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自2019年2月13日香港01報導

位於香港西貢北及新界東交界的馬鞍山泥湧石灘,長滿紅樹林及貝類生物,是香港少有的濕地郊野公園,不少港人假日都會踏單車經過或駕車到石灘遛狗、野餐及放風箏,但近日有民眾表示看到滿灘都是膠製的風箏殘骸。

嘉義布袋鹽田,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工人們打下一根一根基樁,這裡未來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
公視記者 陳寧 葉鎮中 張光宗

冬日的嘉義布袋鹽田,一方候鳥棲息的水域旁,大卡車進進出出,工人們打下一根又一根基樁,不久的將來,這片已不再曬鹽的土地,將會布滿太陽能面板。看似衝突的景象,成為台灣能源轉型過程中的一段變奏曲。布袋鹽田的現況如何?這裡的綠能經驗,又為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屏縣府保力溪河口堤岸改善工程,可能影響重要陸蟹棲地。攝影:李育琴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屏東報導

屏東縣政府水利處規劃前瞻計畫工程,要修築增高車城保力溪下游出海口附近右岸堤防。由於保力溪出海口濕地是陸蟹熱點,陸蟹研究學者不僅在當地發現多種新種陸蟹,也是海生館經常帶遊客認識陸蟹生態的地點,擔心工程可能對陸蟹棲地造成影響,昨(30日)縣府在車城鄉公所召開說明會,許多生態保育專家和關心民眾出席,在地的鄉民代表也到場了解縣府的規劃。

永安濕地是五星級賞鳥景點,可近距離看到黑面琵鷺和重要水鳥。圖片來源:高雄鳥會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一直以來透過濕地生態廊道的規劃,企圖打造永續生態城市形象。位於北高雄的茄萣和永安濕地,是全球瀕危鳥類黑面琵鷺每年來台度冬的最南棲息地,去(2018)年年底開幕的賞鳥季,市府指出有400隻黑面琵鷺及大量反嘴鴴、赤頸鴨、鸕鶿等冬候鳥造訪茄萣和永安濕地,創下歷年黑琵數量最高紀錄。

泥灘地生態與居民的關係:採集野生赤嘴蛤(環文蛤)的漁民。陳文姿攝於彰化泥灘地。
鹽田光電系列報導4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再生能源發展是能源轉型的重要角色,但風機、光電等再生能源建置,也常伴隨著對生態保育、周遭居民居住權與生計有所影響的疑慮。起步中的濕地光電──包括養殖魚塭(漁電共生)、鹽灘地(鹽田光電)或潮間帶泥灘地光電,也面臨類似窘境。

嘉義布袋鹽田光電施工,對鳥況的影響還有待觀察。圖片提供:蔡鵑如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2018年10月,一張由外國賞鳥人士拍下的鹽田光電施工照片中,大片鳥群停留飛翔的照片,遭外界指責破壞生態。不過,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連續三年的調查結果卻顯示,鳥群其實是因候鳥季節加上施工的水位控制而大量聚集過來,至於整體的鳥況,到2018年底為止並未顯著變化。

鹽田光電系列報導1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2018年10月中,正值九合一選舉與公投前的敏感時期,一張布袋鹽灘地鳥況豐富,而怪手正準備開挖施作光電版的照片引起社會關注,今年1月4日,同地點的另一張施工照片也被醫師王明鉅張貼在臉書,以此抨擊光電政策毀濕地。然而,在輿論一面倒指責鹽田光電之際,各方努力謀求濕地生態與能源轉型並存的努力軌跡,卻少有人看到。

文: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

台大醫學院麻醉科王醫師於1月6日,在個人臉書發布「……布袋八區廢鹽田濕地。這個濕地將鋪上一堆太陽光電板開始種電,這些太陽光電板除了對鳥類有影響,更重要的是這片濕地就毀了……。」

20190107 布袋濕地光電施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繼去(2018)年一張鹽田光電施工前大片鳥群停留飛翔的照片,遭外界指責破壞生態後,4日,相同地點的另一張施工照片也被挖出來,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張貼在社群媒體,以此指證濕地光電的政策錯誤。照片拍攝者、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總幹事蘇銀添除了表達反對濕地光電的立場,他也澄清,拍攝地點並非施工位址,而是自附近魚塭所攝,正值冬季「曬池」所以引來大量野鳥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