,使牠們最早出現在不同的池裡。若耐心的順著有牠們鳴叫的地下水管,可以找到水的出處。

 

甚至古代的沼澤已被填塞,貢德氏赤蛙仍會在淺層地下水的滲水區附近活動。貢德氏赤蛙經常成群出現,相互呼喚,牠們成群的鳴叫聲很大,在都市周邊的發聲源,可供作判斷臨山沼澤的潛在位置。這是用蛙類叫聲,作為大自然探勘的引路方向。蛙鳴不會沒有意義。

 

貢德氏赤蛙之歌

 

當我提到景美山上的貢德氏赤蛙,學生問:「以貢德氏赤蛙來聞聲辨路,可靠嗎?」我不禁興奮的說道:「偉哉,貢德氏赤蛙,最知道地勢變化,知道哪裡有水潭,哪裡有山澗,哪裡是天然排水的低處。即使我們擁有歐美先進的科學理論,擁有一些保育野生動物的經驗,擁有一點蛙類生態學、生理學、生物力學、微氣候學的知識,但是,我要告訴你們,到野外做任何事情要先請教在地的蛙類。尤其是貢德氏赤蛙,牠們是蛙界第一流探險家。也許,牠們會告訴我們,不為外人所知,最後水潭的遺跡。」

 

貢德氏赤蛙在鳴叫

 

學生又問道:「這要怎麼聽呢?」我叫大家坐在地上,耐心對他們說:「不同的人,對蛙鳴有不同的聽法。蛙類的發聲,不只是牠們溝通的訊號,也是牠們對周遭環境的感覺、表達與行動。牠們在喜愛的水域,就會一群在那裡叫。不喜歡的地方,一隻也看不到。根據台灣堡圖的地質鑽探,我們已知古代馬明潭的範圍,馬明潭在人類的開發中已經消失,但是在殘存的水域,可能仍有貢德氏赤蛙在那裡活動。」

 

夜裡,我與學生坐在景美山下的一角,聽貢德氏赤蛙的鳴叫,實在是很棒的經驗。學生繼續問:「老師這些知識,是怎麼學到的?」我說:「我唸工程,對生物瞭解本來很少。1981 年,在美國念書時,一個唸野生動物學的同學教我利用野生動物的鳴聲,分辨位置與方向。後來,我在田間繼續學習。」學生又問:「老師有找到馬明潭嗎?」我說:「我帶你們來這裡,不是我一個人獨享找的樂趣,大家一起來找,樂趣才多。」

 

地下水位觀測井的佐證

 

景美山下,貢德氏赤蛙鳴聲處,有一個隱密的水潭。水潭面積約44 平方公尺,平均水深約0.21 公尺,最深處水深約為0.39 公尺。周邊有竹林與樹木,非常隱密。這個水潭是在「台灣堡圖」所繪測的水潭內,外人不易看出,連在地耆老也不知有這水潭存在。

 

水潭約在海拔22.56 公尺處,我在水潭邊打地下水位觀測井,地下水一下子就湧出井管。

 

我後來持續觀測一年,水潭的水從不乾涸。我量測地下水觀測井的出水量,在2 月分時,每日湧出的水量約0.82 噸,6 月分,每日湧出的水量約51.9 噸,幾乎像個「自流井」。有這持續供應的水量,即使馬明潭大部分已經陸化。地下水的水壓,仍會持續滲水到外面,以致仍有這個水潭。啊,原來細細認識這土地,處處會有驚奇點。

 

用謙卑的態度前來改善

 

這古老的水潭,水裡有許多淤積,水中溶解的氧氣很低,水色混濁蚊子滋生。我取水潭的底泥回到學校化驗,有機質的含量達5.42%,含有許多的鐵、錳,有毒重金屬的含量很低。我請地主聘工人將水潭的淤泥,一鏟鏟的挖出來。我在旁邊仔細觀看,挖了10-15 公分深,底泥下方已經是岩磐,就停工。再往下挖,就會把水潭底部的泥岩挖破,以後就無法蓄水。保護生態的工程,絕對不是過度施工。

 

淤泥挖出後經由日曬,堆成一座小土堆。淤泥挖除後,水質得到改善,蚊子減少很多。一個月後,夜晚我來此,有更多貢德氏赤蛙在此鳴叫。我坐在潭邊,靜靜的聽,靜靜的數,約有11隻貢德氏赤蛙,另外還有10 隻拉都希氏赤蛙。之後,我每個月都來聽,記錄蛙的種類與數目。蛙鳴,是何等美好的音樂,給人何等的舒暢。

 

這是何等美好的大自然體驗,只要維護早期的水澤,早期的物種真的會回歸。


※ 本文摘自《科學築夢大現場(3)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古溼地復育記》一書,轉載請洽親子天下

 

參考資料

 

《蛙做的夢是什麼顏色》系列改書摘

閱讀 5716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四, 19 一月 2017 16:46

媒體

 

貢德氏赤蛙,是台灣最活躍的蛙種之一,牠們有高度的遷移性,能夠順著灌溉水路與排水路,多次進出水稻田。

 

牠們常在一個夜晚,吃幾個田區的昆蟲。當農田成為都巿,灌溉、排水路變成馬路下的排水管,牠們仍然進出排水管。

 

牠們的鳴叫像狗吠,所以,我會傾聽貢德氏赤蛙的叫聲,如果傳自地下,就知道那裡有排水管,順著排水管走,也許可以找到水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