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環頸鴴今年第一巢開始下蛋了,這比去年、前年都早!」在地民眾邱彩綢興奮分享他的新發現。 自從去年底民間團體認領布袋10區 1 鹽田後,初步的巡檢、紀錄工作已經展開。除了看哪裡被偷倒垃圾、紀錄水位高低、鳥況變化,接著拜訪鹽田周圍的養殖漁民,了解魚塭排水習慣等,這些都是在為下一步的鹽田水位管理、排鹽、教育推廣等工作鋪路。 2018年底,候鳥來台過冬時節,一張外籍賞鳥人士拍下嘉義布袋鹽田光電正在施工的 照片 在網路上曝光,鹽田光電成了破壞生態的代名詞。沸揚的論辯口水過去,

日月潭周邊的頭社活盆地,早期為沼澤濕地,不利耕作,地質屬易塌的泥炭土,先民以「浮田耕作」方式開啟頭社農耕文化,並種植台灣特有種「水社柳」固定土堤,修建水圳,居民用智慧與自然環境和平共存,近期獲南投縣政府核准公告登錄「頭社古日潭浮田文化景觀」,讓沼澤變良田的故事得以流傳。 南投縣文化局表示,頭社草泥炭濕地深度達數十公尺,是目前台灣古氣候研究中,涵蓋年代最長也是資料最為豐富的區域,該處濕地泥炭土的堆積物,多為苔類而成屬於纖維泥炭。

Ramkumar Mondal的農場長滿了芥末黃色的花。一群灰色的鶴在淺水草叢中啄食。但Mondal的魚塘卻像奮戰到最後的一兵一卒,被附近入侵的高樓大廈包圍,永遠擋掉了能將廢水變成魚群養分的陽光。 Mondal的魚塘是東加爾各答濕地(East Kolkata Wetlands, EKW)的一部分。EKW分布在印度東部西孟加拉邦沿海加爾各答市1萬2500公頃的土地上,是「世界最大的廢水養殖系統」,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CSIR)-國家環境工程研究所(NEERI)

今(2020)年2月2日是第24個世界濕地日。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腎」,位於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的青海被譽為「三江之源」,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大力度保護「江源之腎」。據了解,2019年青海省共落實濕地保護資金7400萬元。 據新華社報導,青海省濕地面積814.36萬公頃,占全中國濕地總面積的15.19%,是濕地面積最大的省分。青海省林草局濕地管理處處長王孝發說,青海全省分布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和人工濕地等4大類17型濕地;全省有青海湖鳥島、扎陵湖、

每年的2月2日是國際濕地日(World wetland day)」,台灣濕地保護聯盟今天(2日)在台南仁德舉辦以二仁溪為主題的推廣活動,強調以往廢五金污染嚴重的二仁溪,保育、整治有成,已揮別「黑龍江」的惡名,希望能夠「明智利用」,劃設二仁溪口國家重要濕地,宣導生態教育。 濕盟理事長古靜洋表示,活動目的在響應國際濕地保育思潮,也喚醒人們對濕地保育的意識,透過推廣主題,彰顯濕地生態系統可以為人類社會提供水質淨化、防洪、生物棲息、食物來源,以及遊憩等多功能服務。

有位民眾在宜蘭礁溪拍攝候鳥時,發現有隻黑面琵鷺被捕獸夾纏住,由於黑面琵鷺是一級保育類動物,他立刻通報宜蘭縣農業處來處理,不過當人員一靠近,這隻黑面琵鷺就飛走了。 目擊者汪承禎表示,「飛起來我就看奇怪,為什麼腳上好像有抓著一個東西,因為我遠遠看黑黑的,後來我們用拍照用的大砲鏡頭看,是一個捕獸夾。」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畜產科科長余瑋翎表示,「如果有可以靠近牠的機會,或有其他可以做處理的機會,我們都會一併做處理。」目前農業處和相關單位都持續派人在附近搜尋,

「短梗挖耳草」 也稱長距挖耳草,屬於食蟲植物家族的一員,常隱匿於雜草叢間的土壤表面,只有當它開花時才有機會見到。 它是台灣尚存的原生食蟲植物中最為稀有的物種,且因陸化問題等面臨巨大的滅絕壓力,目前在台灣本島的生育地僅剩一處,且已多年未再現蹤。另外,金門地區的族群雖然相對較穩定,但生育地同樣也面臨了嚴重的陸化壓力,數量很少。《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已將短梗挖耳草評定為國家極危等級(NCR),為台灣第一波面臨滅絕危機的物種之一。 特殊的食蟲構造

20191226 國產署簽約邊際土地認養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國產署經管22萬公頃國有非公用土地,包括海岸、濕地、埤塘、潮間帶、等自然生態豐富的地區,卻面臨被偷倒廢棄物或工程開發等問題。從環境保護出發,國產署開放這些邊際土地給環保團體認領,維護山林,經認養的土地如有開發計畫,也不會輕易放行。

昨(26)日下午,國產署辦理今年新訂的國有邊際土地認養機制首批簽約儀式,將91公頃、一度被規劃為鹽田光電的嘉義布袋「十區」鹽田委託高雄野鳥學會管理;並將361公頃的台南七股鹽灘國有土地委託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認養,讓國有地也能結合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

除這兩案外,石虎保育可望加入成為第三案。國產署表示,這僅是開始,過去大家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廖靜蕙 報導

南下度冬的黑腹濱鷸(Calidris alpina),腿短不會游泳,泥灘濕地是最好的棲息環境,但東亞澳遷徙線上泥灘濕地大量的消失,使其族群數量大幅跌落。然而,今冬來蘭陽溪口新南田董米區的數量,不但沒有減少,還比過去兩年增加,350隻黑腹濱鷸就在休耕地上,由管理員保留的一點水位所形成的爛泥巴處啄食、活動,顯示棲地營造策略奏效。


休耕田區進行水位調控,提供東亞澳遷徙線上最好的泥灘濕地供濱鷸屬水鳥棲息。圖片來源:羅東林管處

<

摘錄自2019年12月19日聯合報新竹報導

新竹市香山濕地生態公園19日由副市長沈慧虹等人進行敲磚動土儀式,占地約1.5公頃,規畫大草坪、海岸植物網及人行步道,提供散步、團體活動空間,補足17公里自行車道休憩需求,預計2020年中完工啟用。

沈慧虹指出,市長林智堅為兼顧香山地區發展,積極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到1000萬元,也非常感謝議會幫忙編列800萬元配合補助經費促成香山濕地生態公園的建設,此公園是濕地生態館及賞蟹步道的延伸,打造香山地區完整的生態旅遊空間,會成為市民

茄萣濕地與候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插畫:玉子日記

若非黑面琵鷺近幾年大量造訪吸引了媒體關注,永安和茄萣濕地不過是地處高雄市邊緣,因傳統鹽業廢棄而受到候鳥們青睞的一片荒野。

這片由北而南串聯成的沿海舊鹽田濕地,每到秋冬候鳥南遷度冬的時刻,總會構成一片斑斕喧囂的大地織錦。小燕鷗、魚鷹、游隼、各種鷸鴴類和水鴨,還有眾多攝影鏡頭追逐的黑面琵鷺,候鳥們聚集在濕地水澤間休憩覓食,享受在南國越度的美好冬日。

茄萣和永安濕地是南台灣候鳥度冬的最大棲息地之一。根據鳥會統計,茄萣濕地每年有高達一萬多隻冬候鳥棲息,其中瀕危的黑面琵鷺有200多隻,占來台數量的10%;稍往南邊的永安濕地也不惶多讓,160餘種候鳥眷顧此地

摘錄自2019年12月2日中央通訊社報導

關渡自然公園20週年紀念研討會今天(2日)登場,台北市動保處表示,逾20個國家、地區和上百名濕地中心成員齊聚參與,為歷屆最大規模年會,讓關渡自然公園站上世界舞台。

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出席活動時指出,台北市政府與台北市野鳥學會合作,於今年11月前往韓國順天市聯合國拉姆薩爾東亞中心辦公室爭取到主辦第7屆亞洲溼地年會的計畫。獲選原因除關渡自然公園將於民國109年12月1日達到經營管理20週年里程碑外,也因其為全台首座完全委託民間經營