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煙經驗與里山台灣的願景(上篇)

[編者按]本文原發表於「2012互助互惠的自然資源經營--里山倡議精神的實踐研討會」,經作者同意轉載。邀請大家一起關心水梯田復育的課題。

 

作者:邱銘源(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副執行長)

圖片提供: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

[摘要]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在林務局的支持下,於陽明山的八煙聚落,嘗試以里山倡議的精神,透過居民共識的凝聚、有機耕作的輔導、企業的認養、生態旅遊的投入以及農產品創新加值的行銷等,歷經4年多的努力,讓八煙聚落的水梯田景觀得以保存,相關的指標物種數量穩定的成長,也讓參與生產計畫的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一倍,本文針對相關策略與經驗提出檢討,並研擬推動臺灣經驗的「金山倡議」。

壹、 台灣農村的困境

台灣地小人稠,可供耕作之平地面積僅佔全島之30%,五十年代台灣的發展策略以農業扶植工業,歷經數十年的努力,台灣的年均所得已超過 2 萬美金,但回頭省思來時路,才發現:面對世界分工與自由貿易的競爭,台灣過去犧牲了太多的環境資源(包括 水力、電力與土地),來支撐工業的發展,而疏忽了立足的根本,造成農業部門的凋敝。

依據行政院主計處所揭露的數據顯示:台灣目前的糧食自給率僅 32%,在這不到三成的比例中,竟然一半的勞動人口是65歲以上的老農。這樣的產業結構,加上盲目跟種、糧價低迷、過度用藥、棲地劣化、土地失根、產銷剝削等困境,造成農業收入低落,使得農村沒有可以立足的工作機會,緊接著陷入年輕人口外移、隔代教養以及農地不斷流失、生態環境跟著惡化的深淵,台灣的農業生態與糧食安全議題,已經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

台灣的農村在全球化的腳步,與都市發展蔓延的侵吞之下,農村許多重要的文化傳承、生活智慧與生態環境,早已隨之煙消雲散,在老者凋零與年輕人力不斷外流的農村,許多的桃花源早已是滄海桑田,不堪回首。這樣的農村困境,不僅牽涉國家糧食安全的議題,同時更與國土的合理利用、農地生態環境的保育等議題息息相關。台灣如此,近年來許多國家亦多有深刻的體會,因為扮演生態緩衝區與庇護區的農地流失,造成生態鏈的斷裂與保護傘的消失,聯合國「里山倡議」的宣言,更明白宣示了世界各國對農業與生態環境的憂心。

01
老化的農村需要有創意的產業經營模式,引入維繫地景的新血與力量

貳、 里山倡議的接軌

2010 年在日本名古屋「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上(COP10) ,通過了「里山倡議」宣言,呼籲世人重視過去數千年來,在沒有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農耕時代,人類與大自然互動所形塑的「社會生態生產地景」(Socio-ecological Production Landscape);反思過去老祖宗尊天敬地的生活智慧,回歸人類與大自然的和諧關係。反思台灣,在經濟泡沫,許多都市漂鳥願意大批回歸農村的同時,我們也該認真思考,應該透過什麼樣的機制,讓傳統農村的技術傳承、生活智慧、老年照護與生態環境可以回歸我們對桃花源的想像,讓有機農村遍地開花,形成生態台灣的重要網絡。是以,聯合國「里山倡議」所揭櫫的共生願景及三種作法,似乎是一帖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土地倫理與產業價值的良方。

有鑑於此,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本基金會)在五年前的成立大會,就已經明白揭櫫「台灣環境復興運動」的理想,近幾年來的努力,更讓我們驚覺「農村」才是台灣生態議題的關鍵;在我們不斷呼籲「農為國本,本固邦寧」的同時,我們在陽明山八煙聚落輔導農業轉型的案例也獲得初步的成果,獲得各界的肯定,這個計劃一開始就確立了產業復甦與生態復育的目標,從初期基金會自力募款的投入,到後期林務局的全程支持,慈心有機基金會的幫忙,還有許多熱情志工「台灣農村服務團」的導入,使得年輕學子的創新思考與農產的加值,改善了八煙的經濟收入;長期的發展策略,我們也媒合了企業認養的機制,透過計畫性的契作生產,讓產銷兩端不再是遙遠的距離,環境友善的耕作也復育了農地的生態,讓農村成為生態的大教室、讓田裏面的生物成為生態旅遊的主角,為農村經濟加分。這樣的努力讓八煙聚落找到真正的核心價值:一個兼顧生活、生產與生態的農村新未來,八煙聚落的案例,也許可作為相關聚落推動三生產業參考的經驗。

參、 八煙聚落的發展經驗

一、 背景資料

新北市金山區的八煙聚落,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海拔約300公尺,緣於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的限制,加上政府無配套的輔導,致長年發展受限,人口嚴重外流,聚落面積約4.5公頃,惟實際耕作面積僅為1.5公頃左右。本文目前聚落內僅剩9戶人家10多位平均年齡近78歲的老農。僅能靠老農津貼與小規模的園藝植物與地瓜種植維生,受限的土地使用、低迷的生產活動與不斷外流的人口,加上無法機械化耕種的梯田,讓八煙陷入農村發展的困境。

吊詭的是,也緣於保護區的發展限制,讓八煙聚落得以留下這個三十年前台灣農村的生活樣貌與時間切片,使得這裡保留了北臺灣少見的大面積梯田與傳統的砌石水圳,加上源自魚路古道的豐沛水源,不但水質清澈且生態豐富,讓梯田景觀與生態特色,成為八煙聚落獨特的重要資產。這樣的核心價值與珍貴資產如何活化與再生,同時讓農村經濟得以復甦,生態環境得以復育,年輕人力可以回流,成為八煙聚落莫大的挑戰。 (1/2,未完待續)

02
藉由產業的活化,讓水從回八煙梯田,復甦了產業型濕地生態

(續下篇)

瞭解更多:認識八煙聚落

閱讀 10463 次數 最後修改於 週五, 19 四月 2013 16:26

媒體

01

財團法人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在林務局的支持下,於陽明山的八煙聚落,嘗試以里山倡議的精神,透過居民共識的凝聚、有機耕作的輔導、企業的認養、生態旅遊的投入以及農產品創新加值的行銷等,歷經4年多的努力,讓八煙聚落的水梯田景觀得以保存,相關的指標物種數量穩定的成長,也讓參與生產計畫的居民平均收入增加一倍,本文針對相關策略與經驗提出檢討,並研擬推動臺灣經驗的「金山倡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